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译文】 枝头上的小鸟活泼可爱,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花朵飘落水面,任意漂流,都是一篇篇如诗如画的好文章。
【出典】 元朝 翁森 《四时读书乐·春》
注:
1、 《四时读书乐·春》 翁森
山光照槛水绕廊, 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
2、注释:
《四时读书乐》:著名组诗,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读书情趣。这是第一首。
槛:栏杆。
舞雩(yú):雩,古代求雨的祭礼。祭天求雨之处,有树有坛,雩祭时有歌舞,故称舞雩。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韶光:美好的青年时代。
3、译文:
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韶
4、翁森,字秀卿,号一瓢,浙江仙居县双庙乡下支村人。生卒年月不详。
南宋亡,翁森立志不仕,隐居教授。元至元年间,建安洲书院于县东南二十五里得崇教里(翁的居所),以朱熹白鹿洞学规为训,坚持以儒术教化乡人。从学者先后达八百多人。元代废科举,乡里人甚少攻读,学风日下,本县地处穷僻,文化尤其日衰,经翁森的力挽,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翰林学士陈刚中曾为之作《安洲乡学记》。
至元二十四年(1287),道士翁道全于县东南三十五里建葆真书院,翁森为之作记,所著有《一瓢稿》。内《四时读书乐》一文,脍炙人口,被选编入民国时期的初中国文课本。墓在下支村下翁山。清道光十四年(1888)秀才王玉、王鹤年重修,程章作碑记。
5、《四时读书乐》的主题虽然是劝学,却没有那种世俗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它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它把一年四季都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
《四时读书乐·春》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天读书的优美情趣。春光照耀,春风送香,鸟儿歌唱,落花、流水,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读书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翁森的《四时读书乐》是一首歌咏读书乐趣的诗,虽是劝学,却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宣扬那种世俗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而是侧重于描述读书的闲适优雅,意境美优美,格调向上,是一首流传较广的劝学诗,全诗以四季的景衬托读书之乐。
夏天,新长出来的茂竹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传递出主人高雅的情趣。书斋安静敞亮,灿烂的阳光照进书斋,使诗人的心更安详。夏日昼长夜短,正是读书的好时光,闲暇时还能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点点萤火虫飞入帷帐,将夏日的景物与读书氛围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幽雅中传递出情趣。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凉风习习,安静中充满惬意,就像远古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原来炎炎夏日还有这样安静而美好的读书乐趣。尾联用优美的境界来传达读书的乐趣,读书的乐趣
是无穷的,就像淋浴着煦暖的南风。
全诗着眼于“雅”,景雅、斋雅、趣雅、事雅,这些雅事都围绕着“读书”,读书是众多雅事中很有情趣的事情。读书的乐趣来自于品味,只要读出趣味来,四季都是读书天。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一年四季,景各异:春天,湖光山、花香荡漾;夏天,茂林修竹、绿意盈窗;秋天,明月霜天,万木萧疏;冬日,大雪压庐,梅花傲雪,清茶一壶,围炉而读。每个季节读书都有其独特的雅趣,情景交融,情趣悠长。
6、到台湾故宫博物院看画,心里还记着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宋徽宗在画里用美丽飘逸的瘦金体题着淡淡的诗句: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说他愿意一辈子醉心于画画,也不愿意,皇帝是白头的工作;而艺术是千秋的志业呀!
走在至善园安静的小径上,突然,有一个陌生的小男孩沿着小径奔走,逢人就说:
“白孔雀开屏了!”
“白孔雀开屏了!”小男孩一路叫,一路笑,沿路与人分享他发现的喜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