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电荷密度差分密度用Origin作图
将电荷密度在MS中显示出来后,save为文件,然后将隐藏文件和扩展名都能显示,在结果文件夹中到*.charg_frm文件,格式改为*.txt
1从origin中导入这个文件,得到4列数据,分别为a, b, c, 和charge.
一般的排序是先将a=1,对应的b,c不同,然后才是a=2的,以此类推.
如果你想做(100)面, 将b, c, charge列分别设为x, y, z轴,那么就只选中a=1对应的所有的b, c, charge数据,然后直接可以做出(100)面得电荷密度等高线图,通过调节,可以得到很好的图片。
2如果想得到(010)面的,将原来的数据的b列推至首列,然后选中首列,右键单击选择sort worksheet,这样就会对b列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与之对应的a,c,charge随之改变。
3按同样的方法可得到(010)面得电荷密度。
2、差分电荷密度
MS中只能给出显示,存为文件后却无法打开。昨天在一个会上问M C Payne这个问题,他解释说不是他的错,是公司的问题。(具一个牛人说,可用命令行运行后,可得到数据文件。还没试)。如果就现在的差分密度图片如何在Origin中做出来呢?
你需要做的也很简单。将MS的差分密度图片显示后,隐藏其它(包括原子),存为.bmp文件。然后在origin中新建一个空matrix表格。从File的import中选择image,按照默认方式导入刚才的.bmp文件。然后选择你需要的区域,点击右键形成新的Matrix表(其实现实的还是图片)。
再到view中的view mode选择数据,你会得到一个很奇怪的matrix表,别管他,直接对这个matrix做contour图,你会得到差分密度图了,要想获得好的效果,需要很仔细地调节。具体办法,实在太难写出来,等以后再说吧。
上面一张是根据下面MS给出的差分密度map用Origin做出来的。由于为了满足附件的大小限制,对origin的输出做了压缩和度限制,这只是今天初略做的,没有做详细的调节。
其实关键在于,国外期刊一般倾向你提交.eps格式的图片文件,如果你将.bmp通过画图来转为.jpg,然后再用jpeg2ps程序转为.eps,效果实在不敢恭维。
所以利用origin直接输出.eps格式的图片,效果很好,而且不失真,属于矢量图。
aylayl08 问:是否就以origin自动insert值就可以了呢?我估计他问的是一个普遍问题,所以在此发表一个帖子,对原先帖子进行补充。
这个问题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不行
你必须要自己去insert数据。而且最好能等差插入。怎么把隐藏的文件夹显示出来一般来说,用import image的方法导入origin后,再用data mode显示数据时,你会发现数据都很大,完全不像MS中差分密度的负几到正几。至于原因我原来说过了。你需要在正负分界(也就是所谓差分密度为0)的地方,用粗实线来表示。得到电子(对应MS中为正值)的区域用细实线,在失去电子(对应MS中为负值)的区域用dot线。
如何判定origin作出的图中哪些区域是得或失电子呢?
我建议大家同时打开MS中的原图(差分密度),用Red-white-blue的64band模式显示。这样,你就会发现红代表失去电子(负值)、蓝代表得到电子(正值),而且在红-蓝之间一定有白的区域(或许很细很窄),这就是差分密度为0的区域了。那么,你就可以以此为参照,来确定Origin中的得失电子区域和差分密度为0的分界线了。
同时,我后来发现,在MS中用white-black显示后,还是将band设为64为好,这样导入Origin后能反映出更细微的变化。特此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