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卷的课题调查现场
最近,“内卷”这个词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内卷”的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内卷”本来是一个哲学词汇,后来被引入到社会学,现在成为网络流行语,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因此研究内卷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星线上调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总共发放问卷xx份,剔除回答时间较短以及没有作答的无效问卷共xx份,总共回收有效样本xx份,有效回收率xx.xx%,也达到最低xx份样本。本项目组发放问卷获得样本数据,并且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利用软件进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度检验、效度检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竞争动机、成长动机、求知动机是影响大学生进行内卷行为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大学生内卷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学习目标、综合素质、情绪压力的方面!最后,本项目组经过数据分析及参考文献分别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管理、社会发展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大学生内卷现象能够好转,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内卷意识!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
一、“内卷”一词的产生提出和由来
2020年下半年,一个缘分会测的社会学术语——内卷突然爆红网络,席卷微博、朋友圈以及各大论坛,无论是高校还是职场,人们都对这个词产生了强烈的心里过敏内卷,其更是一跃成为《咬文嚼字》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内卷”首先出现在“内卷化”一词中,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研究爪哇岛的水稻农业。在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岛,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原地不动,未曾发展,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
而“内卷化”一词真正引入中国,是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即边际效益递减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从此,“内卷”一词也真正存在于中国。
二、研究目标
内卷一词逐渐流行,反应了社会体正在激烈竞争,自然包括大学生体。进入大学后,大家都想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成为人中耀眼的星。可是山外有人、人外有人,显现的只是少数。所以大学生的更加勤奋,形成了内卷现象,不可否认这是对竞争压力的应对表现。但这也引发的一系列不好的结果,例如:情绪低落、自卑抑郁、扭曲心理、不注重自身实际提升、盲目攀比等。所以,我们将本次研究对象体定为院校大学生,且调查主要基于以下四个目的:
1.了解当下大学生校园内卷程度
2.了解大学校园内卷的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制度3.了解大学生对内卷的态度感受
4.提出大学生内卷的相关对策
研究综述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综述
(一)内卷的起因
“内卷”(Involution)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常用作“内卷化”。经济学家韦森认为,“内卷”这个概念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最早使用的。使内卷化概念得到发展的是两位人类学家,一位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戈登维泽,他将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形态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状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称为“内卷化”。另一位是克利福德格尔茨,在其著作《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提出。他在印度尼西亚调查时发现,爪哇岛资本缺乏、土地数量有限,加之行政性障碍等,无法将农业向外扩展,致使增加的劳动力不断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更复杂,从而形成“没有发展的增长”。格尔茨用“农业内卷化”来概括这一过程。
(二)内卷的内涵
如果用登山来比喻,演化就像是走盘山路,螺旋上升,不断缩短与山顶的距离;而内卷则是在山脚下或半山腰不断循环,永远无法登顶。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人们对“内”“
卷”两个字本身的联想远比它的原意更有传播力。“内”,自外而入也。与外相对,指有边界的区域。“卷”,裹也,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让人联想到作茧自缚。“内卷”两字从直观印象上,能给人困顿、被囿于其中不得出的状态。如无意义地在滚轮上奔跑的仓鼠——甚至还要更糟,仓鼠的滚轮可没有越跑越小。用这个词形容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并停滞不前的情绪,似乎再合适不过。
(三)内卷的发展
“内卷化”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关注,是由于黄宗智在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分析过去几个世纪中国农村状况时,借用了人类学家的“农业内卷化”概念。他用“农业内卷化”概念来说明劳动密集化带来单个劳动日报酬递减,表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的要旨在于单位土地上劳动投入的高度密集和单位劳动的边际报酬减少,近世以来还存在着‘过密型商品化’”。
总的来看,以往学术界对于“内卷”的讨论基本上是在制度、文化层面进行的。从制度变迁角度看,变迁被概括为演化、革命和内卷三种典型形态:演化是指一种连续性的、增进性的、发散性的或沿革式的社会变迁;革命是一种间断性的、突发式的或者说剧烈的社会制
度的改变与更替,是从一种社会制度跳跃式地改变为另一种社会制度;而内卷则是一个社会体系或一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在同一个层面上内卷、内缠、自我维系和自我复制。与演化相比,内卷表现为自我重复而没有增进。
格尔茨的“内卷化”理论在1985年,被中国学者黄宗智引入中国农村研究。之后,这个词被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如今,已然成为互联网高频词,指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的自我消耗和自我重复现象。只要是没有产生发展或创造等质变,似乎都可以纳入到内卷的范畴之中。
诸如“后乔布斯时代,库克的苹果内卷了吗?”其中的“内卷”,就是“没有突破”的代名词但“内卷”一词从2021年四月底异军突起,绝不仅仅是由于词语含义的本身。“内卷”背后所代表的时代情绪,比本身的意义更重要。
“内卷”概念被使用时其原初含义会发生偏移。我们看到,流行语的传播者具有共享观念,使得他们能够知觉到内在状态的一致。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达成共享现实的方法之一就是调节自己的观点,使之与别人的观点相近。个体都有合的动机,这种动机越强,越会根据别人的看法来调整自己的观点,以得到共享现实感。很多时候,人们并不去
深究这种共享现实多大程度上是真实存在的,而事实上,仅凭个人主观感受是难以作出客观判断的。因此,共享现实感越强,越可能会促发和增强人们的共同感受。个体越是认同“内卷”的存在及其无法超越性,越会进入“被内卷”的状态,进而在客观上强化这种现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