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戏剧的梗概。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老舍及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戏剧梗概。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导语: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老舍的《
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2、课前检测:基础知识。
说媒拉纤的、化干戈为玉帛、趿拉、珍馐、咂摸、文绉绉、绫罗绸缎、兵荒马乱
3、介绍戏剧的文体知识: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剧本的主要特点是: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戏剧冲突对于展现人物思想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揭示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4、 介绍作者老舍: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二、讲授新课:
1、带领学生回忆课文,请同学复述课文。
2、戏剧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明确:两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如:西太后的走狗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李三、小妞、乡妇、老人等等。
(同学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应该能说出统治阶级及被统治阶级,这里
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点拨,或者教师在学生答完之后直接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和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告诉给学生。)
3、 围绕这些人物,概括归纳文中的事件。(此题的设置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同学必须养成从头至尾读文章的好习惯。)
明确: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4、 (1)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矛盾冲突?
(2) 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
(此处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后更好的感知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的加以点拨及引导,文章所涉及到的主旨学生
不一定能答出来,还需要教师来总结。)
明确:体现在文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架,另一方面却是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
一方面是荒淫无耻朝廷老太监庞太监娶妻,另一方面却是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康顺子被卖入火坑;
人民众对黑暗现实有任何不满,都会招致锒铛入狱。茶馆里贴着“莫谈国事”的条幅。
马五爷大施威风,走狗二德子立刻卑躬屈膝,让我们看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常四爷大骂洋货,刘麻子倒卖鼻烟壶和小时表,表现出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与麻木;
秦仲义和庞太监唇舌剑,反映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
茶客们对维新运动的冷漠指责,说明戊戌变法严重脱离众。
这些矛盾是统治阶级及其走狗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及其走狗张着血口吞噬
着弱者的血肉,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像病菌一样滋生、蔓延。他们凶残无耻;受压迫的人民越来越穷困悲惨,,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经风霜,日趋破落,甚至要卖儿卖女来度日。
三、总结:
剧中这些大大小小、形形的矛盾事件,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暴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腐朽。小茶馆,大社会,这揭示了腐朽的旧时代必然被埋葬,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剧中的矛盾冲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理解剧本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分析围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矛盾冲突,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并更准确的把握戏剧冲突所展现的社会主题。
2、用“康六卖女与庞太监买妻”这一情节训练学生从矛盾冲突中把握社会主题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 导语:第一幕故事发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黑暗,洋人势力越来越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人民却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
二、 讲授新课
1、 欣赏话剧片断(秦仲义与庞太监一段),回答问题:
(1)秦仲义的身份是什么? 庞太监的身份是什么?
(2)在这段情节中,他们两人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冲突?
(3)试分析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主旨。
明确:(1)秦仲义是在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庞太监是封建统治阶级。
明确:(2)秦仲义:“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我那点威风在您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
“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交锋,使老舍特意设置的一个矛盾冲突,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一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入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
明确:(3)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
2、 以 “康六卖女与庞太监买妻”这一情节训练学生。(这一步骤的设置,主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教师只出题,学生来答即可,重在训练,教师此时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设题: (1)复述戏剧情节。(此处矛盾老舍没有放在一起写,训练学生全面思维能力)
(2)康六代表哪一类人?他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庞太监买妻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康六:“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
“那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
“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到底给谁呢?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大爷,把女儿给太监做老婆,我怎么对得起人呢?”
“自古以来,哪有 他就给十两银子?”
“我,唉!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
“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牲!可你叫我怎办呢?你不个吃饭的地方,你
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庞太监:“等吃喜酒吧!”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剧本的特点用这样的矛盾冲突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顽固派得势,连太监都想娶老婆了,而乡下人,饥寒交迫,依然卖儿卖女,这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昭示了这一铁的事实:下层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反映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宣告着清政府必然垮台。
三、 总结:
学习戏剧,重在抓住戏剧的情节,以及在戏剧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再通过对矛盾冲突的概括,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以此来掌握文章所要表现的主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