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当今中国已经迎来并进入“融媒体”时代。所谓“融媒体”,就是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和格局。“融媒体”通过提供多种类、多方式、多层次的传播形态,满足广大观众的细分需求,使他们获得海量化、国际化、个性化及互动、实时、快速的媒体体验。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涵义
电视谈话节目就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一般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它既是各电视台策划、制作、组织等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电视台言论的传话筒,以其话题时新、风格清新、现场活跃、贴近生活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平等交流的心理需求,赢得了一大批观众,并把他们从“宣言时代”带入了“对话时代”。
从1996年春季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诞生起,各种类型的电视谈话节目就层出不穷,遍地开花。除了中央电视台之外,各大省市电视台也纷纷独创了具有地域特点、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电视谈话节目(其中也存在有相互“克隆”、鱼龙混杂、滥竽充数等现象),涉及新闻时政、国际时事、财经科技、历史文化、社会民生、婚恋情感和明星名人等各种题材内容。诸如:时政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新闻会客厅”、
广东卫视“聚焦中国”);情感类(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艺术人生”、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鲁豫有约”);娱乐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咏乐汇”、北京卫视“BTV秀场”)等。
显然,试图只用“时政”、“情感”、“娱乐”以及“经济”和“法制”等几大类来囊括和界别我国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的电视谈话节目,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完全可以划分出不同样式的电视谈话节目(比如还有“叙事”、“辩论”和“讨论”等类型的电视谈话节目)。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具有可看性,充满生命力,其间,主持人作为节目组集体智慧的体现和代表,是其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与其他电视节目形态比较,电视谈话节目是典型的主持人节目。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蓬勃发展,在中央台和省级台中,涌现出了崔永元(“实话实说”主持人)、朱军(“艺术人生”主持人)、白岩松(“新闻会客厅”主持人)、孟非(“非诚勿扰”主持人)、汪涵(“天天向上”主持人)、陈鲁豫(“鲁豫有约”主持人)和杨澜(“天下女人”主持人)等一大批电视谈话节目的名优主持人。实际上,电视谈话节目与主持人的关系可以称得上是互为表里,两者唇齿相依,相得益彰。电视谈话节目为主持人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与个性的舞台,当主持人的个人风格逐步形成,与节目逐渐融为一体时,主持人就成为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灵魂人物及引领观众的一面旗帜。
二、主持人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多重角
电视谈话节目有着鲜明的人际传播特点。人际传播,通常是指个人
与个人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双向互动传播意味着在社会语境下的两个或多个参与者彼此进行的意义交换与协商,其中包括了传播的信息反馈,以调整传播行为,也包含传者和受者的角互换。信息在这种传播中往返流动,参与者共同创造和分享信息并建构意义。
另一方面,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人际传播”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传播”,而是受电视大众传播特性制约下的人际传播,它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应当符合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是指,由专业化的媒介组织以复杂的技术及生产手段,向社会大众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知识及娱乐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性决定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导向功能,它不仅是“谈话”,又是向广大观众播出的“节目”。无论是具有社会性、娱乐性,还是情感性的谈话节目等,它们在引导、教化或是引发大众思考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并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由此可见,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媒介人,他(她)必须作为包括节目组全体工作人员在内的传播主体的具象化呈现而出现,肩负了指向于广大观众等传播客体的传播主体的
角。这就要求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必须依据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不同特点,明确定位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相对应的个人角、媒介角和社会角,进而熟练掌握和不断提高相应的主持技能。
(一)个人角――“传播人”
就电视谈话节目而言,它的参与者包括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等,他们面对面地传播(即交流、反馈和共鸣)相关信息,主持人必须首先还
原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就是要具备与这种个人角定位相对应的(人文修养和个人魅力等)素养。正是主持人本身的人文修养和个人魅力,使得主持人的个人角与节目本身的风格统一起来,于是,主持人因节目而备受关注,节目因主持人而尽显魅力。
(二)媒介角――“把关人”
电视谈话节目通过嘉宾、主持人、观众之间的多向传播,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产生思想的争鸣和碰撞,从而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把关人”即控制人,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控制者。在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体中,主持人是唯一固定的,嘉宾和现场观众都是流动的。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时先是引言人,中间再是串联人,结尾又是总结人,全程节奏是控制人。从实践看,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居于事实上的“控制者”、“把关人”位置。
(三)社会角――“代言人”
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形态,不管是新闻报道、娱乐节目,还是谈话节目等,主持人最重要的身份就是作为一名大众的传播者,向社会传播信息资讯,传播实用知识,传播党的政策,传播先进科学、先进文化等。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传播媒介广泛、迅速、持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观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在这样一个“说服”广大观众的过程中,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代表和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可信度和公信力,自然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三、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功
孟非的女资料及照片主持人的谈话艺术、逻辑叙述机制、现场把握能力、亲和力、聆听感等,决定着一次谈话过程的精彩与否,关系到一档谈话节目的成与败。若要打造一个观众喜闻乐见的谈话节目,就要塑造一名甚至多名有品牌效应的主持人(不少电视谈话节目采用了两名甚至三名、四名主持人进行“体主持”的方式),而这名(或者多名)主持人应该具备相当过硬的基本功。
(一)提前做好节目策划
由于在诸多的电视节目形态中,电视谈话节目的“不可控”因素或许是最多的,主持人作为现场谈话的组
织者和引导者,事先必须对节目选题、谈话内容和参与谈话的人有一定了解,对谈话的范围、层次、脉络做到胸有成竹,这样现场录制时才能应付自如。目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绝大多数是采用“录播”(并非现场直播)的节目制作流程和方式,即便如此,同样要求节目在播出形态上力求展现一个一气呵成的“纪实现场”。
在传播形式既定的基础上,策划主要是在其组成系统以及整个谈话过程中信息的流量、流向和谈话“起承转合”结构的安排上。为此,主持人必须保持一种心态:既是嘉宾又是观众。主持人在话题的设计上要考虑所问的问题是不是观众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嘉宾好不好回答,嘉宾的答案观众能不能接受等。在节目开始前主持人可以与嘉宾先进行沟通,从侧面了解答案,利于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一旦遇到嘉宾、现场观众情绪紧张或谈话跑题的突发情形,主持人能够随机应变,及时扭转和掌控“尴尬”局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