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有关著名将领的成语故事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将领,在连环画成语故事中,有许多是和这些将领(包括大臣)有关的成语故事。为了更好地学习成语典故,现将这些成语故事概述如下。
一、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他以出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和张良有关的成语故事有:《 孺子可教》、《独当一面》、《借箸代筹》、《运筹帷幄》等。
成语故事《 孺子可教》出自  《史记·留侯世家》,黄石公将姜太公的《太公兵法》传授给张良的故事。 孺(音如)子:小孩子。有时老人也称青年为孺子。“孺子可教”,旧时用以赞扬年轻人有培养前途。
成语故事《独当一面》出自《汉书.张良传》,彭城之战后,刘邦从彭城逃到下邑,张良帮助刘邦谋划下一阶段的策略,举荐韩信能“独当一面”,“独当一面”的意思是单独担当一个方面的重要任务。
成语故事《借箸代筹》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在楚汉战争中,项羽大军压向荥阳,为了解除困境,刘邦欲采用郦食其的建议:分封六国后代为王。张良知道后,劝谏刘邦不能采用这项建议,使汉王在关键时刻避免了一桩严重的错误。这对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有着深远的意义。后来,人们就用“借箸”或“借箸代筹”,来表示代人策划。
成语故事《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在楚汉战争中,张良为刘邦谋划,使刘邦战胜了楚霸王项羽,统一了中国。筹:谋略;帷幄(音握):军中的帐幕。“运筹帷幄”,指在军帐中策划和运用克敌制胜的谋略。
二、韩信
见《有关韩信的成语故事》
三、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
孺子可教的故事
成语故事《攀龙附凤》出自  《汉书·叙传下》,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等出身低微,他们投靠刘邦,帮助刘邦统一了中国,成了汉初的功臣。他们虽然出身低微,由于他们牵着了千里马的尾巴,攀上了刘邦,才得名垂千秋。 “攀龙附凤”,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从而猎取个人名利。
成语故事《劳苦功高》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在鸿门宴上,樊哙为刘邦辩护的故事。“劳苦功高”意思是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四、李广  、李陵、李广利
见《西汉时期,和匈奴作战的成语故事》。
五、赵充国
赵充国(公元前137一前52年),字翁孙,是一位能骑善射骁勇多谋的军事家,在当时屯
田政策上做出了卓越贡献。西汉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后来迁徙到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西)。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出自《汉书·赵充国传》,宣帝时期,羌人进入边界,共夺城池,杀死守吏。老将赵充国到边界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定出了勒兵屯守﹑对羌人分化与各个击破的策略,奏知宣帝。“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多闻不如亲见的可靠。又作“耳闻不如目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