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中国玫瑰痤疮指南》来了!⽪肤科医⽣划重点
前阵⼦,《中华⽪肤科杂志》正式发布了《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瞬间刷爆了⽪肤科医⽣们的朋友圈。这版全新的玫瑰痤疮指南是在《2016版中国玫瑰诊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进⾏修订⽽成,可以算是我国第⼀个真正的玫瑰痤疮诊疗指南。那么到底有哪些更新知识点呢?让曜影医疗⽪肤科孙雯佳医⽣来带⼤家做个简单解读吧。
⼀、发病机制
玫瑰痤疮是⼀种好发于⾯中部、累及⾯部⾎管、神经及⽑囊⽪脂腺单位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部⽪肤阵发性潮红、持续性红斑或丘疹、脓疱、⽑细⾎管扩张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增⽣肥⼤及眼部改变,同时有些患者会合并灼热、刺痛等⽪肤敏感症状、⽔肿、⽪肤⼲燥等。
玫瑰痤疮病情时常反反复复,难以治愈,患者常常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玫瑰痤疮?到底怎么样才能断根呢?”这个问题对临床⽪肤科医⽣也是很⼤的挑战,尽管针对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多,但事实上我们仍未完全知晓。新版指南将其发病机制归因为以下⼏个⽅⾯:
1.遗传因素
2.神经⾎管调节功能异常
3.天然免疫功能异常
4.⽪肤屏障功能异常
5.微⽣态紊乱
6.其他(获得性免疫功能异常、温度变化等)
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
这些要点看似跟旧版专家共识相似,但是侧重点有所改变,把遗传因素和神经⾎管调节功能异常的因素放到更靠前的位置,体现出⽬前对于玫瑰痤疮认识的改变。可以总结为玫瑰痤疮是在⼀定遗传背景基础上,由多种因素诱导的以天然免疫和神经⾎管调节功能异常为主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诊断标准
鉴于玫瑰痤疮在不同的部位⽪肤有不同特点,新版指南⾸次提出了分部位诊断标准:
相⽐旧版专家共识,新版指南的分部位诊断标准的表述更加精准、清晰,且排除标准更加全⾯。⾯颊部只要有必要性表现就可以诊断(以往还需要次要表现),看似把诊断标准放宽了,但其实在正⽂中对于“阵发性潮红”有⾮常严格的定义。“阵发性潮红”是指可在数秒钟⾄数分钟内发⽣因为情绪、温度变化、⽇晒或⾟辣刺激⾷物等任意两种(或以上)情况下出现的⽪肤潮红。⾯颊部在这种阵发性潮红的基础上有周期性发作的持续性红斑,且需要排除其他药物、局部化学或光电、系统疾病等诱发因素,才能诊断玫瑰痤疮,强调了症状的“特发性”。由于现今获得资讯、药物和医美的渠道过于便捷,很多患者⼀有⽪肤问题会⾃⾏处理,⽐如跟风刷酸等等,⽽不恰当的往往会导致⽪肤屏障功能受损,表现出类似玫瑰痤疮的表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些患者也会因此惴惴不安,甚⾄焦虑、抑郁。因此,我们
能受损,表现出类似玫瑰痤疮的表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些患者也会因此惴惴不安,甚⾄焦虑、
抑郁。因此,我们还是要在这⾥提醒⼀句:⼀有“⾯⼦问题”,还是尽早去医院⽪肤科就诊,寻求专业的诊断和,千万别⾃⼰“作”。
三、⽅案
新版指南最⼤变动还是在版块,将其总结为以下⼏个⽅⾯。
▶强调⽇常⽪肤护理和屏障修复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新版指南提出若只有阵发性潮红反复发作或者轻度的红斑,⼀般不需要药物,只需要科学护肤、改善⽣活⽅式、减少刺激因素就可有效可控制。其实不管是何种类型、何种阶段的玫瑰痤疮,科学护理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指南给出了以下⼏点护肤的建议:
1.避免刺激因素:包括紫外线暴露、情绪压⼒、⾼强度运动、饮酒、冷热刺激、⾟辣⾷物、环境湿度过⾼或过低、某
些护肤产品、低质量睡眠、某些药物等。
2.温和清洁:尽量不⽤过热或过冷的⽔洗脸,采⽤⼿指⽽⾮洗脸⼱等清洁⾯部,尽量减少⾯部局部按摩及摩擦动作。
3.修复屏障:修复屏障是玫瑰痤疮的基础,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Ca2+等对⽪肤屏障具有修复作⽤的功效性护
肤品,可缓解⼲燥、刺痛、灼热等敏感症状,减轻阵发性潮红等临床表现,各种类型的患者均可使⽤。
4.防晒:以打遮阳伞、戴墨镜、戴帽⼦等物理防晒措施为主,⽪损基本控制后可考虑试⽤配⽅精简、以⽆机性遮光剂
为主的防晒霜(物理防晒霜)。
5.简化护肤:避免使⽤“三⽆”护肤品,慎⽤隔离霜及彩妆。
▶针对不同⽪损采⽤不同的个体化⽅案,并且标注不同⽅案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和专家推荐等级,对临床医⽣决策有了更具体、精准的指导
可以将不同类型玫瑰痤疮的⽅法、证据等级、推荐等级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汇总成了表格,参见下表:
备注:证据等级分类,A:1项及以上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B:有较⼤型(≥ 20 例受试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但缺乏充分的随机对照;C:⼩型临床研究(< 20例受试者)或回顾性研究;D:系列病例报道(≥ 5个病例);E:个别病例报道。
推荐等级分类:⼀致推荐,推荐,谨慎推荐,不推荐。
▶外⽤药物调整:不提倡使⽤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新增⽔杨酸
2016版专家共识建议对于糖⽪质激素加重的玫瑰痤疮或伴有瘙痒症状的患者可以短期使⽤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新版指南删除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相关内容,这⼀点与2017/2019版全球玫瑰痤疮专家共识(ROSCO 2017/2019)⼀致。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玫瑰痤疮中的使⽤⼀直以来是有争议的,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持。
另外,新版指南增加了外⽤⽔杨酸。⽔杨酸有调理⾓质、抗炎、抗菌等作⽤,外⽤⽔杨酸玫瑰痤疮是相对⽐较新的⽅法,临床上得到了⼀些⽪肤科医⽣的认可,也有⼀些研究表明其有效,但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不⾼(指南中列为B 级)。且不同浓度⽔杨酸的作⽤和不良反应存在差异,⽐较难把
控,所以使⽤⽔杨酸还是要谨慎,需在专业⽪肤科医⽣指导下进⾏。
▶删除中医药疗法
---
玫瑰痤疮是累及⾯部为主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肤病,需要长期的管理,针对不同的症状给与个性化的定制⽅案,科学护肤应该贯穿疾病管理的始终。诊疗指南的更新给临床⽪肤科医⽣带来更科学、精准的诊疗规范守则,帮助⽪肤科医⽣更全⾯地管理好玫瑰痤疮患者,使⼴⼤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