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由来简介二十四节气立夏的来历
立夏节气的由来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____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
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
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
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
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
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
秧的火红季节。
“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
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
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
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
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
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
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
的关键措施。
“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
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
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习俗
一、立夏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但说起立夏
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
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
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二、煮鼎边做夏
立夏季节,____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
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
荤美可口。凡在____生长或长期客居____的人无不爱吃。它成立夏是什么意思
为____著名的风味小吃,成为____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离乡
旅居海外的____人,在异国他乡,一听“鼎边糊“三字,就好
像见到家乡的“倩影”,成为恋祖爱乡的风味小吃。
立夏煮鼎边“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进入农忙
旺季。这一天煮鼎边,不光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