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来:全蝎灵仙三红汤-坐骨神经痛痛甚】
郭永来《杏林集叶》
1、坐骨神经痛,痛甚者,用全蝎红花汤
处方:全蝎10-20克、红花5-15克、威灵仙20-40克、大枣6-10枚、红糖兑化服10-20克。
加减:兼寒或老年体弱者,加炮附子5-50克先煎1-2小时、肉桂5克;腰痛者,加牛膝、续断、杜仲各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初次服可温覆取微汗。
主治:坐骨神经痛甚者有实效。而对于患者自我感觉痛不重者不效或无效。
方义:全蝎熄风镇痉止痛,红花活血止痛,威灵仙祛风湿止痛,大枣红糖补血,调和营卫,以防发散太过,全方共凑息风止痉,活血止痛之功,深合“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之旨,故能收显效。
2、坐骨神经痛,自我感觉痛不重者,用独豨秦艽五藤汤
处方:独活10克、豨莶草10克、秦艽10克、五加皮10克、鸡血藤10-20克、羌活10克、海风藤10克、海桐皮10克、杜仲10-20克、续断10-20克、威灵仙20-40克、甘草5-10克。
加减:血虚者,加当归10-15克;气虚者,加人参10-15克、黄芪30克以上;寒重者,加附子39克以上或小剂量逐渐加、桂枝10-15克。
附:老鹤草,祛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大有效。
煎汤热敷吊线风的患部;煎汤内服治吊线风。
《全蝎灵仙三红汤》临床体会
2010年末,偶得郭永来先生所著《杏林集叶》,之前在论坛散见《杏林集叶》里面的部分内容,碰上对症的病人,试之,皆验!所以得到《杏林集叶》一书可谓欣喜万分!闲暇之时,细细品读,碰上对症的病人我必要“验证”一番。
2011年1月中旬,一男性患者就诊,39岁,自诉两天前因搬重物后出现腰痛,逐渐加重,
至今早起床后腰不能伸直,咳嗽及下蹲时腰痛加剧,并放射至左臀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嘱患者先进行腰椎CT,结果提示:腰4-5椎间盘向后突出3.5mm,腰5-骶1椎间盘膨出。
检查结果一出来,正寻思下笔处方之时,想起郭老《杏林集叶》中坐骨神经痛之“全蝎红花汤”。我想,何不验证一番。于是根据病人舌脉,投以“全蝎红花汤”加独活寄生汤加减,三剂。嘱其回家绝对卧床休息。此时纯粹予中医,西药半粒未开。病人走后,内心倍感忐忑。
不料三日后病人复诊,见其下车后径直奔门而入。嘴里惊呼:“郑医师,你开的是什么灵丹妙药?当日我回家后叫我老婆煮了一包,晚饭后上厕所时竟然能蹲了!感觉好了很多,现在三包服完了,腰仍有一点酸痛,别的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病人边说边把烟递过来,我能感受到他的喜悦之情。但此时我自己的内心也是无比震撼!一剂不起眼的汤药竟然有如此神效!效不更方,我继续为他开了前方。清明节前后,在街上遇见该病人,询问其病情,其诉:“自从六包药服完后,腰就不痛了·一直到现在没有痛过”。
自此,对“全蝎红花汤”我是视为法宝,一种想去继续深入了解探索它的想法在我脑海里形
成。由于我开展针灸理疗也有一段时间了,腰腿痛的病人也比较多,这给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为了方便好记,我在未征得郭老同意的情况下,为它改了一个名字:全蝎灵仙三红汤。这样,就把他的药名全部浓缩在方名里面了。
全蝎灵仙三红汤处方:
全蝎10-20克,红花5-15克,威灵仙20-40克,大枣6-10枚,红糖10-20克,(兑化服)
老年人兼体寒虚弱者,可加炮附子,肉桂各5克左右,肝肾虚者加牛膝,川断,杜仲。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熟地。气虚者加黄芪,老鹤草。
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二到三次服完,初次服可温复取微汗。
此中须注意的是全蝎煎煮之前需洗去盐份,灵仙之量宜大。一般我都用20-30克左右,在这个基础上我习惯加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效果明显,视病情轻重,多在3-6剂明显好转或减轻。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使用该方者共82人。其中腰椎间盘突
出者45人,坐骨神经痛者18人,腰肌劳损者16人,急性腰扭伤3人。给予上方加减后,症状完全消失,无自觉不适者46例;症状明显好转者23例;好转10例;无效3例。其中仅4人因疼痛剧烈加以西药镇痛,其余皆为中药,急性期后加以针灸,理疗处理。收到满意疗效!
通过临床使用“全蝎灵仙三红汤”后总结出:该方不单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凡出现腰酸,腰痛,臀部及下肢疼痛皆可使用,且方专药简,效果显著。各位同行皆可用之,或对其他方面疼痛病症亦有显效。
以上为敝人的一点愚见,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出。郭老如见此文章,文中冒犯错误之处,还请原谅。《杏林集叶》书中还有很多实用简便的验方,希望大家加以临床实践体会,相互交流学习。也算是不辜负了郭老弘扬民间中医的一番苦心!
郭永来《杏林集叶》精华文------坐骨神经痛证治一得
坐骨神经痛是现代诊断病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证状是:沿着坐骨神经分布区,自腰骶部经臀部,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并向足趾放射性疼痛,疼痛性质剧烈,可呈烧灼性持续
性或阵发性加剧,一般多以单侧,也可表现为双侧,多于晚间,阴冷天气,或于弯腰,走路,打喷嚏等肢体活动时加重。一般局部无红肿现象,疼痛的程度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虽无生命危险,然而疼痛剧烈者,几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十分痛苦,临床上中西医对此病都少有特效之疗法。笔者对此病探索有年,按中医对痹证与痛痹的病因,辨证论治,针对行痹与痛痹的病因,遵循中医“治风先治血”的经验,对剧烈疼痛的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得之愚,愿提供应同志者验证之。
(一):我对此病的认识
坐骨神经痛,中医无此病名,现代一般都把它归入痹证的范畴。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这大概可以说是中医对痹证的最早的分类法了,它高度概括了痹证的病因,并根据疼痛的性质,进行了简洁的分型,即:有游走串痛性质的属于风--行痹,疼痛剧烈的属于寒--疼痹,麻木酸痛,固定不移的属于湿--着痹。这种分类方法,当然有失之笼统的一面,然而也仍不失为一种执简驭繁的有效法,所以后世医家尽管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辨证日臻精细,但内经的这种分类法仍旧沿用至今。
诚然,坐骨神经痛一病,套用这种分类法,可能不尽恰当,但根据它的疼痛性质,基本上也还是适用的。那么,祖国医学对坐骨神经痛有没有比较典型的论述呢?我认为《诸病源候论》中提出的“贼风候”颇类似之,其曰:“贼风者 ……… 名曰虚风。此风至能伤害于人 故言贼风也。其伤人也 但痛不可得按抑 不可得转动 痛处体卒无热。伤风冷则骨解深痛按之乃应骨痛也。但觉身内索索冷欲得热物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久不去重遇冷气相搏 ……。” 可看作是对此类疼痛的生动描绘。当然,古人并不知道有坐骨神经痛这样的名称,但起码观察到了这一类的疼痛不同于一般的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的疼痛,故命之以“贼风候”,从而把它从一般痹证中分离出来,单独列为一候,不知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