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业界参考
I I陈若钮
摘要:在国内真人秀综艺泛滥增长的大环境中,慢综艺的出现给受众和制作人都带来了新鲜的视角。它一反竞技类真人秀紧张刺激的制作思路,通过平淡的叙事和镜头抓住人心。慢综艺的成功背后反映出的是受众对媒介内容新的审美诉求,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国内媒介内容从干涸到极度繁荣的转变之后,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慢综艺”;真人秀;受众
一、国内综艺井喷式增氏中出现的“慢综艺”
就好像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光便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日常里。当国内的综艺节目走到了疲软的拐点,制作人大呼一声“我们要更娱乐化”,一时之间真人秀节目便雨后春笋般地兴起。这股热浪中最先领跑的《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节目,在“久旱逢甘霖”的观众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国外几十年的探索,在国内只经历了几年。从《爸爸去哪儿》到《爸爸回来了》,从《我是歌手》到《蒙面歌王》,从《极限挑战》到《真正男子汉》,国内真人秀迅速完成了从无到有的井喷式增长。“全民娱乐”的间接结
果就是综艺节目的泛滥和内容同质化—
—同样的制作团队,雷同的节目设置,相似的后期,以至于连明星嘉宾都呈现“共享”模式。
在这种轰轰烈烈的竞争中,观众们表面上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2016至2018年共有568档综艺真人秀节目腾空出世。然而,受众的选择实际上又被隐性地桎梏在一个强调搞笑、刺激的范围里,工作累了点开《奔跑吧兄弟》放松一下,吃饭时的最佳伴侣是《爸爸去哪儿》的小萌娃们。如此的思维惯性,也正是明星户外真人秀时代塑造的产物。
2017年年初,湖南卫视用一档标榜国内首档观察类“慢综艺”的节目—
中国好书—《向往的生活》,在拥挤的真人秀市场杀出重围。所谓的“慢综艺”,是与时下各种竞技类综艺节目相对而言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不预设节目的发展走向,没有严格的故事情节剧本,不安排复杂的比赛环节,不刻意设置冲突矛盾,也不限定节目人物的性格特,在较为松散自由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节目o《向往的生活》最终亮眼的收视成绩,证明了观众对这一类型综艺的认可。慢综艺的出现,不只是“快综艺”走到瓶颈期的一种变形,它的兴起存在偶然因素,但更多的是必然性。
意思的优质内容,以实现不负用户“好时光”的初衷。从2017年《明日之子》《吐槽大会》《脑力男人时代》等节目的火爆播岀可以看出,腾讯视频一直都致力于做有质量的节目,并且不断创新、传递正能量。
三、结语
当前各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很多节目为了收视率只注重看点和卖点,并没有将节目应有的知识性与娱乐性进行有机的统一和平衡。《一本好书》作为一种文化类综艺节目,让观众娱乐的同时,也牵引岀观众对文字背后的思考。例如,《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斯特里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这是青年人步入社会后普遍要面临的问题。斯特里的故事启发了观众的集体思考,即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这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应该是勇敢地追逐梦想还是怯懦地向现实低头?选择生存还是死去?执着还是放弃?节目播出期间,观众发布的弹幕也出现了对不同文明和世界观的激烈讨论:斯特里是否是渣男?斯特里是否三观不正?文学作品是让人们了解人性还是判断人性?
整个节目中,观众看似是在被动地接受节目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事实上,他们是能够从节目中获得自信或到自己的影子。《三体》这个关于宇宙的故事告诉观众一个现实的真相,浩瀚的星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宇宙的危局也是个人的危局。就像罗辑一样,每个人存在于世间都是有价值的。这无疑是在肯定个人的价值,是对受众的一种鼓舞,能够传递给受众一种社会认同感。《万历十五年》展现给观众的是青少年时代万历被严厉管束的生活,这不仅是在解读万历本人,也是在唤醒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成年人的记忆。观众集体记忆的碰撞与节目中的人物和故事一起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一本好书》证明了文学作品可以进行舞台化的演绎。这种转变既可以在形式上融文化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也可以在内容上具备思想深度、文化深度、温度和人文情怀。这为传统媒体的精神文化传播提供了启示,也为今后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创新、如何进行有价值的传播提供了借鉴。
注释:
①汪流.电影编剧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0:237-238.
参考文献:
1.单晓雯.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J].中国报业,2016(04):38-39.
2.武楠.新时代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价值引领和创新突破----以央视《朗读者2》为例[J].当代电视,2018(10): 43-44.
3.高辛凡.《朗读者》:倡导感性“阅读”启发理性思考[J].当代电视,2018(11):67-68.
4.谢愚.《一本好书》:引领观众回归经典[N].全融时扌2018-11-09(009).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18I RADIO&TV JOURNAL 2019.01
业界参考视听
二、“慢综艺”的起源发展
慢综艺起源于“慢电视"(Slow TV)O说到慢电视,有名的是挪威公共电视频道NRK在2009年拍摄的一场长达7小时的火车之旅。这个节目的画面是一辆火车在卑尔根铁路上奔驰及沿途的景。这条连接挪威东部和西部的铁路,因其沿途景壮观被评为“全球最美丽的铁路线”。7个小时的节目没有脚本、主线和剧情,甚至都没有高潮,只是不间断地记录一件事的全过程。然而岀乎意料的是,竟然有120多万挪威人观看了这个节目,占当时挪威人口的25%。
早在国内《向往的生活》播出之前,韩国就已经岀现了《三时三餐》的慢综艺。这档节目安排主人公到农村一座小院生活,每日的主题就是简单的农活和做饭。节目整体的节奏非常缓慢,连日常风吹落叶、羊吃草、狗打哈欠的镜头都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这种看似不紧凑也不“精心”的真人秀,反而将嘉宾放置在纯自然的环境中,节目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更多是人与生活的,并非人为设置的。整体的情节发展都像季节更替本身一样自然。在竞争激烈的韩国综艺市场,《三时三餐》平均收视为11.5%,最高收视14%,在同时段节目中连续12次排名第一。该节目也成为一档长青节目,制作至今。
“另类”的慢节目能收获不同地区人们的肯定,也许能让制作人明白,慢节目并非只是受众一种“非主流”的媒介偏好。那么受众为何在若水三千的综艺市场中愿意取这一瓢饮呢?其实早在慢综艺被正式引入国内之前,受众的取向已经彰显出了变化迹象。日本电视剧《深夜食堂》和电影《小森林》系列,越南电影《青木瓜之味》等影视作品在国内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这些影视内容的共同点是整体节奏缓慢、叙事零散、画面唯美、强调人与人和大自然的关系。除此之外,微博上“野事小哥”“日食记”“李子荣”等一系列用户获得越来越多的网友青睐,这些自媒体的共性是以平淡的日常食物制作为主要内容。这类题材的影视、节目、自媒体用户的火热,实际上呈现出受众的一种诉求幔下来,借助媒介内容细致品味生活的渴望。
三、“慢综艺”何以受到受众青睐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快节奏生活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日常标签,综艺影视作品也为了跟随脚步,用流水线出品的速度,批量生产出节目,塞进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衔接处。
媒体人常说“媒介内容不得不迎合当下碎片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但其实,让人们生活变碎片变拥挤的很大原因正是来自于媒介内容本身。紧张的竞技真人秀,连同窥视、烧脑等刺激感官的媒介体验,将“一分钟一笑点、三分钟一高潮、五分钟一悬念”的“一三五”法则贯彻得淋漓尽致。与此相对应的是,节目在强调整体故事线的设计和逻辑的完整性之后,更迫使受众一刻也不能离开屏幕。综艺不仅要求受众观看时要高度集中精神,还强调节目之外的线下参与。
这种填鸭式的电视网络节目不仅致力于帮受众消遣时间,更乘势追击他们每一分秒的零散时间。受众在纷杂的影视综艺节目的包围下.很难从中抽身,冷静下来思考在媒介内容中真正渴望获得什么,而不是被强加了什么。没有了这种能提供建设性意见的反馈,制作人也一厢情愿地在尼尔•波兹曼描述的一片狂欢节般的气氛中,将“娱乐至死”的理念贯彻到底。
而这时候岀现的慢节目,仿佛一个救星,将被挤压得神魂颠倒的受众松绑。慢节目整体的轻松基调,以及不强调叙事冲突的纪录片式的镜头,得以让观众到一种媒介内容不强势挤占生活的平衡。零散的叙事不要求人们从始至终的集中,受众甚至可以一边放着节目,一边从事个人活动。缓慢的节奏允许人们走神和思考,画面和配乐也能让专心的观众获得满足。
更重要的是,很多受众表示,在看到节目中悠闲的生活状态之后,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个还没有被技术和媒介密集占领的年代。这种唤醒和感同身受,也来自于节目的“留白”效果。制作组不直接将意义表达出来,而是给予观众解读的自主权和空间。观众通过节目想到了自己的故事。于是,从被动唤起意识到主动维持意识,共鸣就产生了。
迄今为止出现的慢节目普获好评的原因,除了新颖精良的制作之外,节目传达的理念才是更重要的加分项。而对理念意义的给予,正是来自受众的共鸣。
四、从“慢综艺”的成功反思国内媒介内容
“慢类”媒介内容的兴起,不应当仅仅被视作综艺市场繁多疲软时的替补,也不只是一类昙花一现的题材。
从媒介内容制作到受众深入整个传播文化氛围,都需要一个喘息来思考:当制作人熟练地用商业价值评估一类媒介内容的市场前景时.是否忽略了普通大众真实的诉求,因为这些诉求不那么明显和主流;媒介迫切地将万花筒般的内容一股脑抛售给受众,是否考虑过这些内容与受众实际生活的兼容度;工厂流水线式的媒介内容生产体制,是否会让本该挖掘本土特的原创思维沾染依赖性和惰性;应当“慢下来”的,是否不仅仅是综艺节目本身……
飞速发展的媒介大环境,一方面刺激了媒体人和受众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却又使两者在这狂欢的气氛中变得有些迟钝。媒体人迟迟捕捉不到朝夕与共的受众们的情感取向,而受众也无法传递自身的诉求,两者都忽略了彼此才是刺激灵感的最佳来源。而国内影视综艺的创新能力也在这迟钝中艰难地突破着。
慢综艺的兴起,是一种提示。除了目前已存在的节目类型,从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等角度岀发,还有更多本土特的题材有待挖掘。但在让人跃跃欲试的文化环境中,不能用急于求成的功利心簇拥着推操本该慢慢感悟的蹒跚学步。
参考文献:
1.卢会意.非典型综艺的成功要素分析——以韩国明星真人秀《三时三餐》为例U]•视听,2017(02):27.
2.王彦.“慢综艺”走红,让文化浸润心灵[Z].文汇报, 2017-02-01.
3.李楠楠.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J].东南传播,2007(08):106-107.
4.王.“慢"的意味[J].博览书,2013(12):4-7.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视听2019.01I 1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