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承文化的故事
梓庆的鬼斧神工
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这天,他雕
琢了一把木头锯子。这把锯子造型美观,上面的花纹纤巧,从没有一把锯子这么美。每一
个见过这把锯子的人无不叹为观止。大家都不相信是梓庆做的,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做出
这种极品。
鲁国国君听说后,也跑来欣赏。他很惊奇,也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于是问梓庆:“你是不是会法术?这把锯子是不是用法术做成的?”
梓庆笑了笑,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懂法术呢?”
鲁国国君不相信他的话,接着又问:“那好,你告诉我他的制作过程。”
梓庆回答说:“做这把锯子之前,我先养神静气。斋戒三天,以获得内心平静。在这
三天,我使自己摒弃掉对荣华富贵的渴求;然后再斋戒五天,使自己去掉杂念,忘掉技巧;
接着再斋戒七天,这时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已经能做到‘不以物喜’。我的眼中已
没有朝廷和家庭,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影响到我的技艺了。斋戒过后,我会去森林中寻
制作锯子的原料。我仔细观察各种树木,以选择与锯子外形最匹配的。而这时锯子的样
子已经成竹在胸了。只要选好木料,锯子也差不多完成了,只需要加工就可以了。做任何
木器,我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想这大概就是制作出来的木器好像神工鬼斧制作一样
的原因吧,以一颗纯真的心,加上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出精巧的木器也就不奇怪了。”
国君听完,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何为“鬼斧神工”。
孺子可教
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扔下桥底,
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
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
老人穿鞋。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
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后十年
天下会大乱。十三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
就很快走了。张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
周武王的军师。张良就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tāo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
的“智囊”。十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十三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
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这个故事虽属后人虚构,但他赞扬了张良的聪慧过人。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
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
孺子可教的故事
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
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
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
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
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
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
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
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
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
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
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
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
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
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
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