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春期恋爱原因与对策
和田地区教育学院    新疆和田市    848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青春期生理机能和发育进程提前了,焦虑在心理及生理特征与现代社会心理生活差异的青春期孩子们中普遍开始出现了一些青春期生活不适应,如恋爱、叛逆、社交焦虑等等变化,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综述法对青春期恋爱的概念进行探讨、提出了青春期恋爱原因有生理心理因素、需求心理、从众心理、好奇心理、新媒体等等,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青春期恋爱是正常生理与心理需求、对此提出了加强性教育、升华到性教育的核心-性心理与目标-性道德以及探讨三位一体共同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青春期恋爱、原因、对策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快速提高,孩子们青春期的基本生理功能发育就大大地被提前了,手机、网络、影视等新媒体逐步进入孩子们的生活中,他们对认识世界,了解生活的途径丰富多彩了。世界卫生组织把"青春期"界定为年龄10-19岁的人。医学上把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到发育成熟,身体停止长高这一阶段称为青春期。通常指12-13岁
至17-18岁这一时期身高、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也就是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生理与心理上的剧烈变化让青春期孩子们感到焦虑,他们的是非鉴别能力低,容易受外界情感、情绪影响的支配,而暂时不能科学、理智、冷静地思考问题,思维发展仍然具有许多表面性的和单面性,不能正确、全面理性地去认识及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是他们身心发展处于不平衡、成人感与半成熟的特殊变化导致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滞后的特点,使个体有一个漫长的充满激情活力但又潜藏相当危险的时期,而且青春期活跃的性荷尔蒙使得青少年产生了对异性的好奇与兴趣,在青春时期的许多少男少女青年们之间也产生了爱情,这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这时期孩子他们内心的人性意识却往往处于自我萌动、混乱的而自我迷失中的心理阶段,容易使情绪、情感出现波动,形成恋爱态度,现代社会中,青春期恋爱现象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逐渐向低龄化和公开化发展。
本文运用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大量关于青春期恋爱的研究文献和自编《青春期恋爱现状》调查问卷,以新疆省某师范类学校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数380份,无效问卷26份,共有效问卷354分,有效率为93.16%。
基本情况:参加问卷调查中女生占82.74%、男生占17.26%因本校为师范类女生占多数,均为
少数民族,年龄在10-18岁,家庭关系融洽占79%、比较融洽13.17%、家庭矛盾尖锐占7.83%,由此可知,女性占多数、按年龄正处于青春期、家庭关系比较融洽。
问卷调查中,《身边的同学或朋友大约有多少人在谈恋爱》问题中,大部分恋爱占34.78%、少部分21.71%、几乎没有13.35%、不清楚占30.17%。
《您认为几岁谈算早恋》问题中,上初中之前占54.66%,占最高比例。由此数据可见,青春期孩子们认为,在小学期间谈恋爱是早恋,其余初中、高中谈恋爱都可以接受、正常的现象,谈恋爱观念开放性、低龄性趋势、向普遍性发展。
早恋是本土概念,在我国,60后-80后年代,随着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谈恋爱被人看待浪费学习机会不珍惜时光,,青春期谈恋爱更加认为不良行为,同学纷纷侧目,老师与家长焦急,"早恋"这个概念就这样在中国诞生了,就成为了不良学生的代表词,因为父母和老师担心孩子建立"早恋"关系,通常把任何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和行为看作"早恋"。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90年代以后,大学生恋被人们接受了,但青春期的异性交往还存在偏见和不正当阻碍。
早恋定义各位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早恋"是指是未成熟男女之间发生的恋爱或暗恋,一般18岁以前的恋爱。
"早恋"是起源于中国特定历史与文化背景下的一个本土概念,青春期恋爱统称为"早恋"是不科学的,可以用"亲密同伴关系"、"异性友谊"和"青春期恋爱"等这些词语来分别代替"早恋"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各种内容。
本文观点是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早恋中的"早"字应指的是哪个时期或哪个阶段没有界定,因为每个人的生理与心理成熟度不一样,有的人15-16岁就很成熟很理性处理问题,有的人20几岁但生理与心理发育缓慢,因年龄或早不早等时期来界定有些不科学。青春期恋爱由青春期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导致的特殊现象,因本文章观点是"早恋"这词用"青春期恋爱"词来替代。根据研究发现,《你认为什么是早恋现象》问题中,生活不能完全独立以前的恋爱关系12.28%、在学校期间产生的恋爱关系16.37%、未到18岁之前恋爱关系34.34%、不清楚37.01%。由此可见,学生对恋爱、早恋认识不够。孩子们对青春期恋爱观点不清楚,作为家长、学校、社会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青春期特征,用爱心、细心、耐心教导他们,帮助青春期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避免他们坠入爱河,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和受教育。
青春期恋爱的原因
在研究中,《你觉得有哪些因素导致你建立恋爱关系》问题中,真的喜欢对方占42.67%、觉得寂寞想从他/她身上到感情寄托22.56%、别人都在恋爱觉得自己不恋爱不合或者自己比别人差所以恋爱10.59%、好奇心驱使11.05%、受媒体、网络、报刊的、电视、电影影响13.13%。由此可见,导致恋爱原因有多种因素造成的,生理因素、需求心理、从众心理、好奇心理、新媒体、等等。
一、生理因素型,生理与心理因素是影响恋爱出现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孩子们步入青春期后,第二性特征器官逐渐发育并成熟,产生性觉醒,更加注重自己和异性、试探吸引对方、对异性产生了兴趣,欲望接近和了解异性,在这种心理与生理因素的驱动下就导致青春期恋爱。
二、需求心理型,由于家庭结构缺失或缺乏正常的父母或老师的关爱,认可、关注、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的原因,青春期孩子内心觉得孤独寂寞,生活单调、精神无所寄托,缺乏正常的、精神文化活动和社会交际,没有安全感,产生自卑感、叛逆心理反应,他们希望得到父母、学校和社会的情感、包容、认可以及关注,这种需求未被满足时,他们能够在异性身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引发恋爱,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教养程度也影响孩子,文化水平较高家庭注重孩子的需求,共情,这类家庭孩子建立未成熟恋爱关系的程度比文化水平较低家庭低。
三、从众心理型,由于缺乏自信、缺乏主见,加之天性的模仿心理的驱动和身边同伴恋爱的刺激下,满足求异心理,追求对异性的强烈兴趣和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从生理直观层面上去模仿成人生活经验中发生的两性关系行为便是导致青春期的恋爱心理原因之一。
四、好奇心理型,青春期性发育引起的身心变化和懵懂心里,没有正确的性知识理解,性心理承受力不强而产生对两性关系的好奇心、神秘感。他们企图"窥探"两性关系的奥秘,"尝试"求异心理的满足。
五、新媒体型,由于第二性特征发育的提前和受到开放性社会环境,不良内容的期刊、小说、碟片、网站,过分暴露的两性关系电视、电影的影响,正处于性意识觉醒、懵懂,分析判断能力未成熟、正处于发展中的青春期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诱导。逐渐成为了青春期恋爱的不良催化剂。
青春期恋爱对策与建议
1.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吃住衣食无忧、我们正生活在稳定安全
的社会中,这就导致人们需要更上一层的需求,层次理论的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已满足因他们需要更高层次的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依据马斯洛需要理论青春期恋爱的本质是一种青春期的正常需求和情感流露,是人类需要层次发展的可能趋势,也是一种正常的基于生理与安全需求之后的更高一层的情感需求。
2.性教育—核心是性心理、目标是性道德
青春期随着男性、女性的第二次性特征逐渐明显的同时,他们在心理上也逐渐发生急剧的变化,就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和好奇,欲望得到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与关注。这是他们性觉醒期的一种纯洁的对异性的向往,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性科学知识、性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性意志薄弱,青春期学生容易受到性本能、性心理的诱导下无知和好奇的心理,过早坠入爱河,性心理与性道德未形成原因无法控制自己陷入陷阱。性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青春期学生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近年来性侵犯、性伤害、青春期怀孕、在校园内分娩、未成年等等事件与案件在逐年增加,司法部分发现现阶段的义务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皆以文化教育课为主,体育艺术课为辅,而性教育课未开展或对安全保护一笔带过,针对未成年的特殊安全保护知识教育基本为零。性教育从小接受的教育但由于历史和文化观念的原因,人们对于性
教育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偏见,很多人认为"性教育是不道德行为,孩子知道的越多越导致过早的性行为",但青少年更希望得到"如何处理情感与学习的关系"、"如何面对性骚扰"、"如何预防性传播疾病"、等方面的指导。好的性教育,促使他们摆脱对性的蒙昧与好奇,以自然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生理发育,同时学会如何尊重异性、保护自己。鉴于此,司法部分提出"护蕾行动"的这一主题法治教育活动,呼吁家长、学校、社会正确引导并教会孩子们该如何爱护自己、保护自己,增强法制意识、道德意识、防范意识。
>王菲几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