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犁,又名“罗布淖尔”,源于“罗布泊”而得名。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腹地,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渠犁国所在地,地理坐标东经84°02'50″-89°58'50″,北纬40°10'33″-41°39'17″。东西最长处502.8km,南北最宽 处165km,总面积59760km2。尉犁县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县。 县境内东北部横亘着的库鲁克山(东端)向东南倾斜,高度以次递减,平均海拔2000m;中部是塔里木河、孔雀河冲积平原;南部为著名的塔里 木盆地。县境内有维、汉、回等民族人口10.94万人,其中维吾尔族约占56%。全域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0.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275亿元,2003 年畜牧业产值为6187.64万元,年末牲畜存栏33.27万头(只)。
尉犁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域分北部库鲁塔格山前冲积戈壁平原,中部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冲积平原,南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三部分。水资源有孔雀河塔里木河两大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光照充足。
尉犁县水土光热、动植物等地表资源富集。县域内有宜农可垦地352万亩,林地255万亩,草原1556万亩,其中优质可垦地60万亩、国家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保护区100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628万亩,野生甘草面积300万亩、野生罗布麻面积130万亩。尉犁羔羊肉、罗布淖尔烤
全羊闻名区内外;塔河马鹿人工驯养、繁育技术力量雄厚;蛭石、石油、钽、铌等地下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其中蛭石储量2880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93%,继南非之后为世界第二。根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尉犁境内孔雀河斜坡区的油气资源量超过10亿吨,中石化集团西部区把该区域作为重点进行勘探,已在库(库车)尉轮(轮台)交界处打出6眼油汽井,有望在五年内(2001--2005年)实现大的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尉犁人秉承“团结开拓、务实高效”的尉犁精神,抢抓机遇,奋发进取,相继完成大批基础设施与生态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人文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两个文明建设实现超常规的大跨越,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族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已初具现代化规模。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涌现出塔里甫?艾山、沈恒发、沙吾尔?芒力克等先进典型人物;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项事业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自治区级卫生县城”、“科技工作先进县”等殊荣。县乡道路、电力、通讯、控制性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基本配套,农村经济形成了以棉花为龙头的“粮、棉、肉、果”四大支柱产业。先后被自治区命名为“双百斤皮棉县”,被国家命名为“优质商品棉基地县”;城市经济依托特农副产品和特优势资源构筑起以棉纺、建筑及蛭石、甘草、罗布麻、食用油
加工为主的工业框架。蛭石、甘草制品和棉纱等工业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地;“可利尔”罗布麻茶、“可利尔”系列纺织品已成为茶饮市场和纺织品市场上的知名品牌,畅销国内外。旅游业以罗布人村寨为龙头,带动特生态游、文化民俗游的日渐繁荣。
3行政区划
尉犁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西域之尉犁国、渠犁国、山国等国地。西汉为尉犁国地,亦称尉黎,隶西域都护府。东汉后为焉耆国所兼并。唐设渠犁都督府。元明时期称“罗布淖尔”(蒙语,意为汇入多水的湖)。明末称“昆其”(维吾尔语,意为“皮匠”,显然因孔雀河流经该地而得名)。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设新平县(无城廓)。1914年因与云南新平县重,改为尉犁县,以古国名命名。后隶属焉耆道、焉耆行政区、焉耆专区。1954年属库尔勒专员公署管辖。1960年4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尉犁县维文名称(孔雀,皮匠之意)音译改为“罗布淖尔”音译。1961年隶属巴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简称)管辖。
1965年在调整市、镇建制中,将尉犁镇撤销。1984年复置尉犁镇。
2000年,尉犁县辖2个镇、7个乡:尉犁镇、西尼尔镇、团结乡、兴平乡、塔里木乡、东河滩乡、喀尔曲尕乡、阿克苏甫乡、古勒巴格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368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尉犁镇 13697 西尼尔镇 5683 塔里木乡 7226 兴平乡 10017 团结乡 4493 墩阔坦乡 3824 喀尔曲尕乡 4768 阿克苏普乡 2345 古勒巴格乡 8758 兵团31团虚拟乡 10333 兵团32团虚拟乡 8335 兵团33团虚拟乡 8487 兵团34团虚拟乡 8861 兵团35团虚拟乡 6851。
5地理水文
尉犁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域分北部库鲁塔格山前冲积戈壁平原,中部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冲积平原,南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三部分。水资源有孔雀河、塔里木河两大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11.0、年极端最高气温42.2、年极端最低气温-30.9,空气干燥,光照充足。
6自然资源
尉犁县水土光热、动植物等地表资源富集。
罗布人村寨
县域内有宜农可垦地352万亩,林地255万亩,草原1556.1万亩,其中优质可垦地60万亩、国家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保护区100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628万亩,野生甘草面积300万亩、野生罗布麻面积130万亩。尉犁羔羊肉、罗布淖尔烤全羊闻名区内外;塔河马鹿人工驯养、繁育技术力量雄厚;蛭石、石油、钽、铌等地下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其中蛭石储量2881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93%,继南非之后为世界第二。根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尉犁境内孔雀河斜坡区的油气资源量超过10亿吨,中石化集团西部区把该区块作为重点进行勘探,已在库(库车)尉轮(轮台)交界处打出6眼油汽井。
7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形成了以棉花为龙头的“粮、棉、肉、果”四大支柱产业
农业生产
。先后被自治区命名为“双百斤皮棉县”,被国家命名为“优质商品棉基地县”;城市经济依托特农副产品和特优势资源构筑起以棉纺、建筑及蛭石、甘草、罗布麻、食用油加工为主的工业框架。蛭石、甘草制品和棉纱等工业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地;“可利尔”罗布麻茶、“可利尔”系列纺织品已成为茶饮市场和纺织品市场上的知名品牌,畅销国内外。旅游业以罗布人村寨为龙头,带动特生态游、文化民俗游的日渐繁荣。
8旅游资源
胡杨人家
胡杨生态园
位于尉犁县城东北一罗布人宅院中,院中有一棵千年古胡杨,树围6米,
阿克苏甫水上乐园
树高30米,以其为背景的接待室和连成一片的葡萄长廊,构成独特的观光、餐饮景点。这
里的少数民族风味餐十分诱人,即可品尝到薄皮包子、抓饭、戈壁滩烤肉、戈壁滩烤鱼等丰盛的罗布淖尔特饭菜。
胡杨生态园
又名锦绣尉犁园,距离县城7公里,靠孔雀河,以次生胡杨林和高大沙丘组成。沙丘前和沙丘顶部分别建有楼兰古城的发现者奥尔迪克纪念碑和纪念墓,并建有一观光铁塔及旅游餐厅、木长廊。
尉犁罗布人村寨
位于尉犁县西南的琼库勒牧场,距县城36公里,距库尔勒市80公里。此处有千姿百态的原始胡杨林,塔里木河与渭干河在这里交相辉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望无际。划独木舟、食烤鱼、讲罗布泊方言的罗布民族就生长在这里。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旅游者在此可涉河水,穿森林,骑骆驼,观沙海;可狩猎、滑沙,乘舟捕鱼,听罗布人演唱民歌,围着篝火观看罗
布舞蹈,睡茅屋,领略古老的罗布民族风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2005年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胡杨雕塑园
位于沙漠公路向南过塔里木河大桥行至90公里处,这是一片占地2.5平方公里保存最完好的枯死胡杨林。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观光点,更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以此警示后人。
白尔地湖与喀尔曲尕民俗文化村
两地均属胡杨林深处罗布人居住的海子(小湖泊)。红柳屋、木轮牛车、卡盆(独木舟)、红柳条烤鱼、碳灰烤馕、罗布人歌舞等展示出大漠一偶古老朴实、远离尘世喧嚣的自然生活画卷。
都拉里古城
是清代蒲昌古城,位于农二师34团,距离尉犁县城173公里,在218国道附近。现存有城墙、炮楼、马面,城内已无建筑。
孙基烽燧
海子简介
处在库尔勒至营盘道路的50公里处,是汉代的军事设施,由于长年风化残高仅剩10米。今天的北山便道一带,曾是汉代古丝路北道,公元前101年以后,西汉从敦煌经罗布泊到龟兹(库车),共修筑烽燧300座,其作用是保障古丝绸之路的安全,为行人提供方便、传递信息。
营盘遗址
位于尉犁县城东南150公里,农二师35团以北的甘草连。由一座圆形古城和上百座古墓组成,是汉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地岩画
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兴地峡谷中。从兴地开阔地进沟,沿一条小溪东进约10公里,就来到了位于溪流边岩石上的岩画前,兴地岩画是新疆发现较早的大型岩画,有3000多年的历史,估计是古代北方塞种人进入塔里木盆地时留下的。有狩猎、建筑、婚嫁、舞蹈等图像300余个,是当地游牧民原始文化的开端。
兴地烽燧
位于兴地的库鲁克山南侧,孔雀河故道北岸,距离库尔勒约170公里。这座峰火台高10米左右,外观呈立体梯形,土坯结构,一层土坯一层泥,泥中掺杂着芦苇,每隔30到40厘米加有胡杨木。烽火台四周有围墙,西侧设有梯口,并有台阶通往烽火台顶部。由于年代较长,台阶已变成了土坡。兴地烽火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古丝绸之路干道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烽火台。
“最后的”罗布人
罗布人是维吾尔族的又一支系。清朝以前,罗布淖尔水边,生活着400到500户罗布人。因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与外界隔绝,他们没有严密的社会组织,没有武装,没有文字,讲着浑浊的罗布语。在经济生活上,他们“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划小舟捕鱼为食”,当时的罗布淖尔中的鱼有一米多长。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叁赞大臣阿尔衮率军追剿准噶尔沙拉斯部众人马,在搜山巡湖时才发现罗布人。从此收入清朝臣民。清政府用伯克制对他们进行管理。1896年瑞典
探险家斯文赫定到罗布泊探险时还得到罗布人首领昆齐康伯克的协助。1797年,卡拉米兰发生天花传染病,夺去了大部分罗布人的性命。外出的罗布人不敢回村,四散流亡,一部分逃至和田地区的洛浦(洛浦是罗布的音转),一部分逃至铁干里克、墩阔坦及轮台的南草湖地区。到1887年在罗布,克两庄的罗布人只剩下74户,后转移到阿布旦庄。1921年沙雅县女巴依(财主)阿西罕阿吉为她的12000头羊建草场,在尉犁县穷买里村附近拦塔里木河水,致使其改道,突破铁门堡,冲入孔雀河故道,使塔河水流入了罗布泊。塔河下游断水,住在阿布旦的罗布人不得不南迁米兰。从清代开始,因用伯克制对罗布人进行管理,又与维吾尔族杂居,逐渐维吾尔化,开始了 农、牧业生活。罗布人多长寿,今天尉犁县和若羌米兰民族连还生活着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岁罗布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