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于健岳辉
【内容摘要】据统计,理工科院校在设有英语专业的全国各类高校中占有近三分之二的比例,可见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强弱给整个社会相关组织、行业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而目前的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却
普遍存在难就业的现象,这样的情境下深入探索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刻不容缓的,本文从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应用
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机遇、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理念和实践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理工科;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吉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理工科高校外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编号:GH6139)成果。
【作者简介】于健,长春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岳辉,空军航空大学讲师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最初的培养语言技能水平到培养复合型人才再到现在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就是我国英语专业迎合社会发展的一次次探索与改革,现在也是一样,面对英语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要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对其实行有效的完善与改革。
一、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机遇
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带给英语专业很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出的多元化应用型英语人才有很大的市场价值,社会的发展需要广大的英语人才,不管是中国的文化还是企业走向世界,这都需要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支持。并且外语水平是一项国家软实力,它在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经济全球化、国际化所必须的,所以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应用型英语人才都有很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机遇,高校对其培养方式的探索也是十分有价值的[1]。
二、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问题与挑战
(一)缺乏深入研究。因英语始终是一种外来语言,所以很多高校对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未清晰应用型英语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要如何去培养这种人才[2],并且不同性质的高校在培养英语人才上应要融合自身的特,那么要如何进行融合,如何让特专业与英语科学结合而不冲突,这些问题都没有理清的状态下,就开始进行具体的培养计划是盲目且混乱的,也不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英
语人才,是把学生当作人才培养的试验品。另外,因为这种不深入的研究导致其在实际的教学中,又会进一步引发课程设置的不严谨等问题,从而使整个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状况不断下滑。
(二)学科薄弱无特。介于理工科高校的根本性质,其对英语专业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很大一部分的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最开始均是由大学的英语部逐渐演化而来的,在英语学科的建设上从一开始就有所缺陷,再加上这些学校将大学英语与专业的英语专业学习混为一谈仅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这些都导致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目前呈现出的状态薄弱难以与外语类院校抗衡,与很多师范类大学的英语专业发展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并且很多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也缺乏自身的特,部分高校甚至其理工类专业的发展建设上也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这造成高校之间极大程度的同化,而实际上,理工科高校专业学科的良好建设正是其英语专业进一步壮大发展的导线与基础,其英语专业的发展与建设理应全面考量与迎合自身理工科专业的优点和独特特,这也是很多理工类高校所缺少的一点,这方面的缺失导致其英语专业的发展一直没有自身的特,进而导致理工类高校的相关英语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教育发展与改革全局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复合型师资队伍之上的。外语专业的教师往往只懂外语,知识面窄,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这种教师是无法胜任复合型专业课程教学的。而其他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的教师一般来说外语水平有限,也无法胜任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的工作。因此只有
外语系和其他专业学院联合培养,才能使外语教师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复合”起来,从而承担起复合型课程的教学。
三、探索理念与实践
(一)调整培养方案。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因此高校也要就这一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创新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理工类高校要实现其竞争价值就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特和优势专业[3],一方面可推行主辅修制度,英语专业学生可在英语的基础上再自由选修一感兴趣的专业,比如“英语+国际
·
451
·
贸易”、“英语+旅游”等,这样学生将来就业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可以在一些与所选的辅修专业有关的公司从事英语方面工作,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空间。另外,还可在功课专业的学生中选择一些英语水平较高或对英语学习有较大热情的学生,
对这些学生实行特别的培养模式即双学位的策略,
这样就实现了英语专业与工科类专业的共赢,毕业时可得到双学位毕业证,这也是理工类与纯语言院校相比的优势所在。还有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包括对英语基础课的教学时长和教学内容等的调整,
很多高校英语专业过分强调英语基础技能的培养导致课程比例的严重失衡,
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方面的改革要求强化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吸收,可设置人文知识的相关课程,
如“英国历史文化”等这种有关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科,可以辅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去了解英语的发展,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
同时这也是一个较为轻松的学习过程,利于缓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压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想要迎合社会真正需求培养出应用型的英语人才就必须要增强实践教学,因为究其根本英语是一门外语,
它的学习是不可能单单在课堂上的教学就能实现的,
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实践的氛围,校内校外甚至是国内外的联合让增强实践教学。像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与以英语国语的国家达成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推行交换生这一项目,将学生引入国外去体会别国的语言文化,在一个天然的英语环境下能够很好地提升英语能力并且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历练,
对学生而言交换生是一个很好的增强外语能力的机会。另外,
国外院校形成合作的高校除了将学生送出去学习以外同样还可采用引进来的策略,邀请国外的专业教授来校内开展讲座活动,
从英语国家引进英语教师以及国外交换生的加入,都能给校内创造有力的英语实践氛围,
在有了这些英语优势体的情况下开展英语活动实践教学也就更加有效轻松了。此外,
一些尚未与国外学校联合的高校可以通过与校外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可与有关企业联系,
建设学生实践实习的基地,强化与社会的联系给学生创建一个更好的实践平台,这也是为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4]
。只有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中心,展开英
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的构建。对实践教学理念进行重整,
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关的基本数据进行调研并充分掌握,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制订教学计划、安排课程、组织教学环节以及实践要素的落实等工作。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增设相应的实验类教学课程,
将同声传译、语言实验室、自主化学习中心等设施设备引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基础性的单项实验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推广模拟体验式教学,
建立商务模拟和翻译模拟实践,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
相应的技能水平也得到提高,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锻炼并提高,
培养学生不断拓展学习潜能、
完善专业素质,并强化其综合应用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三)全员导师制。深化全员导师制有利于从学生情感上促进人才的培养,
因为学生作为学习的本体其自身的学习状态对其能力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
而理工科高校很多学生并没有学习英语的热情,
属于调剂进入英语专业或在没有清楚认识到今后的学习生涯的情况下选择英语专业,因此导师的帮助尤为重要。在大一时就可实行全员导师制度,传统的一个导师管理一个班级甚至几个班级的模式很难真正深入地给每位学生以帮助指导,
全员导师制能够保证每位英语专业学生都有导师对其进行指导,针对学生在学习、日常生活、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和疑惑给予帮助,尤其是对于部分英语学习弱势体更要加强疏导与指引,
以提升学生对英语专业的全面认知水平,
加强学生对英语专业的学习热忱与自信,旅游英语专业
能够自发自愿地参与加入到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转变其被动的英语学习态度。良好制度建设是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关键在于建设良好育人环境,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高校校园设施的硬件建设要富有学府气息,
显示出文化魅力,给高校的大学生一种创新动力,使之产生强烈的创新需要,
营造持久的创新环境;另外,高校自由、创新的学术生态环境,将激发创新活力,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创新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将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入到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制度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当中。目前英语专业已经着手制定英语专业规范,
对人才培养规格、教育内容、学制、师资、教材、图书资料、
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予以规定。其中人才培养规格注重多样化,主张不同院校根据学科定位和社会需求,
在应用型、应用研究型、研究应用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培养规格,
各类人才在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有所不同。兼顾共性和个性、
整体和局部的制度规范,是我国外语教学稳步、有序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
四、结语
院校是社会人才的源泉,而英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又是被社会迫切需求的,
因此,对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是既重要又紧急,
对现行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甚至关乎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以后的发展前景。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应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遵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从传统的学术型教育转向学术与应用兼而有之的综合。【参考文献】
[1]祖大庆,闫瑾.“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问题与举措—
——以中国矿业大学英语专业建设为例[J ].煤炭高等教育,2018,1:85 89
[2]焦保清.国际化背景下“X 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 ].教育现代化,2016,4:1 3[3]常霜林.新时期TEM 对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反拨作用[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4 119
[4]刘思阳.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建设思考[J ].现代交际,2017,22:34 35
·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