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临床经验
冻疮是寒冷季节常发生的疾病,尤其是在寒冷地区室外工作者容易发病。
严寒受冻,以及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等,受冻部位血管痉挛,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皮肤坏死。受寒冻后,气血瘀滞,营卫失调所致。《疡科心得集》指出:“冻疮,乃天时严寒,气血冰凝而成。”
多发生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鼻尖和耳廓等暴露部位。受冻部位发凉、麻木,皮肤苍白,逐渐发红、肿胀,形成紫红斑块,发痒,灼痛,严重时出现水疱或发生皮肤坏死,形成溃疡。
【临床经验】
应改善血液循环,流通血脉,促进溃疡愈合。
红斑期:
初起,紫红斑块未破溃者,宜温通活血、调和营卫,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黄芪桂枝五物
汤加减;患肢冰冷,阴寒证较重者,应用阳和汤加味。
同时,应用回阳止痛洗药、温脉通洗药或用透骨草、冬瓜皮各50g,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熏洗后,用蜂蜜、熟猪油各15g,樟脑1.5g,调成软膏,涂搽患处。
溃破期:
红斑已溃破者,宜活血消肿、润肤敛口,仍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或内服八珍汤加减。同时,应用润肤洗药或用生地榆30g,紫花地丁、川芎各15g,芫花、甘草各10g,煎汤乘热熏洗患处,洗后用生肌玉红膏油纱布换药。
冻疮,应用熏洗疗法,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有显著的活血通脉、消肿止痛、生肌收口等作用,是一种独特疗法,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附方:
1.回阳止痛洗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处方:透骨草30g,当归、赤芍、川椒、苏木各15g,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川牛膝、
白芷、海桐皮各10g。
用法:将上药共为粗末,用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后,过滤去渣,乘热熏洗或溻渍患处,每日1~2次,每次1小时。如有疮口,熏洗后,再常规换药。
功用:回阳止痛,活血通络。
2.温脉通洗药(笔者经验方)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艾叶、羌活各20g,川椒、白芷、生附子、生南星、干姜、红花、甘草各10g。
用法:加水煎汤,乘热熏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3.玉红膏油纱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处方:当归60g,白芷15g,紫草6g,甘草36g,血竭、轻粉各12g,白蜡60g,香油500g。
制法:将前四味药放入香油内浸泡5天,再将药煎枯为度,过滤去渣,继加热熬油,再把血竭、白蜡放入油内熔化,后再加入轻粉,搅匀成膏(即《外科正宗》的生肌玉红膏)。如加纱布条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即制成玉红膏油纱布,备用。
用法:外敷疮口,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功用:解毒去腐,生肌敛口。
风中六腑(手足不遂,先发其表,羌活、防风为君,随证加药。然后行经养血,当归、秦艽、独活之类,随经用之。)
风中五脏(耳聋目瞀,先疏其里,三化汤。然后行经,独活、防风、柴胡、白芷、川芎随经用之。)
破伤中风(脉浮在表,汗之;脉沉在里,下之。背搐,羌活、防风;前搐,升麻、白芷;两旁搐,柴胡、防风;右搐,加白芷。)
伤风恶风(防风为君,麻黄、甘草佐之。)
伤寒恶寒(麻黄为君,防风、甘草佐之。)
六经头痛(须用川芎。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白芷;太阴,半夏;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巅顶,本。)
风湿身痛(羌活。)
嗌痛颔肿(黄芩、鼠粘子、甘草、桔梗。)
肢节肿痛(羌活。)
眼暴赤肿(防风、芩、连泻火,当归佐。酒煎服。)
眼久昏暗(熟地、当归为君,羌、防为臣,甘草、甘菊之类佐之。)
风热牙疼(喜冷恶热,生地、当归、升麻、黄连、牡丹皮、防风。)肾虚牙疼(桔梗、升麻、细辛、吴茱萸。)
风湿诸病(须用羌活、白术。)
风冷诸病(须用川乌。)
一切痰饮(须用半夏。风加南星,热加黄芩,湿加白术、陈皮,寒,加干姜。)
风热诸病(须用荆芥、薄荷。)
诸咳嗽病(五味为君。痰,用半夏;喘,加阿胶佐之;不拘有热无热,少加黄芩;春,加川芎、芍药;夏,加栀子、知母;秋,加防风;冬,加麻黄、桂枝之类。)
诸嗽有痰(半夏、白术、五味、防风、枳壳、甘草。)
咳嗽无痰(五味、杏仁、贝母、生姜、防风。)
有声有痰(半夏、白术、五味、防风。)
寒喘痰急(麻黄、杏仁。)
热喘咳嗽(桑白皮、黄芩、诃子。)
水饮湿喘(白矾、皂荚、葶苈。)
热喘燥喘(阿胶、五味、麦门冬。)
气短虚喘(人参、黄耆、五味。)
诸疟寒热(柴胡为君。)
脾胃困倦(参、耆、苍术。)
不思饮食(木香、藿香。)
脾胃有湿(嗜卧有痰。白术、苍术、茯苓、猪苓、半夏、防风。)
上焦湿热(黄芩泻肺火。)
中焦湿热(黄连泻心火。)
下焦湿热(酒洗黄柏、知母、防己。)
下焦湿肿(酒洗汉防己、龙胆草为君,甘草、黄柏为佐。)腹中胀满(须用姜制浓朴、木香。)
腹中窄狭(须用苍术。)腹中实热(大黄、芒硝。)
过伤饮食热物(大黄为君。冷物,巴豆为丸散。)
宿食不消(须用黄连、枳实。)
胸中烦热(须用栀子仁、茯苓。)
胸中痞塞(实用浓朴、枳实;虚用芍药、陈皮;痰热用黄连、半夏;寒用附子、干姜。)
六郁痞满(香附、抚芎。湿加苍术;痰加陈皮;热加栀子;食加神曲;血加桃仁。)
诸气刺痛(枳壳、香附,加引经药。)诸血刺痛(须加当归,详上下,用根梢。)
胁痛寒热(须用柴胡。)
胃脘寒痛(须加草豆蔻、吴茱萸。)
少腹疝痛(须加青皮、川楝子。)
脐腹疼痛(加熟地、乌药。)
阿肌苏丸诸痢腹痛(下后白芍、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佐之;先痢后便,黄柏为君,地榆佐之;先便后痢,黄芩为君,当归佐之;里急,硝、黄下之;后重,加木香、藿香、槟榔和之;腹痛用芍药;恶寒加桂;恶热加黄芩;不痛芍药减半。)
水泻不止(须用白术、茯苓为君,芍药、甘草佐之。谷不化,加防风。)
小便黄涩(黄柏、泽泻。)
小便不利(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使。)
心烦口渴(干姜、茯苓、天花粉、乌梅。禁半夏、葛根。)
小便余沥(黄柏、杜仲。)
茎中刺痛(生甘草梢。)
肌热有痰(须用黄芩。)
虚热有汗(须用黄、地骨皮、知母。)
虚热无汗(用牡丹皮、地骨皮。)
潮热有时(黄芩。午加黄连;未加石膏;申加柴胡;酉加升麻;辰、戌加羌活;夜加当归。)
自汗盗汗(须用黄、麻黄根。)
惊悸恍惚(须用茯神。)
一切气痛(调胃,香附、木香;破滞气,青皮、枳壳;泄气,牵牛、萝卜子;助气,木香、藿香;补气,人参、黄耆;冷气,草蔻、丁香。一切血痛活血补血,当归、阿胶、川芎、甘草;凉血,生地黄;破血,桃仁、红花、苏木、茜根、延胡索、郁李仁;止血,发灰,棕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