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七篇解读
一、重  民孟子一共有几篇
 (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梁惠王上)
  [译文] (孟子说:)(治理国家)不要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会吃不完的了;不用细密的鱼网到池塘里去捕鱼,那鱼类水产就会吃不完的了;到山上去砍伐木材注意季节,那么木材也就用不完了。如果粮食和鱼类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会使人民供养家人安葬死者没有什么顾虑了。做到了供养家人安葬死者没有顾虑,那么这就是仁政的起点。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梁惠王上)
  [译文] (孟子说:)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猪肉,您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马匹,可是您的老百姓面带饥,野外到处有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您领着野兽来吃您的人民呀。野兽相互残杀,人们尚且憎恶这种行为,而作为执掌人民政务的父母官,却不能避免率领野兽来吃人,那您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下)
  [译文] (孟子说:)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人民也一定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人民的忧虑为忧虑的人,人民也一定会以他的忧虑为忧虑。乐与天下人民同乐,忧与天下人民同忧,做到了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人,是决不会有的。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梁惠王上)
  [译文] (孟子说:)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向在手掌上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孟子曰 :“民事不可缓也。”
  (滕文公上)
  [译文] 孟子说:关系人民的事情不能够拖延。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暴君夏桀、商纣之所以丧失天下,是因为失去了天下民心。要取得天下有一定的方法:取得人民的信任,这就取得天下了。取得人民信任有一定的方法:取得他
们的心,这就取得人民信任了。取得民心也有一定的方法,希望的东西应给他们并帮他们聚积,讨厌的就不要加给他们,如此而已。
  孟子曰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用使人民安逸的原则来役使人民,人民虽然劳累也不会怨恨。用使人民生存的原则诛杀暴民,被杀者虽死也不会怨恨杀他的人。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管理好耕地,减轻税收赋敛,就可以使人民富足了。饮食按一定的时间,费用按一定礼仪,财富就会使用不完了。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还在其最次。
二、德  治
(梁襄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梁惠王上)
  [译文] (梁襄王)突然向我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得到?’我回答说:‘天下统一就会。’他又问:‘谁能够统一天下呢?’我回答说:‘不喜欢虐杀人民的国君,就能够统一天
下。’他又问:‘那谁会来归服他呢?’我回答说:‘普天之下的人民没有不会归服的。’
  (孟子)曰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