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农场实践活动”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yy农场是别具一格的校园教育资源
在学校的教学楼对面,有一块大约10亩的荒芜之地,那儿曾经是一块野草丛生、土壤贫瘠甚至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为何不合理利用起来?难道一直这样荒废下去吗?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开辟这片土地,让其成为学生实践的舞台。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农村土地资源日渐减少,土地显得尤其珍贵。学生们虽有一部分生在农村,但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所以普遍对田园劳作、蔬菜种植等知之甚少,分不清大葱和韭菜的人不在少数,哪个季节该种什么蔬菜,收获什么蔬菜更加不明白……这10亩地不正是一块难得的教育资源吗?
2.yy农场是广阔无边的素质教育“课堂”
“课堂”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舞台。因为学校教育,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即教室,教师在教室内讲课与辅导,学生在教室内听课和活动,成为教育最主要的方式;教师啃书本、学生啃作
业成为教学最主要的任务。久而久之,学生的读书能力增强了,实践能力却缺失了,知识丰富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减弱了。“yy农场”活动,是让学生从“知识的课堂”走进“实践的课堂”,从“书本的世界”走入“生活的世界”。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在观察记录中收获,在合作探究中成长,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3.运用特资源,开发特课程,创办特学校
 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是当代人的渴望与需求。“yy农场 课堂”的构建与研究,正是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体验创造的快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新的教学内容。教育部在“教育事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各学校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还指出要改革教学内容,构建面向21世纪的教育课程体系,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内容、目标与标准,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因而,针对我校的特资源,运用我们的特资源,创办特课程,为创办特学校打下牢固基础,又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奉献精神,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使之这里成为师生探究的乐园、创造的天地、成长的沃土 
二、课题的界定
yy农场:学校的农场面积不大,但是能够让每一个班级分一块土地种植瓜果蔬菜。
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系列开放性活动。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这是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提出“如果以社会为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合一”。
2.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学校即社会。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主张老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
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3.新课程正在致力于建立民主的课程管理文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 。
“三级课程管理”的理念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的权力,有利于建设合理、合情的课程,与各类课程内容展开交流与对话,打破原有的、大一统的、缺失了民族性和乡土性的教学形态,整合教学内容,以培养营造出一种充满乡土特、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4.《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始终把能力培养作为主线,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基础性任务,这对于指导社会各界进一步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尤其是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明确了目标和要求。
因此,我们立足于实际,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校的特教育资源申报课题《“yy农场 课堂”的构建与研究》。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本校特资源,整体规划、构建集观赏性、实用性、可操纵性强的农场。
   2.研究并提炼“课堂”辅导中教师对学生各种素养提升的指导策略。
3.利用《开心农场》校本教材及农场实践系列活动,研究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特教育的有效途径。
4.研究并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体系。
五、研究内容
1.yy农场的整体规划设计、改建研究
2.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3.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研究
4.科学素养教育的课堂研究
5.语文实践性活动的课堂研究
6.审美情趣提升的课堂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观察法:学生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形成一定的数据或记叙性描述。教师观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或形成一定的教学经验。
3.调查法:调查课题实施前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为课题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实践中,对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
4.行动研究法:边摸索边行动边反思,针对发现的实际问题,及时改进计划和方法,完善研究目标体系及行动方案,修改、补充、调整研究方案,使成果更具有实效性。即边行动,边反思、边实践、边总结。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自2015年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8月)
(1)调查农场管理的现状和校本教材的使用实效情况,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询问专家,确立基于“yy农场”与“课堂”融合的具体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3)针对“yy农场”整体上缺乏美感、疏于管理的现状,审美情趣组辅导老师首先对农场进行实地测量并整体规划设计,然后学校根据设计对yy农场进行相应调整和改建。
   4)各子课题组组长选好本组课题成员和实验对象,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做好课题实施前的现状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并写好调查报告。
(5)理论学习,对照课堂进行反思,更新教学观念。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5年9月——2015年5月)
(1)结合“课堂”设计并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注意研究指导策略和评价方法。
(2)收集过程性资料,组织阶段性成果展示。
(3)检验、修正课题研究方案,调整实施计划。
(4)撰写阶段性、中期评估报告。
第三阶段:提升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课堂学习的特点与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实践活动能力、审美情趣的能力评价等问题加以系统思考总结,撰写总结报告,汇集研究成果并展示,接受上级领导和专家对本课题的评审验收,搞好成果的运用与推广。
八、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文字稿:校本教材
2.课堂学习的特点与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实践活动能力、审美情趣的能力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和指导策略(子课题组长)
3.学生活动:收集包括种植的收获、学生的作品、活动印像、活动后形成的结论与体会等(课题组成员)
4.论文、案例集:总结研究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及反思(课题组成员)
5.研究报告:全面评估课题研究情况(课题组组长)
6.yy农场的构建:(实地考察)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有“  农场”这一研究性学习资源。自yy农场开发和规划以来,种植了一些蔬果。采
用分地到年级、班级的责任制,由他们自主管理,如确定种植什么作物,如何管理,如何收获和处理劳动成果。这种自主性管理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调查研究制度    2.学校教师中有务农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尤其是几位老教师吃苦耐劳,主动热情,具有较丰富的务农知识,担当了学校yy农场的顾问。
3.学生肯吃苦,热爱劳动。由于我校60%左右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勤劳朴实,不怕脏不怕累,能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种植活动。
 4.行政重视,愿意投入资金。从农场的开发和规划,到课题组的成立、申报等,学校行政相当重视,并希望通过运用这特资源,特课程,做好课题研究,为创办特学校夯实基础,进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
十、研究措施
1.组织管理
(1)课题的指导小组
   (校长)
      (书记)
(2)课题研究小组:
    主持人:
    副组长:
子课题组组长:思想品德课堂组:
            科学素养课堂组:
            综合性学习课堂组:
            审美情趣提升课堂组:
研究成员:各子课题组长分别选2至3人
2.制度保障
制定学习制度、研究制度、奖励制度,确保课题顺利进行。
3.活动保障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学习方案,领会方案精神,以研究方案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加强对课题组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课题人员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质量。
(3)课题组成员要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及时整理建档,为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原始资料,便于研究的期总结,提炼,撰写课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