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在于口号翻新关键在于做些什么
大约15年前,我当时担任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经常进入中小学校,从学校门口就会看到一些关于学校宗旨的陈述,例如,一流、著名、优质、当地第一……,使用的都是最高级或绝对肯定的语气,以政治上的口号或作为管理者工具的那种“大一统”的方式陈述学校的宗旨,由于这些宗旨远离了教育的核心价值,给人的感觉就像饿着肚子在吃棉花糖——好吃而不能果腹。
这15年,我从杭州到北京一直在担任校长,也时常到中小学参观学习,看到更多“最新款的、改良过的”并能够显现学校教育特征的新话语,虽然读起来非常新鲜,仔细品味其实质十分相似,总是“基于学生生命成长、全面发展”之类的话语。正如市场上太多改良过的商品让人们目不暇接,教育也有每日翻新的时髦话语,过分迷信“快捷便利”的今日发明,购买的只不是教育的海市蜃楼。如果校长只从理念层面洋洋洒洒地呼叫宏伟的口号,教师不假思索地跟着呼喊,其结果是“理念变化的越多、原样保持的越多”,不够坚定而名目繁多的理念最多只能带来混乱,令已经超负荷的教师士气更加低迷,理念之后涌现的却不过是教育的泡沫。
我曾到加拿大一所小学参观,发现全校师生包括接待我的校长都穿着睡衣。校长告诉我,学校安排学生每周要读一本书,这一周的某一天要举办与这本书有关的系列活动,所有学生的服装要与所读的这本书有关,全校上下都会安排与这本书有关的活动。因为本周读的书与睡衣有关,自然全体师生都穿着睡衣
到校。很多教室里正在举行关于这本书的某个片断的演出活动;学校事务员正在接受学生的捐赠并安排将捐赠的物品尽快送给当地困难家庭的孩子;几个学生正在帮助“书本医院”的老师维修旧书;还有一个教室、漆黑一团,学生都在打着手电看书,主题是“在黑暗中阅读时,你有什么想法”。遗憾的是,我当时没有向那位穿着睡衣的校长要一本书,并了解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这所学校的深刻之处不是在喊类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口号或搞“阅读工程”之类的运动,而实实在在地做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事。中小学教育,不要总是把心思花在不断翻新口号上,而应当更多地思考“我们应当做点什么”。一个高效能的学校应当向前走一步,不流于“学生,我们的希望”这一类非常相似的陈述或者其他更加新鲜的表达,要把重点放在关键的问题——怎样使希望变成现实。例如,如何让学生的学业进步,应当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希望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那么希望他们学会什么呢?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在学习?如果学生不学习我们怎么办?我们如何让学生投入到自己的学业中?”一个有效的教育需要非常具体的有关行动的陈述,如果没有明确回答上述四个问题,最多的教育
理念对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也无济于事;只是比拼理念的华丽而没有在行动落实上研制翔实的措施,理念也不会得到教师的响应和共鸣,从而很快被遗忘。
学校每学期的计划如果离开了干些什么、改变些什么,只是谈那些不断翻新的新理念,就等于没有计划;发现、研究和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行动,计划才会显得十分的重要。
学校的计划包括教研组、年级组及各个部门的计划,更需要这些细节:我们想做什么,我们如何知道正在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以确保成功。绝大多数教师有这样的质地:很重视做些有意义的工作,愿意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善意地对待同事、家长和其他人,在工作方式上坚持正直。教师从事的是一种最“合乎自然规律”的具有目标和远见的职业,做有意义的事比呼喊好听的口号,对教师更有吸引力。
将最新鲜出炉的理念打印出来贴在教师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或者悬挂在学校最引有注目的地方,这些做法并不能改善你的学校。教育不在于坐而论道,而在于具体行动,我们需要研究正确理念之下的所有细节以避免理念只是“贴在墙上用于唬人的东西”,并帮助教师掌握“为学生寻成功策略的全部本领”,这需要具体的行动和过程。正是行动和过程,促进了学校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转变。不去做些什么,最好的口号也是没有用的。
棉花糖发明者文/林卫民,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外附校校长,研究员、特级教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