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列传第⼗三》⽂⾔⽂阅读附答案
  ——语⽂阅读是语⽂学习的⼀⼤板块。⽆论在考试还是在平⽇的积累中都⾮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的⽐例。为快速提⾼同学们的阅读能⼒,店铺给⼤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学习有帮助。
  《宋史·李韶传》阅读附答案
  李韶,字元善。韶五岁,能赋梅花。嘉定四年,与其兄宁同举进⼠。调南雄州教授。校⽂⼴州,时有当国之亲故私报所业,韶却之。调庆元。丞相史弥远荐⼠竞学职,韶不与。袁燮求学宫射圃益其居,亦不与,燮以此更敬韶。
  以廉勤荐,迁太学博⼠。上封事谏济王竑狱,且以书晓史弥远,⾔甚恳到。⼜救太学⽣宁式,迕学官。丐外,通判泉州。郡守游九功素清严,独异顾韶。改知道州。葺周敦颐故居,录其⼦孙于学宫,且周其家。⼊为国⼦监丞,改知泉州。
  拜右正⾔。奏乞以国事、边防⼆事专委丞相郑清之、乔⾏简各任责。论汰兵、节财及襄、蜀边防。⼜论史嵩之、王遂和战异议,迄⽆成功,请出遂于要藩,易嵩之于边⾯,使各尽其才。吏宅之将守袁州,韶率同列⼀再劾之。俱不报。乞解⾔职,拜殿中侍御史,辞,不允。
  劾⼥冠吴知古在宫掖招权纳贿,宜出之禁庭。帝怒,韶还笏殿陛乞归。权⼯部侍郎,迁起居舍⼈。应诏上封事,⼏数千⾔。帝谕左右⽈:“李韶真有爱朕忧国之⼼。”凡三辞不获,以⽣死祈哀去。帝蹙额谓韶⽈:“曲为朕留。”退,复累疏乞补外,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号称廉平。朝廷分遣使者诸路提官楮[注],韶极⾔其弊。
  时游似以⼈望⽤,然有牵制之者,韶奏云:“⼈主职论⼀相⽽已⾮其⼈不以轻授始⽽授之如不得已既乃疑之反使不得有所为所⾔之事不必听所⽤之⼈不必从疑畏忧沮⽽权去之矣。”擢翰林学⼠,不拜。
  诏趣赴阙,辞,迁户部侍郎,再辞。卒,年七⼗五。韶忠厚纯实,不溺于声⾊货利,默坐⼀室,门⽆杂宾云。
  (节选⾃《宋史·李韶传》,略有删改)
  【注】楮(chǔ):纸币。
  10.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主职论⼀相⽽已/⾮其⼈不以轻授/始⽽授之/如不得已/既乃疑之/反使不得有所为/所⾔之事不必听/所⽤之⼈不必从/疑畏忧沮/⽽权去之矣
  B.⼈主职论⼀相/⽽已⾮其⼈/不以轻授/始⽽授之/如不得已/既乃疑之/反使不得有所为/所⾔之事不必听/所⽤之⼈不必从/疑畏忧沮/⽽权去之矣
  C.⼈主职论⼀相⽽已/⾮其⼈不以轻授/始⽽授之如不得/已既乃疑之反/使不得有所为/所⾔之事不必听/所⽤之⼈不必从/疑畏忧沮/⽽权去之矣
  D.⼈主职论⼀相/⽽已⾮其⼈/不以轻授/始⽽授之如不得/已既乃疑之反/使不得有所为/所⾔之事不必听/所⽤之⼈不必从/疑畏忧沮/⽽权去之矣
  11.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国⼦监:我国封建时代最⾼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学府。
  B.笏:古代君⾂在朝廷相见时⼿中所拿的狭长板⼦,上⾯可以记事,后来只有⼤⾂使⽤。
  C.⼯部,官署名,六部之⼀,掌管⼯程、赋税、军械等事务,长官为⼯部尚书。
  D.阙是宫门两侧的⾼台,⼜可借指宫廷;“赴阙”既可指赴朝廷,⼜可指赴京都。
  12.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李韶刚强不屈。他刊校⽂章,有当权者的亲戚想作弊,被他拒绝;他敢于反对丞相的⼀些意见;他反对袁燮⽤学校的⼟地扩建居室,袁燮更敬重他。
  B.李韶恪尽职守。他上奏谏诤济王案件,⼜写信给史弥远,⾔辞恳切;他不怕得罪学官,营救学⽣;他极⼒反对朝廷派⼈到各地提取官府纸币的做法。
  C.李韶关⼼国事。他上奏建议由专⼈分管国事、边防;他评议裁军、节约等事务;他认为史嵩之、王遂
意见不合,都没有才能,应调出朝廷。
  D.李韶正直敢⾔。他忠诚淳朴,不沉湎声⾊,不好热闹;他弹劾敢在宫廷受贿的吴知古,惹恼皇帝;他上奏⼏千字的⽂章,感动皇帝。
  13.把⽂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葺周敦颐故居,录其⼦孙于学宫,且周其家。
  (2)凡三辞不获,以⽣死祈哀去。帝蹙额谓韶⽈:“曲为朕留。”
  参考答案
  10、A ⼈主职论⼀相⽽已,⾮其⼈不以轻授。始⽽授之,如不得已,既乃疑之,反使不得有所为。所⾔之事不必听,所⽤之⼈不必从,疑畏忧沮,⽽权去之矣。
  11、C
  12、C
  13、修缮周敦颐的故居,将他的⼦孙录取到学校,并且接济他们家。
  (2)⼀共辞官三次都没有被准,⽤⽣死为由求怜悯⽽离去。皇帝皱眉头对李韶说:“委屈为我留下。”
  《元史列传第⼗三》阅读附答案
  安童,⽊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长宿卫,年⽅⼗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见之,问及安童,对⽈:“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何以知之?”对⽈:“每退朝必与⽼成⼈语,未尝狎⼀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各为其主,陛下甫定⼤难,遽以私憾杀⼈,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卿年少,何从得⽼成语?此⾔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
  ⾄元⼆年秋⼋⽉,拜光禄⼤夫、中书右丞相,增⾷⾢⾄四千户。辞⽈:“今三⽅虽定,江南未附,⾂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有轻朝廷⼼。”帝动容,有间⽈:“朕思之熟矣,⽆以逾卿。”⼋年,陕西省⾂也速迭⼉建⾔,⽐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以⽰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强、窃均死,恐⾮所宜,罪⾄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
  ⼆⼗三年夏,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闻圣意欲倚近侍为⽿⽬,⾂猥承任使,若所⾏⾮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谓铨选之法,⾃有定制,其尤⽆事例者,⾂常废格不⾏,虑其党有短⾂者,幸陛下详察。”帝⽈:“卿⾔是也。今后若此者勿⾏,其妄奏者,即⼊⾔之。”
韶  ⼆⼗四年,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有乘闻⾔于帝⽈:“诸王虽有罪,皆帝室近亲也,丞相虽尊,⼈⾂也,何悖慢如此!”帝良久⽈:“汝等⼩⼈,岂知安童所为?特辱之使改过⽿。”三⼗年春正⽉,以疾薨于京师乐安⾥第。
  (节选⾃《元史列传第⼗三》)
  10.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3分)
  A.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
  B.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
  C.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
  D.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
  11.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公辅,古代指三公、四辅,均为⼀辈⼦之佐,借指宰相⼀类的⼤⾂。⽂中说安童“公辅器也”是说他有辅佐天⼦的才⼲。
  B.⾷⾢,中国古代诸侯封侯所属卿、⼤夫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劳动者),到元代成为⼀种赐予宗室和⾼官的荣誉。
  C.铨选,唐宋元明清时期朝廷选⽤官吏的⼀种制度。除最⾼职官由皇帝亲⾃任命外,⼀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封爵的⾼官的死叫做“薨”,从汉朝开始皇后的死、唐朝以后⼆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也都叫“薨”。
  12.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安童少年⽼成,受⼈赞赏。闲暇之时多与⽼成⼈交流,有些见解合乎皇上⼼意。
  B.安童谦虚谨慎,不贪功名。他婉拒朝廷升官的恩遇,因为他考虑的是朝廷在天下四⽅的名望威信。
  C.安童秉公执法,严格选官。他否定也速迭⼉以杀盗贼求⽣戒来恢复社会治安的做法,坚持只有犯死罪的才可上报处死;在选官问题上,他坚持原则,严格把关。
  D.安童政刑宽平,不矜功伐。多次制⽌滥⽤死刑,就是犯了罪责的王室宗亲,也会因被平反⽽改过。
  13.把⽂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各为其主,陛下甫定⼤难,遽以私憾杀⼈,将何以怀服未附?
  (2)其尤⽆事例者,⾂常废格不⾏,虑其党有短⾂者,幸陛下详察。
  参考答案
  10.C(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
  11.D (从汉朝到清朝,皇后的死都叫“崩”。死后追封的不算,被废的也不算。)
  12.D (“那些……被平反”不符合⽂意,是“多所平反”;对“⼩⼈”意思理解错。)
  13.(1)他们也是为了⾃⼰的主⼈,(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的仇恨杀⼈,这样怎样来招徕(招抚、招引、招致)还没有归附的⼈呢?(甫、遽、怀服各1分,句⼦⼤意2分)
  (2)那些特别没有(好的)作为的官员我常常废弃不⽤,考虑到他们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你明察秋毫。(事例、废格、短即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
  安童,是⽊华黎的四世孙,霸突鲁的长⼦。中统初年,世祖皇帝为追念功⾂,把他召⼊长宿卫,这时
安童才⼗三岁,官位已在百官之上。他的母亲是弘吉剌⽒,昭睿皇后的,随便出⼊禁宫。世祖有⼀天看见她,问到安童的事,回答说“安通虽然年纪⼩,但是是辅佐皇帝的⼈才”。世祖说:“你从哪⾥知道的呢?”回答说:“每次退朝时,⼀定和⽼⾂讲话,从未亲近⼀个年轻⼈,我是通过这个知道的。”世祖很⾼兴。中统四年,抓到阿⾥不哥的党⽻⼀千多⼈,将要处置,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候,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这些⼈的死罪,怎么样?”回答说:“他们也是为了⾃⼰的主⼈,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的仇恨杀⼈,这样怎样来收服⾄今未归附的⼈呢?”皇帝很惊奇的说:“你是个少年,怎么说的话却如此⽼道?你说的正合我的意思。”因此特别器重他。
  ⾄元⼆年秋⼋⽉,官封光禄⼤夫、中书右丞相,⾷⾢增加⾄四千户,安童推辞说:“如今虽然三个⽅向已经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以这么重的任务,恐怕各个地⽅会轻视朝廷。”皇帝深受感动,⼀会说:“我已经考虑成熟,没有⼈⽐你合适。”⼋年,陕西省地⽅官也速迭⼉建议:由于他那⾥饥荒,盗贼横⾏,如果不公开整治⼀两个,不能威慑。皇帝传书⾄中书省让他们详议,安童上奏说:“把强盗、窃贼均处死,恐怕不合适,犯了死罪的才能照旧处以死刑。”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三年夏,中书省奏拟漕司官员的名单,皇帝说:“像平章、右丞等等这样的官职我亲⾃任命,别的你们就定吧。”安童上奏说:“最近听说皇帝您希望依靠近侍为你的⽿⽬,我不才⽽接受任命,如果我⾏为不法,听从他们举报,罪的⼤⼩,请皇帝你裁定。我认为所谓的甄选官吏的⽅法,是有⼀定的确定的规定的,那些特别没有作为的我常常废弃不⽤,考虑到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你明察秋毫。”
皇帝说:“你说得对。今后像这样没有作为的不要任⽤他们,有妄⾃上奏的⼈,就来告诉我。”
  ⼆⼗四年,宗王乃颜反叛朝廷,世祖亲⾃讨伐平叛。(以前)受牵连⼊罪的宗室,诏命安童查究审问,多数宗室被平反。有⼀次,安童从朝堂上下来,从左掖门出宫,那些被免去罪责的宗室争着迎上前表⽰感谢,有的还⼿执马缰绳扶他上马,安童⼀概不予理睬。有⼈趁机向皇帝说:“各位王⼦虽说有罪责,都是帝王的近亲,丞相虽然尊贵,也只是⼈⾂啊,为什么违逆不敬如此啊!”皇帝很久才说:“你们这些眼界狭⼩⽓量狭⼩之⼈,哪⾥知道安童所作所为的⽤意呢?安童故意侮辱他们让他们改过⾃新啊。”三⼗年春正⽉,因为疾病死在京城乐安的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