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积聚)的中医证断与临床辩证施治
癌症(积聚)的中医证断与临床辩证施治
积聚(现在泛指--癌症)是指在腹内脏器上有结块或者肿块,表面不平,质地坚硬,类似于岩石而言,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积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机;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在定处,病属于血分,为脏病;聚是无形,而且时聚时散,聚散无常,也就是说它的疼痛无定处,病在气分,为腑病。如《金匮要略》上说:“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这样在积和聚的区别上比较容易区分,也就一目了然了。
一般说来,聚病较轻,如果措施投机,此病经过经过精心,是可以治好的;聚就不一样了,一般说聚当人们已经发现时为时已晚,积已经成块,病情比较严重,故而难治。
中医上的症瘕之证,大抵上也属于积聚范畴之类。在《诸病源候论·症瘕侯》中说:“症瘕者,皆由寒湿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症。若并虽有结瘕而可移者,名为症瘕。瘕者假也,为虚假可动也。”由此可见,症与积都具有形可据、坚硬不可移动的特点;瘕与聚也都有聚散无常的证状共性。因此,积与症、聚与瘕可以说都是同一类的疾病了。
一般说本病的发生,每多因七情郁结、房室不节、饮食内伤等,致令肝脾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淤血内停,日久暂积而形成的。一般在临床上,积块软而且不坚硬,此时正气还未大伤为初期;积块增大,按之觉得比较硬,正气已伤为中期;积块坚硬,正气大伤也就成了晚期。这样在时也就会有了大框框,初期宜行气活血,中期继则攻补兼施,晚期以健脾扶正、理气化瘀为基本大法。聚则属于气机不和,故而时聚时散,所以与积不同,同时在上,应该以行气消聚为主。
在各种积证中,以胃脘、肝部为最多,其它脏气部位也多有之。聚证较轻,积证较重。积证一般的预后情况比较差。
【病因病机】
一、一般内因的因素是主要因素,对于积聚要这样去认识。平时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这样就会导致脏腑失和,气机阻滞,脉络也就会受到阻滞,最终导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积聚病变。张子和说过:“积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所以尤在泾也说:“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病。”这样七情六欲淤积过久,再加上外邪,每每就会导致积聚的发生。
酒肉无度,食物偏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得脾失健运,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减弱了,就会导致湿浊凝聚会生成谈,痰气阻滞,就会导致血行不畅,脉络淤滞壅塞,痰浊与气血博结,形成痰积瘀块就会越来越大,生成积聚本病。但也有饮食不调,暴食暴饮不予控制,食滞遇气,食气交阻,气机不畅也会形成积聚。“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在《卫生宝鉴》也是这样说的。
二、外因致病。起居失宜,寒温不调,寒气侵袭,这是脏腑气血失和,再加上饮食不节,使脾失健运,湿浊不运化因故凝聚成湿痰,若风寒痰湿食诸邪与气血互结,壅塞人体的脉络,日聚渐渐增大,就会形成本病。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在《五变篇》中也说道:“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由于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耐起。”张景岳也指出说道:“不知饮食之滞非寒未必成积,而风寒之邪非食未必成形,故必以食遇寒,以寒遇食,或表邪未清,过于饮食,邪实相博,而积斯成矣。”可见风寒之邪,饮食积滞,是相互影响的,这样就会形成集聚的恶果。如果七情所伤再与风寒湿痰饮就挤在一起,这样内因外因邪气和合,那么就会很容易形成积聚。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起居失宜,寒温不调,寒气侵袭,再加上饮食不节,使脾失健运,湿浊不运化因故凝聚成湿痰,若遇风寒形成积
聚,但是主要还是内因的问题。 总之来说,形成集聚的原因也是比较的多的,但大致如上,但发病机制,更是与人体的正气不足息息相关,俗话说“人弱强盗乘虚而入”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体强了,一切外邪不会入侵会致病的。《内经》上说:“壮者气行则己,怯者着而成病,”就是这个道理。故而张洁古认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医者要审病辨证,给予早期证断,早期。作为病人平时要知道一些医疗常识,尤其对于这些积聚,早期到医院检查,如果到晚期的话,就会造成“纵有金丹,亦不可治”的后果。
【辨证施治】
积聚之证,按其病变性质的不同,而分别为积和聚之说;但临床所见,一般每先有气聚,日久则气滞血瘀便成为积,因此,不能把积和聚绝对划分开来看,前人每以积聚并称,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了临床临证容易掌握,所以也就分别论述了。但是它的原则,可以按照《医宗必读》指出的:“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较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浸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裴正学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癌症方面有独到之处,认为:“正虚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还说到:“扶正固本是恶性肿瘤的基本方法”,还说到:““急则治其标”是恶性肿瘤的必要手段,”“中药扶正配合西医放、化疗是扶正祛邪思想的体现。”这样裴老对于癌症的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但在临床上一般还要注意这么几点:
1、辨别积与聚的不同。理论上积聚合称一个病证,但是积和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上边也提到过,积证具有积块明显,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反复时间较长,多属于血分,病情较重,较难等特征;聚证则具有游走不定,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积块出现,腹中的胀气时聚时散,发有休止,痛无定处,病程比较短一些,多属气分之证,病情相对比较轻一些,在上比较容易一些。至于古代所说积属脏病,聚属腑病,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条件限制,在划分积聚定义时比较牵强,不可拘泥。具体分辨清楚积在何脏何腑,不过现在的医学检测手段完善,在何脏何腑一探测就一目了然。诊断确切,也就方便多了。
2、要辨别积块的位置,在什么部位,大小如何,软硬程度。积块的不同,标志着所病的脏腑不同,临床症状不同,在上也有所不同。辨别积块的部位,就可以及早发现病变,
并针对性加强上的措施。积证一般按上下分就有:胃脘腹、右胁腹、左胁腹、右腹、左腹、小腹等。聚证可分为:肝气郁结、食浊阻滞、气结于大小肠。
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鄙人认为肺癌、食道癌、胃癌、喉癌、鼻腔癌、胰腺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等也都应该属于急症的范畴,可以参考治之。这些癌症主要还是体质免疫功能低下形成的。中医上说正气不足之证。
3、积聚和其它病都一样,也有发病的期度,要重点辨别积聚的初期、中期、末期,严格的说积聚在初期、中期、末期的虚实也不相同,所以不同时期的积聚的虚实要严格辨别,加以区分。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给与正确的。按照上边说过的,初期积块比较小,比较软邪气尚浅,虽说邪气实而不是太盛,正气还不至于大虚,一般情况还比较好些。中期正气渐渐衰退而且邪气渐渐较甚,这时候积块渐渐增大,质地较硬,疼痛渐渐加剧,持续时间比较长,饮食也大幅度的减少,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证相继出现。末期的积聚患者,这时候正气大虚,而邪气甚实,积块表现明显增大,质地坚硬甚至于个别有开花现象,疼痛加剧难忍,饮食量大幅度的减少,出现神疲乏力,面萎黄或者黧黑,有明显消瘦等一系列的衰弱症状出现。这时候要辨别标本的缓急,总之按证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一、积证
(一)气滞血阻
阿肌苏丸1、主证侯:积块软而不是太坚,固定不移,胀多于痛,脉实有力。
2、证侯分析:由于气机阻滞,导致脉络不通不和,产生后果就是气血阻滞,久积形成积块,所以积块就会有固定不移动的现象;但是由于属于积证初起,所以积块比较软而不坚。由于气滞血阻,引起血行不畅,这样胀一般多于痛。病为初期正气没有大伤,脉象似而有力。
3、方法:以行气消积、和血通络为主,一般佐以化痰、养血等方法。
4、方药:大七气汤为主方。〔大七气汤:《医学入门》 青皮 陈皮 桔梗 藿香 桂枝 甘草 三棱 莪术 香附 益智仁另有一方中有加大黄、槟榔〕方中用青皮、陈皮、桔梗、藿香行气散结,桂枝、三棱、莪术、香附温通血络,使络脉气血畅通,这样其积自销。若兼见寒热、身痛有表证,舌苔白腻,脉浮弦大者,是外有风寒表证之邪,以配以宣表理气,通瘀滞去积,一般可选用五积散。〔五积散:《局方》白芷 陈皮 厚朴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
苓 桔梗 苍术 枳壳 半夏 麻黄 干姜 肉桂-表证重用桂枝 甘草 生姜 大葱〕本方汇集解表、散寒、怯湿、化痰、行气、利水、活血、通络、温中和止痛之药集于一起,以治积证初起,又兼外感,气机不畅所导致的一系列阻滞不同的证侯,使其逐渐消散。至于积久之证,本方非能奏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