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被“吃什么”困扰,直到现在成为上班族,每天问的最多和被问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夜宵吃什么中国名厨”?……
“吃什么”俨然成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世纪难题。
食物的目的不仅是好吃,它融入了生活的血脉,成为记忆的一部分,将你的味蕾和情感连接起来。
每一种食物,都包含一种情感。
多少人是一个人吃饭的?
——独自吃饭背后的心理状态
现在年轻人所遇到的环境适应问题在一日三餐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刚来北京时,我这样的北漂一族和土生土长的北京土著平时没有差异,遇到晚上加班,差异马上就显露出来了。
家就在北京的同事会用电话跟家人打个招呼,“你们先吃,给我留点剩饭!”
你不知道那时我多羡慕他能吃到“剩饭”。
我这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没电话可打,一般会点个外卖,或是等下班之后在家门口的小店开瓶啤酒,点一把烤串,算是一种放松和安慰……
有时,这种通过一个人吃饭来实现的放松和安慰,只能称作“自我安抚”。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时间结构,把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定义为“退缩”的状态。人在这种状态或关系模式之下,只能给予自己少量的安抚。
而且一旦当一个人习惯处在“退缩”这种时间结构上时,他在扮演各个角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滑落进这种状态中——
比如作为学生,喜欢在宿舍里一个人打游戏;作为职业人,习惯在团队当中一个人思考和工作;作为家庭的一员,习惯在家里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读书、听音乐、看电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