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作者:肖舒予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3期
徐若瑄拍过的电影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集合娱乐、意识形态教化与文化传播等功能为一体的特殊文化产品,既携带着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又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媒介。作为独具中国特的片种,主旋律电影不同于传统娱乐片的商业元素与消费意识,更多的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扬,两者有着各自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坚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电影的娱乐功能被逐渐唤起,近十年来,主旋律电影、商业片、娱乐片的鸿沟逐渐被填平,但其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功能从未消失,并被包裹在各种影像之中,以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意识形态;主旋律电影;商业片;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21-02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装置,在通过视听影像传达各种文化信息的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意识
形态彩,表达着国家机器、电影主创者等的利益诉求。在我国,电影长久以来就受“载道”传统的影响,电影曾作为政治宣传工具,在特定的国情之下,诞生了“主旋律电影”这一独具中国特的片种,并引领时代浪潮。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电影市场面向全球,民营资本全面进入,商业大片、娱乐片也在电影市场上占据着更大的份额,电影成为了市场竞争下的文化产品。近十年来,电影的话题性、时尚性、明星效应等外部因素逐渐压倒电影的艺术本体,青年亚文化的游戏狂欢带有去主流意识化的颠覆彩,不断冲撞着原有的电影格局,演绎着创造性的“破坏”,其意识形态也被包裹在商业化的外皮之下,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状态。
        一、主旋律电影:多样化包裹下的主流价值表述
        在1987年的全国电影制片厂厂长会议上,电影主管部门首次明确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主旋律电影长期被视作传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工具,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旋律的多样化内涵不断拓展,在商业思路运作之下不断转型,主旋律电影的意识形态彩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