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挥课程思政教育价值,对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科学的思政目标及深度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等多方面探索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以期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科学;工程导论;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引言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包括食品生产、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等。同时与生命、工程、化学等多学科有越来越多的交叉融合。随着国内外食品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各高校在育人环节应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发展方向应当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如何从“三全育人”的角
度出发,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统一,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食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推动高校食品专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攻克的关键问题。
1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提出,各高校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强研究学生的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要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要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校领导、教学督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多维度综合教学评价工作体系,重视教学过程评价,增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要用好思政课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思政课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的基本依据。要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的作用,开展教学调研指导。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体问题
2.1育人队伍存在的问题
育人队伍指的是育人环节中的师资队伍,一般包括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辅导员等各方面老师。老师的引导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轻重偏差问题。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一般更重视食品专业知识的传授,如《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安全与控制》等,以及实验技能的要求与训练,如《食品冷冻冷藏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对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导很少。食品专业的老师科研压力大,主要工作是强化专业能力,缺乏课程思政的主观意识。辅导员更多是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性的学生工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专业领域并不相关。除此之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还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深入企业开展生产实践,还需要企业导师的参与。如何处理好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辅导员等多角教师在育人中的协同衔接,同时结合食品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发挥出更好的育人效果值得研究。
2.2育人过程存在的问题
育人过程是育人工作的关键,覆盖到整个学生培养周期。育人过程的衔接工作直接关系到育人目标的实现率。在大学育人的整个周期中,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容易出现仅注重食品专业通识基础课程的学习,如《舌尖上的科学》《未来食品》等,而忽视思想政治学习习惯
的养成;对于培养中期的学生更关注多门专业必修课知识的积累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巩固;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多样化就业及实习信息,导致毕业时的思想政治素质存在形式化、浅层化倾向。此外,食品专业老师在大一到大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很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没有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紧密结合,譬如未能将爱国主义精神与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及功能食品相结合,还存在寒暑假期间学生离校造成的校园教育缺失等系列问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2.3育人方位存在的问题
立德树人是育人工作的起点,实践是至关重要的,科研工作是连接点。实践育人是转化理论知识,落地科研成果的新兴理念。把课程思政、科学理念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是新的育人视角。但其中也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够高效、活动流于形式化等短板。此外,科研与育人也是不能脱离的。科研育人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高尚的学术道德、坚定的政治立场、创新的学术能力,贴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契合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要求。本校食品专业拥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如国家粮食产业创新中心、上海食品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且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入选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重科研、轻育人”或者“重育人、轻科研”都是科研育人工作的短板。
3“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3.1构建育人理念的教学团队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食品类专业与农牧业关系紧密,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三农”情怀,了解地方特食品工业发展现状、支持地方特食品工业发展。因而,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执行者,将思政融入专业课程,需要教师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坚定的政治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崇高的师德修养。为加强教师队伍思政素养,需要学校、院系和教学团队三方面共同努力建设。在学校层面,要建立、健全教师思政理论培训体系;在院系和教学团队层面,成立涵盖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教学团队,定期组织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到校培训、开展专题研讨会等,在备课过程中,让思政教师参与并帮助任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与专业知识融合,实现思政育人与授业同向同行发展。
3.2制定科学的课程思政目标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应结合地方食品工业特,契合“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特点,
对原先重点突出专业性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与过程中,科学重构教学目标。原先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忽略了思政育人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重构后的教学目标增加思政目标,进而以实现“四个目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落实思政育人和传道授业有机结合,达成“立德树人”教育的任务。同时,重点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其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责任感和使命感。
3.3深度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准备工作。根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挖掘思政元素,构建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并将其融入课程设计中。课程选用的教材为刘学文主编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以前四章为例介绍课程思政的融入,全方位育人是将思政教育、科学理念及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既要重科研又要重育人。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积极建立线上课程。以《食品营养与功能》为例,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融合思政元素,同时依托本教学团队的科研经验和科研平台,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实践,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食品专业类人才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应加强构建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设定科学的课程思政目标,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增强学生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吴春华,童彩玲,江汉森,等.新工科视域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20,11(22):10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