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法赏析--米芾《三帖卷》
人物简介: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称"米襄阳"、"米南宫"。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清秀、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的三幅行书书法作品《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合成一卷,被誉为“米芾三帖卷”。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三帖大约书写于元祐二年(1086-1087年),时年米芾36岁,比《蜀素帖》、《苕溪诗帖》早二年。从书写风格来看,与《蜀素帖》、《苕溪诗帖》书写风格有明显的不同。米芾书法早期学习唐代书家,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去黄州拜访苏轼,苏轼称赞并建议学习晋人书法。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引,寻访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在研习晋人法帖5-6后,书写的“三帖卷”,是最相近二王的书风,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内含,清秀俊朗的风格,文人气息很浓,一股书卷气,游丝幽魂,锋杪之间,触犯毫厘,华容失;而王献之的书风纵放洒脱,笔画圆转,写起来好像是很随意似的,是一种表现奔放恣肆,款款而行,散朗妍妙,俊逸姿媚,游离偏颇的形式。
二王统一风格上形成清朗俊秀尚韵的风格。在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米芾书法风墙阵马,沉着痛快,书写流畅恣肆。有人断定王献之的《中秋帖》就是米芾临书。从《米芾三帖卷》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
卷一:叔晦帖 纸本 行书 纵24.5厘米 横29.6厘米 
释文: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故以秘玩赠之,题以示两姓之子孙异日相值者。襄阳米芾、元章记。叔晦之子:道奴、德奴、庆奴。仆之子:鳌儿、洞阳、三雄。
二卷:张季明帖月元祐元年(1086年)纸本纵26.0厘米横34.5厘米,
释文: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衍字点去)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
卷三:
李太师帖 元祐二年(1087年) 纸本 纵25.8厘米 横31.3厘米
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敬上。真宜批帖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