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是联系众、转变作风的有效途径。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迫切要求加强调查研究。从全区调查研究工作的现状看,尽管成绩显著,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容忽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为倡导调查研究之风,充分发挥调查研究作用,推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工作机制。
一、我区调查研究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区委一直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全区建设发展中的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去认识;全区改革开放的新路子,通过调查研究去探索;全区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去突破;全区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去总结。现在,全区调查研究制度逐步建立,风气逐渐形成,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调研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新一届区委班子成立后,更是把调查研究放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区委对全区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把调查研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调研成果的完成与应用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建设的考核内容。特别是今年春节后由区委布置、区委常委们牵头开展的30个重点课题调研活动,规模大,工作实,效果显著,为全区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做出了榜样。而新近布置的25个调研课题,经过
紧张工作,也已基本接近尾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区调查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一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不够。一些基层众反映,现在有些干部身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风气少了、淡了;一些干部对实际情况不甚了了,热衷于纸上谈兵;也有些干部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考虑问题,想当然地发号施令;还有的干部只喜欢坐在办公室看材料、听汇报,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意到众中去,或者即使去了也是满足于走马观花、道听途说。二是超前研究、深入研究不够。很多调查研究局限于当前情况,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极其缺乏前瞻性,虽解决了一时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落后了,甚至留下隐患,这在我区不在少数;有些调查研究停留于事物表象,就事论事,看不到表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联系,不能做到解剖麻雀,举一反三,遇到同类
的问题依然束手无策,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多数调查研究调查手段落后,分析工具单一,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描述性、大概性多,精确性、科学性少。三是优秀的调研成果不多。以2003年为例,区委政研室共收到各类调研文章100余篇,其中《工作研究》发表70篇,多数为街道、部门领导针对自己分管工作所做的思考和建议,也有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探讨。但真正实施了广泛性调查、进行了深入性研究的调研报告不到10篇,受到区委领导关注、批示办理的仅有4篇。被国家级刊物采用的1篇(《依托大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省级3篇。四是调研成果未得到及
时、有效的应用。由于缺乏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很多调研成果出来后,没有人也没有机构去进行宣传推介、交付决策、组织实施、监督跟踪,往往文章一写完,就束之高阁,久之,就成了故纸一堆。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有: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有些干部认为自己常年在基层工作,情况很熟,根本就不用再去走家串户,摸排调查,往往忽略了变化了的情况;有些干部认为众有对立情绪,不愿深入基层;有些干部把调研工作看作一项额外任务,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把调研工作排除在本职工作之外。对需要本单位配合的,认为事不关己,往往敷衍了事,这在调研部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二是缺乏制度约束。虽然区委对全区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在时间作了硬性规定,但实际上很难掌握;对领导班子调研情况的考核也没有具体的、细化的标准,很难准确评价。领导干部有没有调研、花多少时间调研、调研是否深入、调研成效如何,这一切都无法进行详细、准确地了解,泛泛之规定难以产生约束作用。三是人员素质不高。长期以来,机关进人渠道单一,普遍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加上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很难有优秀的调研人才脱颖而出。很多调研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实践经验不足、没有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能力和水平都十分欠缺,难以保证优秀的调研成果。四是客观条件限制。很多街道、部门忙于参加会议、贯彻文件和应付其它繁杂事务,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有些单位人手有限、经费紧张,根本无条件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三、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工作机制
要充分发挥调查研究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工作机制。从我区实际出发,应建立和完善以下五大机制
:
1、目标导向机制。牢固树立调查研究就是为了科学决策的思想。坚持以调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评价调研成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各项工作检验调研价值,形成对调查研究课题确定、论证验收、成果转化的明确目标导向。坚持重大决策必须先经过调查研究的工作制度。凡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事关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不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不决策。提交讨论的重大决策方案,必须经过调查研究程序,并把调研情况作为议题审定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内容。
2、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现场办公的做法。区级领导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每星期一般不少于l天;各街道、部门主要领导每年用于调查研究的时间不少于4个月。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要结合工作实际至少撰写一至两篇有实情、有见解、有对策的调研文章。各街道、部门要将开展调查研究的情况于每年年底前向区委上报备案。二是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把是否进行过调查研究作为追究决策失误责任的重要内
容。三是完善干部调查研究考核制度,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区委政研室、区委组织部对考核标准加以细化、量化。四是划拨专项经费,组织专家评审,定期(一年)对调查研究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3、组织协调机制。一是加强对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分管工作责任制,除区委一名分管调研工作的领导外,各街道、部门指定一名领导分管调研工作,真正做到工作有人管,阶段有任务,调研有成果。事关全区全局的重大课题,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政研室负责组织实施。事关全区某一方面工作的重点课题,由区级领导班子成员按工作分工承担,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建立全区调查研究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与新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的组织协调机构。联席会通过及时沟通信息、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全区调研工作,解决调研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强与专家学者的联络与沟通,采取座谈会、信息通报会和重大调研成果论证会等有效形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调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质量保障机制。一是提高选题的科学性。各街道、部门紧密结合贯彻市委、区委的工作重点和安排部署,针对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急需解决的重
大问题,结合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和确定调研课题。凡没有经过认真准备、科学论证的选题,不能列入重点调研课题计划。二是建立重点调研课题保障制度。重点调研课题任务下达的同时,
在人员、经费、时间、设备等方面予以保证。三是加强调研部门建设。充实一些有较高素质、较强研究能力的人员进入专职调研队伍,从政策上给予适当激励。允许调研部门的负责人参加或列席区委、区政府重要会议,适当放宽调研人员阅读文件、资料的范围和级别,为调研人员参加各种学习、进行交流和外出考察创造条件,使之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上级的政策精神,熟悉全面情况。四是建立调研指导培训制度。由区委政研室负责,对全区各单位的调研工作进行指导,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对各单位分管调研工作的领导、相关调研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五是加强对课题完成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督促,及时发现问题,积极研究对策,确保调研按时按质完成。六是建立调研成果评价制度。重点调研课题报告形成后,必须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或常委会上进行交流讨论,组织专家论证,必要时还应组织公众听证,对达不到质量标准要求的,责令重新调研或补充调研。
5、成果转化机制。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不仅是调研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调研价值的充分体现。对调研成果要分门别类,广开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转化、应用。一是充分发挥《工作研究》和区内外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促进转化。二是积极试点。通过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也可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提高。三是对普遍认可或实践证明正确可行的调研成果,由区委政研室、相关调研单位及时提交区委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做出决策,或通过后形成区委、区政府政策文件。四是建立定期重大调研成果转化工作的跟踪检查制度,做好决策实施的检查督促、信息反馈和跟踪调研工作,使调研成果切实得到有效运用。调查研究制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