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精彩的渔歌子古诗相关文章,仅供参考。
渔歌子古诗1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如何做菜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古诗2
教材依据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设计思想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l.训练学生通过查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dnf网络中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
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中国移动积分商城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罗志祥女朋友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中国人口2019总人数口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箬笠,绿蓑衣,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安装暖气片大概费用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
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