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明星八卦全文阅读文旅融合助推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为了国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我国通过促进文旅融合,传承与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我国政府于2018年进行改革,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使旅游业得到密切关注。河南省有着厚重的历史,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近几年旅游发展迅速,为该省实现文旅融合提供了重要前提。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常住人口数量过亿,多年来以第一产业为经济支柱。文化与旅游业属于典型的第三产业,因此,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黄河流域乃至河南省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应牢牢抓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黄河流域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河南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白百何发福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国花是什么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资源。黄河流经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濮阳、三门峡、新乡、焦作和济源等市,沿黄河各市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区,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如郑州的殷商文化、开封的汴梁文化、洛阳的河洛文化等。“最早的中国”——偃师二里头遗址;刚柔并济的汉族传统拳术——陈家沟太极拳;“中华之根”——新郑黄帝故里,这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都是繁荣河南黄河流域旅游事业的宝贵资源。
(二)旅游业快速发展
80后进行时河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省四星级酒店、旅行社、4A级以上景区数量分别为432家、1 137家和178家。2013年以来,全省旅游人次持续上升,从2013年的4.11亿人次到2018年的7.86亿人次,2018年相较于2017年增长18.2%。
全省位于黄河流域的8个地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资源等级较高,打造了一批极具示范意义的国家级旅游项目,如郑州市、济源市、焦作市修武县、焦作市博爱县、洛阳市嵩县、洛阳市栾川县、焦作市、郑州市巩义市、洛阳市洛龙区、洛阳市孟津县、新乡市辉县入选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登封市、封丘县、孟津县与嵩县被纳入“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河南黄河流域的8个地市2019年5A级景区约占全省5A景区的57%,旅游业基础较好。
(三)文化与旅游不断融合
河南省有河南省博物院、黄河风景名胜区、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禅宗音乐大典、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等多个文化旅游项目。2019年被称为“文旅融合元年”,河南省抓住历史性机遇,又積极采用了诸多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启动了“春满中原,老家河南”系列文旅活动、2019河南文化
旅游高铁宣传项目、“掌游中原老家河南”智慧文旅项目等;成功举办了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一带一路游巩义,杜甫故里学古诗”大型公益活动、“当功夫遇上瑜伽”中印文化主题展示交流会等;在“夏爽中原·老家河南”主题活动中,推出了4条创新文旅线路,即“清凉世界·中原避暑游”“精品文化·研学科普游”“不忘初心·红励志游、欢乐时光·醉美田园游”。
二、河南省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有效展示不足
河南省虽为文化资源大省,却不是旅游强省。旅游资源品位提升要突出文化魅力,河南省黄河流域拥有我国历史上的三大古都,即洛阳市、开封市、郑州市。这里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高的河南黄河流域文化旅游景点仅仅局限在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等少数几个上,对郑州的殷商文化、开封的汴梁文化、洛阳的河洛文化等文化的深度挖掘,特别是展示方面存在很大不足。整体来讲,对优秀文化资源当代价值的解构与重构不足;遗产文化的活化意识和行动不够;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游客能看得到、看得懂、能体验、愿意参与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二)文化旅游品牌认知度不高
文化旅游产品要吸引游客,就需要通过差异化的地域文化进行品牌打造,强调产品的独特性,提升资源感召力,激发人们的旅游欲望,再进一步地转化为旅游行为。近年来,全省将“老家河
南”作为重要主题,着力构建相关旅游品牌体系,并利用高铁平台推广,提高了一定的品牌认知。但据人民网“2018全国文旅品牌影响力排行榜”,河南省文化品牌活跃度在全国31个省区市文化旅游品牌中排名第七;品牌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均在全国排名第九;而品牌美誉度仅列全国第二十位,由此可见河南文化旅游品牌认知度还有待提高。
(三)文化旅游产品供需不平衡
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加上工作、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使人们更加追求休闲放松,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旅游需求,文化旅游业出现了大众化的趋势。而黄河流域的文旅产品大多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性旅游和初级休闲型旅游层面,缺乏深度体验型旅游产品。在产品价值传递过程中,忽视了大众市场需求特点,走精英化路线,在文化产品内涵与价值的传递过程中有漏损现象,这必然会影响文旅产品走向大众化。
(四)管理体制不完善,制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产业,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文化旅游开发与管理也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
但不同部门之间因各自不同的开发管理理念和利益诉求,协调起来有一定难度,进而给文旅深度融合带来不便,这也是长期以来各个省份共存的问题。不管是注重经济利益,还是生态保护、遗产原真性保护,若各方不能协商出较好的平衡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有效方案,对流域内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限制。
扫黑风暴馄饨店老板娘(五)产品开发缺乏创意,先进科技的应用不足
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面,黄河流域的文化产品尚不能让游客充分体验到文化资源内涵,这在很多文化产品中都有体现。例如,新郑黄帝故里的郑国车马坑,仅通过实物展示和一些文字材料与图片,展现手法较为僵硬,仅仅通过游览和观赏进行,缺少对新科技的结合,游客体验感较低;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景区虽然创新了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通过实景演出加深游客体验,但与科技结合方面仍有待提升。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龙门石窟景区,利用先进的光影技术,结合科技对石窟景再现开发了夜游项目,延长了产业链的同时也能更加生动地展现石窟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此外,各旅游景区纪念品缺乏创意性,缺乏科技应用,以简单的传统手工艺品和同质化的工业产品为主。
三、文旅融合助推河南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夏华秋叶
(一)转变观念,处理好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不是冲突,而是互赢。处理好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旧址改造到修旧如旧。部分旅游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对历史文化遗址进行改造,片面迎合消费者需求,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原真性丧失。更有甚者,商业活动对文化遗产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二是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黄河流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往往局限于遗产个体,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整体开发,从而形成一个个文化孤岛,这对文化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