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视频直播形态的探索与创新
**** **
来源:《新闻论坛》2020年第02期
        [内容提要]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火神山、雷神山云监工”慢直播为例,梳理了由电视而网络,由快直播到慢直播的视频直播形态的演变。通过与电视直播、常规网络直播的比较,总结了慢直播所呈现的受众主导、原生态、自组织互动与非目的性等传播特征,并从直播对象、直播技术和直播受众心理等方面探讨了慢直播成功实施的条件。
        [关键词]慢直播;云监工;视频直播
        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攀升,武汉封城。1月23日起,国家先后启动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所专门救治医院的建设工作。央视频APP开启《疫情二十四小时》直播端口,通過固定机位、无剪辑、无串场、原生态的慢直播形式,24小时全程展现医院的建设过程,让“宅”在家中的广大网友当起了“云监工”。
        在火神山、雷神山两大医院建设的短短十来天里,“火神山、雷神山云监工”(下文简称“云监工”)慢直播创造了多项视频直播纪录,截至2月4日,“云监工”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亿。甚至,在凌晨3点,还有2000万不睡觉的网友在看工地施工。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全国人民关心抗击疫情的情怀,另一方面,也将慢直播这一直播新形态推向公众视野。慢直播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会在短时期吸引如此多的受众?它会是未来直播的主流形式吗?本文将就慢直播的相关特点和实现条件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一、由电视而网络:视频直播形态的演变
网络电视怎么看直播        提到“直播”这一概念,不同年代的人脑海中印刻的是不同的景象。对于大多数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直播”意味着国家重大事件发生时,家人围坐电视机前的驻足观看。而对于互联网的原住民们来说,“直播”可能仅仅是网购中的—个小环节。
        (一)电视直播
        “直播”最早是与电视媒介捆绑的。《广播电视辞典》对“直播”的定义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相对于报纸、广播而言,电视最大的传播特征
是以视听元素结合的方式传播信息,给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而“直播”是电视媒介传播优势的集中体现。
        电视直播通常分为现场直播和直播间(演播室)直播两大形式。现场直播是电视直播的最早形态,通常时间区间较小(1-5小时),单一现场的内容较为丰富。1958年6月9日,北京电视台对“八一”男女篮球队和北京男女篮球队比赛进行了直播。此后这种现场同步播出方式大量运用在体育比赛和春节联欢晚会等场景中。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升级,电视台对时间区间更长的(通常超过8小时以上)、连续的多现场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开始了直播实践。此类直播以直播间(演播室)作为直播的基点,通过串场主持人的引导,在主活动现场和多个分现场进行切换和串联,形成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持续性报道。比如香港回归、汶川地震、国庆阅兵等。电视直播是电视的本质语言,即使在新兴媒体涌现的当下,也是吸引受众使用电视媒介的一大利器。
        (二)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的出现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直播概念。最开始的网络直播是以图文直播为主。凭着成本低、时效性高,通常在赛事新闻、突发新闻报道上抢占先机。随着带宽扩容,
网络视频直播大规模兴起。一开始,网络视频直播是电视直播内容的简单小屏化。但随着网络终端、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的丰富,网络商业化的驱动以及网络载体本身的传播特质,使得网络直播演化出花样繁多的新模式新形式。比如众多网络直播平台上的VR直播、游戏直播、网购直播、教学直播、才艺直播等等。
        (三)慢直播
        慢直播的出现是对“直播”定义的又一次扩展。常规认知的“直播”都隐含了一个前设条件,即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给受众,因此直播一直以来是以“快”著称。而慢直播则反其道行之,传者对直播现场或直播事件主体实施最小程度的介入和干预,使得直播对象体现出强烈的真实性,依靠直播画面自我阐释能力让观众产生极强的带入感。
        二、“云监工”呈现的慢直播特征
        相对于传统电视直播和常规网络直播,“云监工”慢直播实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慢直播与众不同的传播特点和特性。
        (一)与传统电视直播的比较
        1.传播者主导——受众多视角
        慢直播相对于传统电视直播来说,最大的不同是主体视角的转变。电视直播是传播者主导视角,通过多机位的架设、导播的切换、记者的采访和主持人的引导,让观众随着电视画面的转换来观看传播者想要呈现的画面内容,并引导和设置观众思考方向。而慢直播则通常采用固定机位、无主持人形式,传播者的隐身为受众的自我发现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空间。
        在“云监工”慢直播中,央视频APP在两个医院各架设了两个固定机位(近景和全景),将直播画面与受众实现联通后就完全让渡了传播主导权。受众看什么、怎么看、什么时候开始看、关注点集中在哪里、话题点是什么等等,完全由受众自己做主。所谓从“我让你看”转变为“你自己看”。
        2.精细化控制——原生态呈现
        在传统电视直播中,所涉及事件多数为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重大突发事件,这就要求主持人、导播、技术设备等参与直播的各环节、各工种都不能有任何差错
、“一次成型”。因此每次直播都会进行一定周期的策划准备,形成多种预案,对整个直播过程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的控制。而慢直播则采用无剧情、无后期的原生态呈现形式,以最不具技术性、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直播。
        在“云监工”慢直播中,摄像头始终对准的就是医院建设的施工工地,没有特写,没有剪辑,没有插播,没有切换,完全将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加工的原生态画面实时呈现。这种原生态画面的呈现,虽然不如精加工画面精美、丰富,甚至可以说是“过分单调”,但这种比纪录片更写实的原生态呈现方式却饱含了高度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直播对象与观众之间的亲密感和代入感。
        (二)与常规化网络直播的比较
        1.传受互动——受众自组织互动
        相对传统电视直播,网络直播最大的优势是实现传受双方的充分互动,增加受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比如,近两年非常火爆的网购直播、代购直播等,通常是以一个网络主播作为直播对象,受众与主播之间进行实时互动(送虚拟礼物、聊天、购物等),主播在直
播过程中除了完成物品展示等直播内容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跟受众进行互动。而慢直播的互动是纯粹的受众自我互动,在传播者隐身、直播画面单一、直播时间区间较长等多重因素下,不到传者对话,又无主导信息介入的“空场状态”成为酝酿受众自组织互动的最好环境。所谓“没人带我们玩,我们自己玩”。
        在“云监工”慢直播中,受众像离开家长监管的熊孩子一样,在评论区各种“自我撒欢儿”。有给施工现场各种建筑体、设备甚至树木取名、组CP的,有自愿当导游给新进网友科普的,有组织日夜两班倒接力打卡的……网友在自组织互动中完成了慢直播自我意义的建构与传播,而这正是其他直播形态所缺乏的魅力所在。
        2.目的性文化——非目的性文化
        相对传统电视直播的宏大叙事,网络直播对象相对草根化、生活化、私人化。但正是由于缺乏公共意义的支撑,所以常规网络直播的目的性(特别是商业目的性)会更强。这种目的性通过设定激励规则、分享规则、对话规则等形式来实现,而受众是在认同规则的情形下加入直播,体验直播过程、获得预期收益。而慢直播则以无意义、无目的为自身特,通过营造非目的性文化,甚至是“无聊文化”来吸引网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慢直播以
及这种非目的性文化的出现,正是社会发展、人民富足、信息丰盛的一种侧面反映。
        在“云监工”慢直播中,虽然存在“监督医院建设”这一所谓的社会目的,但大部分网友的加入并非真的为了监督施工,也不存在观看时间长、打卡次数多就可获得奖励等外在刺激。网友更多是因为“闲”“无事可做”“无聊”“看一下”等非目的性的原因而加入。正如新浪微博对“云监工”慢直播的话题标注:#无聊又睡不着看直播造医院#。也正是这种毫无压迫感和拘束感的文化营造,使得人们摆脱了“目的”和“意义”的考量,在慢直播中来去自由,形成大规模的人潮围观,促使慢直播持续进行。
        三、实施慢直播的条件探讨
        慢直播并非全新的事物,据有关学者研究,这种“慢电视”形态可以追溯到2009年挪威的《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但至今,慢直播都没有得到大范围应用。而此次“云监工”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慢直播实施所需观照的主客观条件。
        (一)直播对象的选择
        此次“云监工”看似无心插柳,实则在直播对象上是央视频的精选对象。在“云监工”之前,
慢直播形态已经在网络直播平台有了实践尝试。在年轻人喜欢的B站上就有很多慢直播形式的直播间,直播对象涉及风景、花鸟、甚至直播人吃饭、睡觉;在主流媒体中,北京新媒体集团在2016年推出过历时三季的“花开中国”互联网慢直播,央视新闻在2018年的博鳌论坛特别节目中也采用了慢直播形式。但这些慢直播都没有促成现象级传播。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直播对象的选择存在一定偏差。
        而“云监工”慢直播则集“自带流量、相对生长性、可操作性”于一身。疫情暴发与医疗资源短缺使得医院建设成为关注热点,而“十天建成医院”本身也是极具新闻性、猎奇性的信源,相对于“睡觉吃饭”而言为本次慢直播带来了天然热度和话题流量。而医院建设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生长过程,时长控制在十天左右。对于固定机位直播来说,画面中对象的自我动态和发展,成为传者方面唯一的叙事逻辑,相对于“风景直播、看花看鸟”等时长过长的情况而言,受众能感受到可观察的变化。而从操作性来看,虽然疫情中有比医院建设更高热度的话题点,比如医生、病人康复等,但基于隐私或其他原因并不都适合以直播形态出现。而医院建设的慢直播更具可操作性。
        (二)5G技术的加持
        此次“云监工”慢直播得以顺利实现,科技加持是一个重大原因。在政府决定建设火神山医院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就开始了包括光缆布放、架设、设备调试等一系列紧急网络建设工程。在极短时间,实现了3G/4G/5G无线通信网的千兆网络覆盖。特别是5G网络大带宽、高速率的特点,一方面满足远程会诊、视频会议等场景需要,也为实现工地现场实景直播奠定了网络基础。
        而此次“云监工”慢直播的实施平台是2019年11月刚刚成立的央视频。作为总台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平台,也是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在本次慢直播中,央视频设置了三路信号,利用5G+光纤双千兆网络技术,基于智能视频云,实现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云监控系统的平台建设,并通过云计算处理保障,最终展现出良好的直播稳定性和画面清晰度,即使是移动端也依然保有较高质量的稳定画面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