(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学生讲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2、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他们现有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设置合适的目标
当目标是自己设定的时候,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可以:
1、与学生讨论过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然后再为下阶段设定新的目标
2、帮助学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
(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如何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1、通过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设定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让学习不好的学生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教师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
(四)归因训练
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
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
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
(五)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教师应该:
1、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
2、外部奖赏在此是指物质上的奖励,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态度,对那些已有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不要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才可能产生积极地激励作用。
(六)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
“反馈”在此指的是给学生提供关于其成绩的信息。教师应该:
1、运用反馈,注意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
2、必须提出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
3、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
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表扬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具体性、可靠性以及行为结果的依随性。
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用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以及灵活的方法吸引学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运用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应主义两点:
(1)避免兴趣主义
(2)避免形式主义。
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出发,并考虑促进其心理发展的水平。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或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3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意义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3)提高成功机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快的情感体验。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条件:
(1)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
(2)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
(3)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4)教师的评价一定要xx
(5)教师的评价应该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6通过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7恰当地运用竞争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而,过度地强调竞争的激励作用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1)竞争体制所提供的成功机会很少,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取胜,大多数人失败。
(2)竞争的奖励系统所形成的同伴关系干扰了学生的学业努力。它常常造成学生之间出现一种不友好的、缺乏沟通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同伴关系。
(3)研究表明,竞争主要对简单的机械性的操作任务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活动尤其是智力活动,过度的竞争环境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使个体产生过高的焦虑和紧张,从而阻碍了最后的结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