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4、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zāi]!”(《述[shù]而》)
论语十则的翻译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yōng]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hǎn]》)
10、子曰:“吾[wú]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qǐn],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爱 莲 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本植物,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我却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香,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品德高尚的花。唉!喜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shǔ]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青葱,映入帘子里。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 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磨练的内心志向,使他锻炼筋骨,使他能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让他感觉到所做的事情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感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虑梗塞,然后才知道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上,表现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