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小青龙汤(外寒里寒)
小青龙汤
【原文】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
半升,去皮尖。且莞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又名】麻芍姜辛桂五草半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阿肌苏丸
【经典回顾】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
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伤寒)
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
4、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
5、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
6、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金匮)
【用法】 
1、以上八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2、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组成】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桂枝  麻黄 芍药 半夏
【时机】
1、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 口不渴,身体痛,没有胃口
2、表寒里寒咳嗽时,心下有水(胃),用小青龙汤
【方解】 
1、五味子止咳,半夏化痰,干姜温中去肺寒;细辛去肺里的水(微水)。栝蒌根止渴;
2、小青龙汤是将肠胃的津液发出去。
【加减】
1、其身热重,头痛恶寒甚者,当重用麻桂;
2、其身微热,微恶寒者,当减轻麻桂,甚可以豆豉代麻黄,苏叶代桂枝;
3、其痰饮水气甚者,当重用姜辛半味;
4、咳久致腹皮挛急而痛者,当重用芍草以安之。
【禁忌】 
1、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气喘的病人,冬天喘夏天不喘,就是「小青龙汤」证,也就是寒喘
2、天气热才开始喘,天气冷就不喘,就是「大青龙汤」证,表寒里热,里热想出去出不去,外面的热进不来,被寒束到了,就是热喘。
3、在里为水气,在表为咳(咳之前喉皆常作痒)其表证之重轻,其舌苔亦不必限于白腻。
4、刘渡舟教授指出,临床运用本方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1)辨气: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面黧黑,称为“水”;或见两目周围有黑圏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
(2)辨咳喘:或咳重而喘轻,或喘重而咳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加重
(3)辨痰涎:肺寒津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其痰涎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冷。
(4)辨舌象: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
(5)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见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
(6)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
A、如水寒阻气,则兼噎;
B、水寒犯胃,则兼呕;
C、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
D、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
E、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
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者,即可使用小青龙汤
5、肺中风,喘,身重或肿,热气上腾到脑部,也会晕眩,有时走路会摔倒,临证用方如小青龙汤
6、小青龙汤(麻黄9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9克 干姜9克 细辛6克 半夏9克 五味子9克):怕冷(病人自觉身体里面非常冷)、无汗、发烧、喉咙痒咳嗽重(喘咳)、 痰白清稀、口不渴、身体痛、舌淡苔白且滑、浮肿身重、沒有胃口、有時感觉背后背肩胛骨之间有一块如拳大的冷块区(表寒里寒咳)
7、渗出性胸膜炎往往多用小柴胡汤,但如果胸腔积液较多,不易减少时,用小青龙汤有时可以有效地减少积液。
8、(1)食道炎症
A、很少导致噎嗝,因为食道很有弹性。
B、食道炎症会导致食道的反流,一是食道下段的括约肌易受情绪影响,患者大多情绪不好、烦躁;二是反流刺激。可以选栀子干姜汤或者栀子豉汤
C、食管上段的疾病常有食道烧灼,多见热证,可用《温病条辨·上焦篇》宣痹汤三香汤,两方都是热证的。
(2)食道上段的疾病,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汤,常用于食道癌
(3)食道下段的疾病,
A、脾阳虚,便有微溏者,用栀子干姜汤
B、纯粹的热证,用栀子豉汤
(4)其它:
A、食道疾病,也可以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汤栀子干姜汤
B、如果在上焦,可以用宣痹汤三香汤栀子豉汤
C、临床上不考虑寒与热,就用栀子干姜汤栀子豉汤都会有效。
9、(1)风寒而喘者:
A、无里热、无里寒,是麻黄汤证。
B、有里热,大青龙汤
C、有里寒,小青龙汤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4)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麻杏石甘汤
(5)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证。
10、(1)气喘的病人,冬天喘夏天不喘,就是小青龙汤证,也就是寒喘;天气热才开始喘,天气冷就不喘,是热喘,就是大青龙汤证。
A、热喘:病人虚汗很多,阳虚了,舌苔黄黄的。气喘到你的手上的时候,大都是虚证了, 一定喘很久了。处方用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的变方,视胃口好不好而定,胃口好就吃麻杏石甘汤胃口不好的吃大青龙汤。如果病人喜欢喝酒就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