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影的特点
电影是什么?或者说如何看待电影?先来看看这两句话:“导演一部影片,就是绘制一幅图画和撰写一部协奏曲”,“电影的主要魅力在于现实的资料变成了它本身进行虚构的要素”。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电影:电影首先是一门艺术,一种艺术性的表演。它也是一种美学、诗意或音乐的语言--它有句法和风格--是一种象形文字、一种释读艺术、一种交流思想、传送意念、表达感情的手段。它是一种表达方法,其功能与其他语言形式(文学、戏剧等)同样的广泛。它十分严谨又极为特殊。写一部影片,就是将一系列能够激发想象的要素组织起来,从美学、客观、主观或诗意的角度重现对世界的感受。
以上是对电影的概括的看法,作为一种独具特的艺术门类,电影有其自身的特性,这些特性反映出电影美学上的特殊要求。
电影的特性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一)观众性
首先,电影是影响巨大的大众化艺术。一部影片可以翻印几十乃至几百部拷贝,同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放映。这种技术上的特点,使电影成为最大众化同时也是最有影响的艺术。
这一特性,意味着电影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当代美国著名导演弗郎西斯福特科
波拉(曾导演著名故事影片《教父》和《现代启事录》)就曾说过:“电影不仅是花几个法郎就能看到的一场活动画面,它的意义要大得多。它将越来越成为集体的意识,成为把我们大家联结在一起的纽带。”1970年一位名叫欧文潘诺夫斯基的美国人,还曾在一篇著名的论文中这样说:“不论我们是否乐意,事实上电影在全世界超过60%的人口中间造成舆论,培养趣味,影响语言、服饰、行为甚至包括体貌等等方面,确实比其他任何一种单一的影响力量要大得多。假如法律禁止了一切严肃的抒情诗人、作曲家、画家、雕塑家的活动,那么公众中只会有一小部分人受到影响,而为之感到难过的人数则会更少一些。可是,如果电影遭到禁止,社会后果就会是灾难性的了。”
其次,电影是直接诉诸视、听觉的国际性通俗艺术。电影是一门直观的视听艺术,它的语言是蒙太奇,是用活动着的画面和各种音响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所以他非常通俗,即使文盲也能看懂,拥有最广大的观众。由于同样的理由,它还拥有“超出”国界的能力,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在这一点上,它的观众性也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
多年来,电影工作者创造了一中能为全球理解的语言,那就是用电影的画面与声音的蒙太奇表现的一种简化语言。这是电影艺术最特殊的一点,比如画面上表现一个孩子在换鞋,镜头推近他的一双脚,接下去是一双大人的脚已经穿好鞋,正站起来,镜头拉开,一个成年人迈步走开。我们就知道这是表现那个孩子长大成人了。导演可以让一个场面淡出成为一片黑暗,然后再接上表现下一段落的画面,大家便知道这是表现时间的消逝。由于电影的普及,差不多地球上没个角落的人都能明白基本的电影
语言,并感受到一些共同的视觉效果。当某个国家的电影传播到别的国家时,尽管对电影的对白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困难,但作为电影的实质的电影语言,却是国际性的,是可以到处通行无阻的。
再次,观众的喜闻乐见与电影的民族化。文艺的民族化和众化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的,电影这一最具有影响的大众化艺术,自然必需民族化。前几年,人们争论电影作为一种外来形式,是否存在民族化问题,甚至把民族化与借鉴当代西方电影对立起来;另方面,又有人把创新与民族化对立起来。这都是片面的。艺术的民族性本身,就不是凝固单一的,而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的;至于艺术的民族化,恰恰是以吸收外来东西为前提的。舶来的电影艺术,其实从进入中国之始,就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生根发芽与中国悠久文明的沃土上了。
中国观众曾被认为只喜欢有头有尾、富于传奇彩、又以大团圆结局的戏剧,因而认为只有这一种类型的影片才算有民族特,但散文结构的影片《城南旧事》却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征服了国内外的观众。这一事实说明,民族化虽然主要是形式,但更主要的是作品的灵魂,因为民族既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那么,艺术作品中的民族性是应该既包括反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民族生活的内容,也包括相对稳定但也同样有发展变化的形式的。任何片面的理解都有偏差。
中国电影只有从电影艺术的特点出发,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美学原则,沿着民族化
的道路不断突进,才能更好的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也能使中国的电影艺术在国际影坛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华。
(二)时代性
电影,确切的说应该是电影艺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使它成为一种具有很强时代性的艺术。欣赏电影与欣赏其他艺术不同:小说是一个人一个人地个别进行阅读;舞台剧虽然是集体观看,但每演一场,观众也只是数量不多的一部分人;绘画、雕塑在展览场
或者广场、公园中,是供三五成或一个个观众观赏的。电影却必须同时在许多固定地点,集中在几天之内,被数量庞大、阶层广泛的观众欣赏。这种特点,使电影艺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对此法国电影大师雷内克莱尔曾非常精辟地指出过:“诗人、画家、音乐家的作品是可以等待的,它可以让未来承认其价值,可是电影企业界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番话,很值得我们注意。诚然,所有的文艺作品,应该说,都是时代的表现,都有一个反映时代生活的问题。但是,历来供人独自欣赏的小说、诗歌,及可供一些人同时欣赏的绘画、雕塑与必须许多人在一起同时欣赏的艺术便已经显出了差异。一切戏剧艺术都患有早老症,因此,必须同时面向更多观众的电影不能不是一种对时间的流逝十分敏感的艺术形式,因此甚至有人认为电影只能叙述当代生活。虽然事实上,问题并不仅仅在于哪个时代的生活,而在于这种叙述是否带有时代的标记、是否具有时代精神,但电影这种投资巨大,具有最大影响
的众性一素,直接反映当代生活,是一个性命攸关的大问题。电影对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具有非常敏锐的时代感,这是电影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与社会生活、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造成的。“主题,应该到观众心里去寻。”
(三)综合性
电影的原名叫MOTION PICTURE,本意是能动的画,有声电影--TALKIE既是配以语言的能动的画。所以,我们说,电影是一种配有声音的活动的画面艺术,这是电影最基本的特性。
电影在众多艺术部门中,是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它从艺术传统和其他艺术品种中吸取过营养,但有不是某一种艺术的分支或变种。电影是以影象为主体的综合艺术。照相也是一种影象艺术,而且是电影的基本手段,但电影艺术却不是摄影技术的简单扩大。从历史上看,电影先是模仿绘画,接着又是模仿戏剧,随后将文学的叙述方法加以运用。电影开头是“伟大的哑巴艺术”,有声电影发明后,声音在电影中就成为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彩电影发明以后,彩的运用,也成为电影的表现手段,影响和形成着电影的美学特征,但是,只有当电影艺术不再去模仿姊妹艺术,而是把个姊妹医嘱的可能性在新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电影才最终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苏联的弗雷里赫在《银幕的剧作》一书中说:“电影可以说是发生在其他艺术的交叉点上。电影同绘画和雕塑的相近在于视觉形象的直接感染力;同音乐的相近在于电影能通过各种音响而构成的和谐的节
奏感;同文学的相近在于电影通过情节反映相识世界的一切关系;同戏剧的关系在于演员的艺术。因此我们把电影看作综合的
艺术。”“电影以其各种不同的特性既接近戏剧,又接近绘画,也接近文学。但这既不是戏剧,又不是绘画,也不是文学;电影包容着这些艺术的共性,而同时又表明了他们的全部差异。他们中间的任何一种都不能由电影来代替,因为电影只是把他们的对立的特质综合起来。这里说的正是综合的艺术,而决不是拼凑的艺术。”剧本的特点
以上是对电影的特性的简要分析,不可否认,这里的分析只是摘录了电影这个部门艺术的一些特点而已,因为,像电影,我更愿意称之为神秘的艺术是拥有无穷的特的,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1、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环》、《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片。
2、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恺》等影片对革命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
3、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
①中国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民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带上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实用理性精神的影响使中国的电影理论不是发展成为一整套抽象的思辨美学,而是形成一种和批评实践与技巧总结理论相结合的实用美学。
②中国人伦理型的文化精神,在文学艺术中形成了“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b]这使中国电影理论相对注重电影功能的研究,并且不是停留于抽象的载道功能,而是和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电影本体论。并具体演化为对电影和时代、电影和社会、电影和人民、电影和政治等一系列关系的研究。
③中国传统的理论思维方式侧重于直观整体的把握方式,所以中国电影理论在对电影基本结构的研究上侧重于情节──剧作水平的
研究,而不是影像──镜头水平的研究。剧作是中国电影理论本体论的基本出发点。正是在这一水平上,
中国传统的电影理论提出了其核心概念“影戏”.这一概念强调电影的戏剧本性,而把“影”看作是完成“戏”的手段。影戏虽是一种独立的兴行物,然而从表现的艺术看来,无论如何总是戏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