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戏之祖”,昆曲流传的历史已超过600年。作为一门影响深远且包含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它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学,舞蹈,唱歌,美术,杂技集于一身,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之一。
昆曲代表名作《牡丹亭》,由汤显祖创作,迄今已有400多年。2004年,由白先勇带领创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如一缕清风,使暂处萎靡状态下的传统戏剧呈现出新的气象和活力。瞄准社会剧院和学校剧场的双向市场,齐头并进,一时间出现争先恐后,一票难求的状况。促使人们从现代文化快餐的怪圈中逃脱出来,开始向传统文化回归,对于今天传统戏剧的保护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一、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作为昆曲传承的知名“义工”,青春版《牡丹亭》的轰动,离不开白先勇的坚持与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白先勇以一己之力的坚持实现了昆曲的“文艺复兴”。
(一)优秀演员的表演
考虑到《牡丹亭》的故事主题与背景,选择演员时,白先勇首先考虑选择处在花样年华的男女主角,“恰好苏州昆剧院“小花木兰班”人才辈出,小旦沈丰英、小生俞玖梅脱颖而出,担任扮演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重任。”经过昆剧名家汪世瑜老师和张继青老师亲自教授,指导。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年轻一代演员在表演,唱腔以及文艺修养等方面有了显著地提升,终于把老一代“传”字辈南昆正宗的演唱艺术继承下来,保持了昆曲表演艺术“正宗、正统、正派”的风格。
(二)出彩的剧本整合
青春版《牡丹亭》在原剧的基础上,挑选了27折,保留了原著的曲白,又将27折分为上中下三本各9折:“梦中情”、“人鬼情”和“人间情”,将“情”字贯作为主线穿整部剧中。其中为了突出剧中的时代背景,适当的穿插了反映当时宋金对抗局面的戏,拓展出不同角的表演空间。因演出时间所限,为使最精华的部分保留下来,青春版将部分曲白进行了删减。如“《硬拷》一折,重点保留了小生的名曲【新水令】、【折桂令】、【燕儿落】三个唱段,其他的八支曲子全都删减掉。”【沽美酒】一曲原为十二句,现如今只采用“那时节,才提破了牡丹亭杜鹃残梦”,导演宁可串联,裁剪也不愿改编改写,这样做不仅让全局更加通畅,更使得剧本精练入髓。
(三)精美的现代舞台包装
演员精湛的表演,剧本台词的出彩仅仅只是整个舞台表演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舞台造型与设计同样重要。如果按照传统的“一桌二椅”的布置,就会使舞台显得过于陈旧简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青春版《牡丹亭》辅以现代舞台技术,借助灯光与舞台设计,营造颇具浪漫彩的舞台场景,观赏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而演员们的服装造型,在苏绣这项非遗技艺的加持下,以充满中式古典意境的风格,极好地衬托出剧中的人物性格与情绪。
二、青春版《牡丹亭》表演艺术的写意性分析
中国的传统戏剧崇尚“贵乎像真,而又不必果真”的艺术境界。“像真”,是一种对于有限之形进行无限之意的追求过程,而“不必果真”又说明其实实质并不是真实的。对意的追求和体验,使得写意性的表现方法成为了必然。在昆曲中表现为对“意”的描写、阐述和表达。
(一)昆曲舞台表演写意性的特点
“写意性”是昆曲表演艺术十分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具体表现在表演的程式化、时空的自由化
、砌末的虚拟化以及人物的行当化。这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虚和空”的观念。
1. 词曲演唱的处理
剧本的特点常言道“因景生情”这个景在舞台上的表现,就要依靠演员来创造,演员凭借强烈的虚拟性和程式化的表演并结合优美的唱词,逼真的描绘出当下的环境,藉此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昆曲在演唱过程中实唱和虚唱,两者交替使用,产生虚实的变化,给昆腔带来抑扬顿挫的婉转美。昆曲剧本的特征之一是文人倾向颇重,用词典雅、精炼。演员们在虚拟的舞台上,以演唱或是念白的方式来叙事还原真实景物,利用表演穿越时空的界定,也正是因为在虚拟环境里的自由转换,演员可以在广阔的虚拟空间里更自由的表演。
2. 动作表演的处理
在昆剧表演艺术中,除了唱词可以获得故事与情感的紧密结合,使人身临其,富有浪漫彩的虚拟动作结合程式化的表达方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种种动作,既生动形象又能贴近生活同时还能简化舞台。例如:上下马车,开门关门,摇浆划船,赶车坐轿等行动的演艺,不需要借助很多的外物,就可以很好地表现并表达意境。昆曲表演中演员的表演为虚
空的舞台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故事的发展环境渲染了氛围,真正做到了舞台表演写意性的虚实相生。
3. 舞台美术的处理
昆曲的舞台美术包括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灯光等。而脸谱和服装作为表演程式的基础,是演员根据行当着装和脸谱的种类来化妆,同时规范了演员的社会属性。由于长期以来昆曲的虚拟性表现手法和昆剧舞台的随意性,使得传统昆曲表演艺术在舞台上基本没有舞台背景。传统的昆剧会根据故事情境需要的不同,有时一桌一椅,有时空空如也。正是這样简单的舞台背景,它可以被假定为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部分道具,它可以是客厅,也可以是花园,也可以是学堂,也可以是高山,这种写意性可以把一切自然的东西变成虚拟的现实来表现。昆曲不需要掩饰舞台上的“空”,反而需要利用这种“空”来表现想要表现的生活。如果为了追求生活的真实而堆砌不必要的布景,反而会事倍功半。
(二)青春版《牡丹亭》在舞台表演中写意性的表现
1. 舞台美术
青春版《牡丹亭》以符合昆曲特,如水泻般流畅俊美的草书为基调,大到舞台布局,小至道具摆设,在现场简单勾勒出苏州园林的氛围,营造出水墨画般的意境。演员在布景之中演绎,布景又因为角而具有生命力,演员与布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舞台上一幅幅流动着的“画卷”。使观众在舞台的各个角度都能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中和之美,不仅迎合了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让习惯了自由之风的西方观众体验到中国的和谐之韵。
(1)背景。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布景仅排列六副书画作品,它们作为流动的艺术线条,伴随着折子戏的发展而变化,时极大丰富了作品的舞台表现力与艺术内涵。
在《惊梦》一折中,书法作品被重新改换为绘画。此时的所有写意性的情景都因具象化的背景而真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观众置身于百年前的浪漫爱情故事中。
青春版《牡丹亭》非常注重细节的严密和整体的逻辑关系,在柳梦梅第一次出场怀着郁闷情绪,感叹时运不佳,又不愿放弃,憧憬功名的情境下,将柳宗元的《袁家渴记》搬上舞台。在此情此景中,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自己的凄苦心境和对未来美好自由的追求,抒发了对丑恶现实的愤懑之情。恰好这种心境正是柳梦梅此时的心境,柳梦梅置身书法之中,细细品味之态,尽显书生之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