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
选自《庄子·天运》
【导读】
    如果盲目地崇拜和模仿别人,生搬硬套,结果只会弄巧成拙,成为别人的笑柄。
【选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qiè)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孟子一共有几篇
【注释】
①东施:越国的丑女。效:模仿。    ②西施:越国的美女。病心:胸口疼。颦:皱眉。里:乡里。  ③挈:携带。
【译文】
西施心口疼所以皱着眉头在乡里,乡里的一个长得丑的人(东施)看见了,觉得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在乡里。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她,带着妻儿躲开(她)走。(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慎处
选自《孔子家语》
【导读】
本文告诉我们,择友要慎重,因为与什么样的人相处,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所以我们要认真地选择朋友,慎重地选择居处的环境。
【选文】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sì),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
其所处者焉
【注释】
    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丹:丹砂,矿物名,红。    ⑤是以:即“以是”,因此。
【译文】
和品行高尚的人结交,就像走进种植香草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被它同化了;和品行低劣的人结交,就像走进了卖咸鱼的铺子,时间长了也闻不到它的臭味,也是已经被它同化了;藏朱砂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墨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因此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相处之人啊!
孟母三迁
选自《烈女传》
【导读】
    孟子的母亲三次更换自己的住处,目的是想给孟子寻一处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天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文】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ɡǔ)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xǐ)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zǔ)豆揖(yì)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
    ①舍:家。  ②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③处:安顿。④贾人:商贩。    ⑤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代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指行为举止方面的礼节。
【译文】
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
子的地方。”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
司马光好学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导读】
    本文讲述的是司马光勤奋读书的故事,司马光的读书经验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选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dài)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之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
    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故称温国公。  ②患:担忧,忧虑。不若:比不上。    众:众多。既:已经。    ④帷:帘幕。绝编:勤奋读书。  ⑤迨:至,到。倍:通“背”。    ⑥或:有时。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多多益善
选自《史记·淮殷侯列传》
【导读】
    刘邦善于战略把握,而韩信善于战术指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要扬长避短,认清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选文】
上尝从容与韩信言诸将能不(fǒu),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
(jiànɡ)几何?信曰:“(bì)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wèi)(wéi)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释】
    ①上:古代称皇帝,这里指汉高祖刘邦。尝:曾经。从容:轻松随便的样子。能不:即优劣。“不”通“否”,这里意为没有才能。  ②差:差别,高下不等。  ③将:率领,统帅。  ④陛下:对皇帝的敬称。  ⑤君:对对方的敬称,您。  ⑥益:更加。  ⑦何为:即“为何”,为什么。为:被。禽:通“擒”,捉获。这里意思是辖制。    ⑧此句意为,您不会指挥士兵却会指挥将领。前面两个“将”是动词,后面一个“将”是名词。
【译文】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各自能力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您不会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徒木立信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导读】
本文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故称卫鞅。后封于商,又称商鞅
【选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zhé)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注释】
①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卫鞅。  ②具:完备。  ③已乃:旋即,不久。
④辄:就。  ⑤卒:终于。下令:颁布法令。
【译文】
孝公已经任命了商鞅,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
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商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选自《史记·苏秦张仪列传》
【导读】
《史记》为西汉人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分为本纪、世家、书、表、列传五个部分,共130篇。
    本文写卞庄子一举获得两虎,这是因为他利用了两虎之间的矛盾,选择了有利的时机行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说明了利用矛盾和选择时机的重要性。
【选文】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qǐnɡ),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
①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②馆竖子:旅馆里的童仆。竖子:童仆。  ③方:正。且:将要。    ④一举:一次行动。    ⑤须:等待。    ⑥有顷:顷刻,一会儿。
【译文】
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准备刺杀。身旁的旅店仆人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 正在共食一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到 那时候,您跟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就能一举得到刺杀两头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觉得小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为了争肉,嘶咬扭打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卞庄子,挥剑跟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刺死伤虎,一举获得两虎的名声。
                   
嗟来之食
选自《礼记》
【导读】
    本文虽然只有百把个字,却涉及一个关于人格最严的深刻而严肃的话题。人要有尊严地活着,所以这位齐国饥民宁愿选择饿死,也不接受别人无礼地施舍。两千多年前的齐人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尊严”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也因此获得了包括黔敖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
【选文】
齐大饥。黔(qián)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sì。有饿者蒙袂(mèi)(jù,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
①黔敖:春秋时齐国的贵族。为食:摆设食摊。    ②食:动词,给······吃。  ③蒙袂:用袖子遮住(脸)。袂:衣袖。:用绳子绑住鞋子。缉:绳子。引申为用绳子绑。,古代用麻或葛制成的鞋子。    ④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⑤奉:同“捧”,捧着。    ⑥嗟:呼叫的声音,相当于“喂”。  ⑦斯:此,这样。  ⑧从:跟在后面。谢:道歉。  ⑨终:到底。
【译文】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画蛇添足
选自《战国策·齐策二》
【导读】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弄巧成拙的人,说明了做事要把握尺度和火候的道理,因为真理和谬误之间往往只差一步。
【选文】
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卮(zhī。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