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
我院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安排的通知”后,学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把迎(自)评工作作为学院中心任务之一,院领导在深刻领会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目的意义的同时,着手部署一系列迎评准备工作。
1、学院成立了以常务副院长为组长,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系主任、所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院评估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小组。
2、学院在620日与952次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上,进行有关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布置任务,要求认真完成各自所承担的迎评准备工作。
3714日,学院召开院评估领导小组和各系、所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在学习理解评价指标的内涵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学院评估工作小组制定了自评工作进程表,根据评估检查项目进行分工,把评价指标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494日学院再次召开院评估领导小组和各系所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检查前阶段迎评准备工作进度,交流准备工作经验。
5、学院召开学生班主任会议,布置落实本科教学评估有关工作,并向本科学生做了迎评工作宣传与动员。
6、在学院网络中广泛开展迎评宣传,发布相关信息,营造良好的迎评气氛。
7、学院连续4次将迎评工作列入党政办公会议主要议题,及时了解准备工作进度和做好协调工作。
8、学校和学院及时划拨迎评启动经费,保障迎评工作顺利开展,并在人员和物资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在迎评准备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原则是:(1)深刻领会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目的意义,做好广泛动员;2)分解指标,各部门领导亲自抓,对口自查;(3)数据力求真实准确;(4)原始档案规范化管理,做到查阅方便;(5)对照评价指标体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精神。
一、学院基本情况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原名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成立于1998年9月,学院设有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营养2个系,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现代农业装备及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发酵工程、农产品产后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电气化与信息技术等6个研究所,浙江省农产品产后技术、食品科学技术2个研究中心,以及院级教学实验中心和农机实验工厂。
学院各学科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好,在近十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院的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均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拥有食品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等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生态农业环境工程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省重点扶植学科。
学院目前有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系统工程等6个专业的本科学生。根据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我院对原有的农业工程类专业进行了的改造,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生物系统工程专业”(下设生物系统机电工程、生物信息管理技术、生物环境控制工程、供用电技术、水环境与控制工程等主攻方向)。学院从2002年开始按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
工程2个专业招收本科学生。学院现任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教授。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教授11人,副高级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6.4%,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员1人,入选浙江省“151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4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基金1人,全院教学科研人员总计66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9人。另外,学院还聘请了12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我院兼职教授。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419人,硕士研究生73人,博士研究生76人,外国留学生9人。
学院是由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新学科组成的。尽管由于学科领域的限制,争取科研项目的难度相对较大,但通过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成立以来,科学研究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全院科研经费为例,99年为145万元、2000年为328万元、2001年为346万元、2002年达到了1098万元,增长势头非常迅速。近三年来,全院承担科研课题2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含国家级科技部的十五攻关重大专项、973子专题、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2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含省基金、省长基金、省科委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重大招标项目等)52项,省151人才基金5项;共鉴定
成果4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在国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及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35部;申请国家专利四十余项。
学院十分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均派出教师出国进修或合作研究,并接纳多批国内外的学者前来访问讲学和交流。学院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多种学术会议,建院以来已多次主办、协办国际、国内的大型学术会议,并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合作课题研究,效果显著。
学院目前教学科研设施比较齐全,在充分共享浙江大学的网络系统、图书资料及其他各种教学资源外,还拥有近12000平方米面积的办公、教学、科研用房,藏书容量为5900余册(其中中外文期刊3800余册)的院资料室,新组建的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机电基础实验室、农业工程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实验室,为我院本科各专业实验教学服务,实验面积约8809平方米,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金额达1114余万元,实验中心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可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和网络多媒体实验教学。学院还拥有一个农机实验工厂,厂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备总
金额200余万元,为我院的教学、科研创造了较好的硬件支撑条件,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和完善工程教育的良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二、办学目标与思路
1、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学院始终坚持以同志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客观规律,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思路,实事求是地结合自身实际,适时调整、充实和完善办学指导思想。建院初期,根据国家和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结合我院各学科的特点和办学条件,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明确了本科办学指导思想,指导本科教学工作。通过几年探索与实践,使它更完善、更明确、更符合21世纪指导办学的要求。我院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密切结合国家尤其是浙江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需要,以创建一流学科和一流学院为努力方向,提出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创新能力
培养为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把握21世纪农业领域对生物系统工程高级专业人才、食品产业对食品科学高级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新需求,拓宽专业内涵,深化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具有求实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优秀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将综合应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学与技术,为农业、工业的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工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有机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与国际水平接轨,促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我院两个主攻方向,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和学科平台建设,积极慎重地做好各项工作,使学院办学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全心全意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满足农业产业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为我国工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村、农民面貌,真正发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科的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加快学院前进步伐,使学院的总体水平处于同类学科的前列,为创建世界一流的学院和一流的学校而艰苦努力。
2、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建院三年多以来,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办学目标,确定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理念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学院的办学整体水平,培养和造就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与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技术发展,适应国民经济要求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专业特点,生物系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涵盖具有生物科学知识,将工程原理与设计应用于生物系统之中,解决与生物生长、生产和加工等相关的一系列工程能力的内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涵盖,面向食品产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立足于外向型经济的高素质宽口径实践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内容。在毕业后能从事科研、教学、设计、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并可以进入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
3、诚信求是的办学思路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现代化高科技产业的形成,对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院办学指导思想,以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形成以下诚信求是办学思路。
(1)全面实施学院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建设一流的学科为本科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学科平台支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以人为本,对高素质有影响力人才加大引进力度,对原有教师采取强化培养。充分利用和发挥岗位聘任,师资队伍学历、学缘和素质要求提升的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师德,加强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逐步建成力量雄厚的国内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
(3)坚持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内涵,深化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注意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学生今后深造或就业加大社会适应性。
(4)重视教育思想学习,改变旧的观念和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举措,重视创新意识和素质培养,多安排综合性、创造性的教育环节,造就高素质人才。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做好多渠道筹集经费和集中统一使用,加强科研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与提高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硬件水平,为人才培养创造一流的教学与科研环境。
(6)与国际接轨,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开展双语教学,采用原版教材,聘请国际一流大学教授为本科生开设课程。
(7)通过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等纽带,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开门办学,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8)在国家教育改革大环境下,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人才培养观念、手段和模式,真正实施学分制、研究生助教制及教授授课制,拓宽知识面构建教学大平台,生物系统工程专业按模块化方式设置专业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工程紧密结合,拓宽专业内涵和实施“3+1”培养模式。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教材,并组织出版高水平的系列教材,采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在内的多种教学模式,力求本科生得到最佳培养。
(9)学院党政加强对本科人才培养的领导,充分发挥学院教学委员会与教学督导组对本科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控作用。切实履行班主任制与导师制,做好本科学生引导工作。本科生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通过努力使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10)本科教育在深化改革提高业务学习质量的同时,重视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各种环节和方式对本科学生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完成高校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
三、教学改革及成效
1、本科专业改造与新专业的设立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提倡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本科教育应该更加注重素质培养。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要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按二级专业类设置相关专业或按二级专业类组织招生。浙江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不仅拥有强大的工程学科,而且还有在全国领先的生物学科和农业学科,这就为培养既具有生物科学知识背景又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生物系统工程师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系统工程师的客观需求和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与前沿方向,以浙江大学强大的工
程学科、生物学科和信息学科为依托,学院于200111月提出在改造现有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生物系统工程新专业,通过多次召开不同层次的教职工座谈会,征求意见,统一思想,最终得到了全院教职工的支持。20023月,生物系统工程专业作为目录外专业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批准,并于20029月开始招生,2002年和2003年两届生物系统工程专业新生的高考平均分数分别比重点高校录取分数线高52分和64分,生源质量比专业改造前的农业工程类专业大大提高。而且,经过专家评审,我们于20032月又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了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迄今为止,浙江大学的生物系统工程本科专业和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在全国都是唯一的。这一改革举措不仅为我校农业工程学科拓宽学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对我国其它高校的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