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4期
2.加强教育目标性,形成教学研一体化
我国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应该树立成功人才素质培养的全新理念,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力度。调查显示有39.4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率仅为16%。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研一体化的理念。把培养学生道德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渗透到教学研的各个环节。教师不但教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学生不但学文化、学本领更要炼品德。把科研同大学生的素质紧密结合,既把学生的素质作为研究的对象,又让学生参与科研的实际研究过程。骨干教师与大学生联合协作、集体攻关提高了科研成果应用价值。
3.重组课程结构,建立动态课程体系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适应教育目的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开设专门的人才素质教育课程。以社会为导向,以道德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专业技能、课题研究、实践创新为内
容,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不
同的年级,设立螺旋式素质教育课程,
构建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形成
动态开放的课程体系。
4.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
我国现在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课堂
教学模式。课堂式教学的统一性容易
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往往忽视
学生个性,学生主体性受到限制。学生
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充分发挥。而且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容易导致以书本知
识为中心,忽视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我
们把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纳入教学大
纲。把课堂教学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
并且纳入教学整体体系之中,通过个
别教学,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个性出发,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取得学生的信
任,给予学生切实指导。
5.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构建新型人
才培育体系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
提出三元智力理论。其中智力的成分
理论指出智力含3种成分:操作成分、
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他认为,在3
种成分中“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
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大学传统的测
试方式对激励主体元认知能力的提
高、采取有效策略和发挥创新能力方
面有很大的缺陷。我们结合国外人才
测评理论和中国大学生的实际制定了
一套新的测评方案。其中包括学习内
容的重点、知识系统、思维深刻性、元
认知的策略、学习情感态度、实践和创
新程度。通过包括元认知的评价,激励
大学生注意自己认知的过程和产品,
形成一种检查自己认知和情感过程与
成果的习惯,最终形成成熟的元认知
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育明.斯腾伯格关于人类智力的研
究[J].外国教育资料,1988,(3)1.
[2]郑日昌.心理测量学[M].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5.1.
注:本文为《运用元认知理论构建大
学生素质教育框架》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
成员:王振立申宝国郭爱竹刘福学
申枚杜小梅张敬火。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师范专科
学校)
社会的发展给了女性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带给了她们更多的压力。女研究生作为女性中的精英,她们的就业观与其他层次女性相比也有很多自身的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让女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为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努力。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以问卷形式,对女研究生的就业观进行了统计分析。所有调查问卷经核实后进行编码,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间的相关和回归统计。
一、调查对象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面向在读女性硕士、博士研究生,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个别采访相结合。对预计可能不经常上网的体辅助以个别统计的形式,保证了采样的代表性和随机性。共收集问卷320份,其中有效问卷304份,合格率95%。
本次抽样样本中,硕士278人,占91.4%;博士26人,占8.6%。其中大部分硕士研究生上学年龄在22 ̄25岁之间,毕业时在25岁左右;博士上学年龄在25 ̄28岁左右,毕业年龄在28岁或以上。硕士毕业时是女性婚嫁高峰,而博士毕业时则是女性生育高峰。生理因素和传统社会分工使女性年龄成为困扰女性研究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调查以工科类专业女生为主要对象,其中工科类女生占73.4%,理科类女生占18.4%,还有管理类女生占8.2%。所从事的课题属于应用研究类的占53.1%,属于理论研究类的占20.1%,属于开发研究类的占19.5%,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目前尚未确定课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女研究生对就业前景的估计比较平和,更多女生比较乐观
在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时,75%的女生选择了工作,10.9%的女生表示要继续读书(考博士或博士后),还有3.9%的女生想要出国,另外10.2%的女生选择了“没想好”一项。可见,到了研究生层次,更多的女性愿意毕业后出去工作,这点与目前本科毕业生状态有一些不同。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有75.7%的女性认为可以平静对待,12.5%的女生认为可以很乐观地估计自己的就业前景,还有11.5%的女生则
女性研究生就业观调查及分析
理科女生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罗伟吴海燕
[摘要]在研究生持续扩招,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女研究生的就业态度是直接影响她们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女研究生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女研究生;就业;调查
调查研究
95
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4期
表示比较悲观,选择“很乐观”和“很悲观”的女生比例大体相同。在同时进行的调查中男生的数据则显示分别有25.7%、48.7%、10%的学生选择“乐观”、“一般”、“悲观”三个倾向。从男女生对就业前景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选择悲观看法的男生与女生比例基本相当。另外,由于对就业前景悲观的估计,使得约有6.1%的女生产生了沮丧厌学的情绪,同时完全相反的,由于对就业前景很乐观的估计,有约9.1%的女性更加奋发努力。这个比例说明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女生就业难”的论调并没有对女研究生有很大的影响,她们仍然对自身的竞争力有一定的信心。
(二)有工作经历的女研究生可以为改变原有的社会和经济地位重回校园
硕士和博士女生中分别有22%和42.3%的被调查对象有过工作经历。在这些女性中,想取得高学历,谋求更大发展的学生占70.5%;因为原单位效益太差和想借此进入大中城市再就业而选择深造的均占9%;8.3%的学生表示对以前的工作没有兴趣;还有1.3%的学生是由于原来专业冷门想换个专业;另外1.9%的学生表示有其他原因。可见大部分有过工作经历的女研究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选择继续深造的,而且目的明确,对人生有一定的规划。这类心态体现了大部分有工作经历女研究生的就业心理,她们并不满足于传统的社会角,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功,不满足于只经营家庭,有一定的事业心。在没有工作经历的女生中,则有62%的学生是由于要躲避就业压力才选择继续读书的,这部分女生也是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的主要人。
由于用人单位的择人标准正在日趋理智,有过一定社会阅历或工作经验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在女生中间也是如此。再者,有些本就是为躲避就业压力才继续读书的学生,经过三年左右的学习之后,仍然需要面对就业时的性别壁垒,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措施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适应严峻的就业压力。
(三)女研究生就业去向以稳定为第一考虑,有畏难倾向女研究生对就业去向的选择中,有约40%的女生的第一选择是科研设计单位;分别有21%和20%的女生的第一选择是机关和高等学校;1
3%的女生第一选择是外企。在第二选择中有28%和26%的女生选择了高等学校和公司,还有14%的女生选择了外企。选择厂矿企业、乡镇企业、部队等选项的寥寥无几。分析其原因,对科研设计单位的青睐是受了女性和研究生双重身份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科研设计单位专业较为对口,一般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研究生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另外一方面由于科研设计单位工作稳定且福利待遇好。另外,相比选择公司而言更多的女生把机关、高校作为她们的第一选择,也反映了女生在就业时求稳的心态。对于企业、部队等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就业去向,则很少有女生选择,说明了女性就业时有畏难心态,这也使得女生在就业去向上比男生窄,客观上造成了女生比男生就业难的问题。对于工作地点的选择,在被调查样本中,有73.9%的女生选择只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中工作;13.5%的女性选择了中西部省会城市也可以;还有7.9%的女生认为小型城市中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可以考虑;有3.9%的女生选择回家乡,另外只有0.7%的女生想到西部或欠发达地区发挥自己的能力。目前大学生在求职时表现出一味的追求地域和物质条件,研究生体中这方面的倾向更加明显,求职时重功利,轻奉献,在女性体中则表现为怕吃苦,缺乏必要的开拓精神,女研究生也难以免俗。
三、思考与对策
在采样样本中,有64.9%的女生希望取得很好的工作业绩,30.4%的女生认为家庭美满,工作过得去就行,还有1.3%的女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另外有3.3%的女生选择了若情况允
许,更愿意在家相夫教子。可见,大部分女研究生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社会分工,在职场上取得不错的业绩,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女生受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将家庭美满作为人生的首要目标,更有甚者选择在家相夫教子。而对于选择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选项的学生,虽然只有少数人,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某些女研究生存在急功近利心理。综合考虑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中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是女生就业遇到种种壁垒的关键所在。如何消除性别歧视,达到教育成本的有效利用,需要学生、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学生角度出发必须看到,我国目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总数为607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7%,与发达国家经济起飞时所需专业技术人才比例7%的标准相比,眼下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为2992万人,正是大量需要人才的时期。只要学生能够摆正心态,准定位,到一份能够体现个人价值,发挥自身能力的工作在当前并不困难。同时女生在求职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发挥特长:比如感知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一般学习掌握语言较快,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在外语、阅读等方面比男生更胜一筹。虽然性别壁垒并不少见,但是需要看到的是除却一些特殊岗位外,没有出现单位对性别要求极其苛刻的状况。女生就业难、歧视女生等状况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厉害。用人单位在招人时更注重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思想品质、领导能力、愿意承担风险、积极创新、不断进取的心态、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是衡量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准。所以对女性学生而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是顺利就业的根本解决途径,一味的抱怨、等待并不能解决问题。
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的角可以说是比较多样化的,一方面学校是人才培养单位,为人才市场输送“商品”;同时又需要对研究生就业进行监督,保证国家就业政策的顺利执行;另外通过举办各种招聘会,收集、提供就业信息,为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牵线搭桥”。目前学校的就业率如何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指标,尽管这个指标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学校的办学质量仍然是教育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学校就业率高对招生、知名度的提高等多个方面都是有利的。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单位,面临两个主要矛盾,包括人才培养成本与培养质量的矛盾和研究生的学术型培养要求与人才市场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矛盾。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科研设备、师资力量、科研经费都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发展速度,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反映在用人单位方面表现为研究生水平不够。同时用人市场偏好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社会阅历要求提高,而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标准则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如何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研究生教育中实现分类分层培养是必然趋势,反映在女研究生的培养上也应如此。
女性在职场中遇到的问题由来已久,女性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只是这一问题的集中反映,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反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传统的社会分工观念之外,女性就业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劳动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女性就业问题光靠呼吁是不能解决的,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来保护女性的权益。
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立项研究课题资助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100029)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