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哀愁 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影视鉴赏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2  张熙婷  101908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回忆过去 痛苦的相思忘不了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由弘一法师所做的《骊歌》正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正如《骊歌》所给人的感觉那样,《城南旧事》给人的感觉便是哀愁淡淡,相思沉沉。观赏《城南旧事》就像欣赏一篇散文,潺潺如流水,清澈得只有恬静的美,即使是令人心中微泛苦涩的离别也显得那么落寞凄美。
    一、散文般的电影
《城南旧事》是一部散文式电影,它的整体结构清晰明了,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这三个小故事都有同一个主人公,那就是小英子。小英子跟随父母从宝岛台湾横渡海峡来到北京城。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小英子最初的住所。在她家附近有个“疯子”秀贞,她整天呼唤着她失散的孩子小桂子和她被抓走的北大学生丈夫司康。小英子还认识了一个唱戏的小女孩妞儿。
真是命运弄人,妞儿竟然是秀贞失散的女儿!母女俩相认,想连夜乘火车去寻夫,没想到双双被碾死在火车轮下……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小英子搬新家后。这时小英子七岁了进了学堂。某天放学回家后,因帮小伙伴捡球,不小心进入了一座荒宅,她在宅院里遇到了那个“小偷”。“小偷”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已才去偷窃别人的东西。此后,小英子放学回家就会去荒宅院子里“小偷”聊上几句。一天小英子在黄宅院里捡到了一尊小佛像,给了一个便衣密探。这样小偷被抓,小英子又失去了一个朋友……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小英子家的女佣宋妈的。宋妈的丈夫泼皮无赖,时常将宋妈的工资占为己有。宋妈也不在乎,她在乎的是他的儿子小栓子跟她的女儿。但没想到小栓子早就死了,女儿也被狠心的丈夫卖给了拉车夫,宋妈痛不欲生。最终,小英子与宋妈也不得不分离……这三个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拍摄的,虽然故事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但都围绕了“离别”这个主题。影片到最后小英子连她最亲爱的爸爸也因病去世了。离别的哀愁,贯穿整部影片。这三个故事就如同散文,形散神不散。
二、悠远哀伤的音乐
吴贻弓成就了《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成就了《骊歌》。《城南旧事》之所以这么有
意蕴,与它的音乐创作《骊歌》是分不开的。影片一开始就由《骊歌》引入,因此《骊歌》的旋律奠定了影片的主旋律,《骊歌》委婉悠长,《城南旧事》也让人回味无穷,有种回忆的味道。《骊歌》第二次出现是在小英子大病初愈,搬新家时。她坐在马车上沉思,爸爸说她是在想未来的事。但小英子却问:“那过去的事呢?”爸爸回答说:“过去的事都过去了,慢慢就会忘记的。”这时《骊歌》声起,在悠长回味的歌声中,小英子想起了她与妞儿、秀贞的种种场面。她们一起荡秋千、一起玩小鸡、一起欢笑……回忆伴着《骊歌》显得那样哀伤与不舍。像这样情景交融的音乐效果,还有几处。比如影片最后只拍红枫树叶的场景,连绵不断的枫树叶在《骊歌》中晃动着身影,给人无限的想象,是哀愁还是回忆?是逝去还是新生?都由观众自己去发掘。此外,该影片中的音乐还有一个特别的作用,那就是过度。在第二个小故事中,那小偷被警察抓走时,《骊歌》声起。小偷的背影渐渐远去,画面接着切换到了小英子的音乐课上。《骊歌》未断,全班同学都在唱,只有小英子沉默着,想着她那个被抓走的“小偷”朋友。我觉得这样的衔接非常融洽,能使故事的连续性得以体现,显得非常自然。小英子不唱歌是因为她在想她那个朋友,也因为就在前一天的毕业典礼上大家唱的也是《骊歌》。这样的前后对比与呼应,使影片显得真实贴切,更有感情。
三、独到的镜头运用
《城南旧事》拍摄时镜头的运用也是有其独到之处的。首先,令人印象最最深刻的肯定是对小英子面部眼睛的特写镜头了。我现在还能清清楚楚地记得小英子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满了好奇、纯真、善良与聪慧。每当小英子有什么疑惑,或者是她沉思的时候,面部的特写镜头就出现了,这能非常细腻地展现人物内心情感。影片末尾小英子去病房探望她爸爸,父女俩对视的镜头切换了六次,一次比一次拉近人物面部,最终定格在小英子的大眼睛上。在父女俩对视的过程中没有一点声音,有时沉默更能渲染感情。看着生病的父亲,与可爱的小女儿,知道最后他们要有离别的结局,当时最伤感的应该就是观众了。其次,就是主观镜头了。全影片大约有60%的主观镜头,都是用小英子的视野来看世界的,因此低角度拍摄很多。比如,英子跟妞儿玩时,拍摄小鸡就是用俯拍。“小偷”和他弟弟在街道上玩游戏、吃东西的场景也是用小英子的眼睛来“拍摄”的。主观镜头再一次强调了《城南旧事》是一个小孩子的回忆,而不是一个成年人的回忆。最后,该影片的长镜头也是一大特。影片结尾小英子乘马车远去的场面,使用了长达122.8m的长镜头。小英子回头望着那个渐渐远去的“过去”,渐渐暗淡、渐渐消失。长镜头的使用使画面感变得悠远深长,正如主人公的不舍之情,绵绵不绝,挥之不去。
四、无限的想象空间
《城南旧事》充满了“淡”的艺术,就是不进行正面拍摄,用旁人之口来叙述故事,或者直接让观众自己想象。秀贞跟妞儿被碾死在火车轮下就是由卖报人之口讲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中,小偷的偷窃行为是由宋妈跟英子妈妈的交谈,还有路人与警察的交谈交代情节的。借他人之口讲述故事不仅能减少笔墨,也给人“清淡”的味道。如果画面真的拍摄了秀贞母女俩被火车碾死的镜头,那就与整部影片的基调不符了,会显得过于血腥。由观众自己想像的画面也不少。当秀贞讲述着她与司康的爱情时,画面没有运用通常的“回忆”手法,而是随着她的回忆,拍摄他们第一次见面的那扇窗,那扇门。门窗在时光流逝中已显得斑驳淋漓,但这恰恰与秀贞心中永恒的爱情形成对比,更突出了秀贞对司康的爱与思念。让观众在回忆中寻味,使影片散发出淡淡的散文味道。
五、重复强调手法
《城南旧事》的拍摄还大量使用重复手法。一开场就出现的那口井,总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冬天夏天的不同状态。同一事物的重复拍摄,展现出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样子,给人世事、历史变迁的沧桑感。此外,主题曲《骊歌》重复了七次,小英子的眼睛也是重复的重
点。就影片整体结构而言,它也体现着重复手法,三个故事都在重复“离别”这个主题。
六、经典人物的刻画
《城南旧事》的人物刻画相当成功,可爱的小英子、“疯傻”的秀贞、有情义的小偷或是苦命的宋妈。他们都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处在军阀统治下的普通百姓。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无奈,都有自己的真性情。当然,人物刻画最为成功的就是主人公小英子了。我觉得对小英子的完美刻画离不开两方面。第一就是面部的特写镜头。上面已经说过小英子的眼睛中有无限的内涵,天真、纯洁、善良、敏锐、机智、忧郁、多思,让人可喜可爱。另外,我觉得小英子的语言也是一大亮点。小英子特别喜欢问为什么。“贼为什么要偷人家的东西?”“他为什么没有钱?”等等。这些话一出来,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形象就被刻画出来了。小英子还喜欢说真话,说自己心中所想的。她不顾别人的阻止依旧跟秀贞玩,并且对她说“我喜欢你。”她跟小偷坦白地说“我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与坏人。”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啊!我们现在长大了有谁还能像她那样坦诚纯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