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
54 ·2018.22
0 引言
蹄是马、驴、牛等重要的支柱器官,其质地坚硬,具有保护知觉神经和支持牛体重的作用。蹄部疾病发生后,会严重影响牲畜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行走,导致牲畜利用率下降,不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效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近年主要发展旅游业,马是该地区的主要旅游、参赛交通运输工具。随着旅游行业的逐步发展完善,马匹在当地人们众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日常工作中,每年会收到几例马蹄底刺创的患病马。因此,在诊断时需高度重视该种疾病的防范,尽量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确保旅游业不受影响。
1 发病经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一个饲养户共养殖了2匹马,用于参赛和旅游行业。2017年9月23日,该养殖户在准备参赛时,突然发现了1匹马行走吃力,蹄部不着地,出现跛行的现象,发现该种情况后,立即停止运输,将该匹马单独隔离养殖。马匹到家后,养殖户对其进行了检查,发现其左前蹄部先着地,球节下沉不到位,蹄踵处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对蹄部轻微切削后发现有
创伤,伤口内存在异物,可见明显的蹄血斑。第2天继续观察,发现蹄部存在轻微脓肿现象,有化脓症状,真皮发炎,屈腱附近也存在发炎现象。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尝试使用外用抗生素粉剂,包裹在伤口,但脓肿现象并没有消退。兽医通过进行严格的检查初步确诊为马蹄底刺创。然后采取必要措施将蹄部的异物取出,并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和抗菌,很快恢复了健康。
2 临床症状
患病马匹在站立时蹄尖着地,躯体倾向于一侧,有时患病一侧肢体蜷缩在一起,行走时小心谨慎,患病一侧的蹄部负重前行,负重时间较短,行走步伐较小,并出现中度跛行现象,发病严重后,前肢不能着地,三肢跳跃前进。兽医到达养殖场后,对蹄部进行了简单清理和清洗消
毒,发现蹄底部存在异物刺入,从刺入的孔中流出血液和污染物。用剪蹄钳按压或者敲打患病蹄部时,患病马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有时还可从刺入的孔中流出污秽的黑液体。感染化脓后,蹄部温度显著升高,患病部位的疼痛感觉更加剧烈,另一侧肢体肌肉颤动,精神萎靡不振,有时可继发感染蹄冠蜂窝组织炎症或蹄软骨坏死[1],严重的会引起败血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很容易感染破伤风,导致马死亡。
海子简介3 诊断
结合上述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怀疑是马蹄底刺创,但要确诊,还需对患病马的蹄部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以确定病情。首先,蹄部检查。将患病马保定后,避免触碰马的患病蹄部组织引起疼痛导致兽医被伤害。用手触摸患病蹄的蹄前壁、蹄侧壁、蹄踵和蹄冠,可以发现温度显著增高,并能发现局部出现炎症病变和化脓病变。然后根据蹄部炎症病变,检查蹄部脉搏跳动强弱,发现脉搏跳动较强;其次,用检蹄钳对患病蹄部进行按压、敲打后,对蹄壁各处进行短而持续的敲打,密切观察蹄壁、蹄底、蹄支、蹄叉、蹄踵等各部位钳压后的疼痛反应。是否从炎症病变位置流出浑浊液体,患病一侧的肢体显著回缩,疼痛难忍。球节下部指(趾)神经支麻醉后,蹄跛行消失,则病变在蹄内;球节上部掌(跖)神经麻醉后,跛行消失,病变在球节上部;再次,站立检查。将患病马保定在平坦的地面上,观察整个马四肢的负重姿势,患肢前伸,则病变位于蹄前部或蹄尖部(蹄壁炎)或蹄上部的关节部[2]。患肢后踏,病变应位于蹄后部(如蹄底刺创、钉伤等),患肢外展可能蹄外侧壁发生炎症。患肢内收,可能蹄内壁有炎症;最后,运动检查。患病马解除保定后,在平坦的地面上缓慢行走或快步行走,通过观察患病马的跛行情况判断患病蹄部,一侧前肢负重瞬间,牛低头,说明该侧为健肢,相反抬头则为患肢;一侧后肢负重瞬间,该侧臀部下沉,说明其为健肢,否则为患肢。判断出患肢后,再用上述方法确定该侧患肢的蹄部是否发生病变,以便于确诊后进行。结合最终诊断结果,可以确诊为马蹄底刺创。
4 
确诊后,将患病马继续保定,除去刺入物。使用镊子
马蹄底刺创诊断与
别尔德汗·热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兽医站,哈密 839200)
摘要:马蹄底刺创是马养殖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蹄部疾病,主要是由于尖锐的物体刺入马蹄部、蹄叉所致,轻则会导致体底部损伤,严重的会导致蹄骨、屈腱、籽骨滑膜囊严重损伤,有异物进入蹄部组织后,常会导致化脓发炎,严重的会导致破伤风感染。该种疾病发生具有突然性,马行走缓慢,出现明显的跛行症状。通常马蹄底刺创前蹄比后蹄更容易发生,蹄角质不良、蹄低、蹄叉过削,马蹄底部长时间在潮湿地区浸润,当马蹄踩到尖锐之类的物体,如树根、庄稼茬子,常会导致马蹄底部被刺穿刺伤。在马等牲畜养殖中,需要养殖户高度重视蹄部的维护,避免马蹄底刺创的发生。该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病例分析了马蹄底刺创的临床症状与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的诊断效果。关键词:马蹄底刺创;临床症状;诊断;
中图分类号:S858.2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22.036
作者简介:别尔德汗·热海(1981-),男,哈萨克族,新疆巴里坤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马产业。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55
2018.22·0 引言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同属于条件致病菌,通常2种致病菌的致病性与养殖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鸡受到外界多种因素影响,养殖环境变差、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会为各种致病菌繁殖生长提供条件。鸡副伤寒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发生所造成的临床症状相对于单一致病菌造成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传播速度更快,致死率更高,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常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1 发病经过
重庆市渝北区某乡镇一个养殖户共养殖三黄鸡2 000只,进入鸡舍的第7天开始陆续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低头闭目,怕冷,拥挤取暖,随后出现严重的腹
泻症状,排出黄绿或黄白粥样稀便和水样稀便,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出现发病情况后,
养殖户立即将患病鸡单独隔离养殖,并对鸡舍进行了严格的卫生消毒,2次/d ,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效果不佳,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死亡鸡的数量迅速增加。出现死亡情况后,养殖户才将病情上报动物疫病防治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到达养殖场后发现一个鸡舍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通过对养殖场进行检查,发现养殖舍建设不合理、规划不恰当、鸡舍内部通风不良,很容易导致污染物蓄积,并且该养殖户饲养密度较大,整个卫生环境不良。结合养殖场的整个发病经过,技术人员怀疑是某种致病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但经过严格的实验室诊断,确诊为2种致病原混合感染,随后立即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增加。
2 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发病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每年的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上述2
雏鸡副伤寒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 
李金容,刘新
(重庆市渝北区畜牧水产站,重庆 401120)
摘要:雏鸡副伤寒和大肠杆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类细菌性传染疾病,这2
种疾病是鸡养殖中十分容易发生的细菌疾病,任何年龄与品种的鸡都可以感染该种疾病,但对雏鸡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后,在短期内会出现临床症状,导致养殖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成年鸡感染该种疾病后,常呈现隐性经过,成为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
关键词:雏鸡;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22.037
作者简介:李金容(1973-),女,汉族,重庆渝北人,高级畜牧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畜牧本科专业,主要从事畜牧技术示范推广及疫病防控工作。
夹住刺入物,注意刺入的深度和方向,缓慢将其取出,防止刺入物中间折断而导致二次损伤。如果发现刺入物中间折断,可以采用按压或切削患病部位,有利于刺入物的二次取出,然后将刺孔中的浓汁去除。该匹马取出的刺入物为荆棘刺。当刺入蹄部的异物取出后,选择使用5%的碘酊溶液对内外部伤口进行全面处理,然后向表面撒入10万国际单位的青霉素粉剂,用纱布封闭完好后,使用纱布棉垫对蹄部进行包扎,每间隔2 d 进行1次清洗和换药。对于蹄部化脓的现象,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5瓶400万国际单位,生理盐水50 mL ,充分稀释后肌肉注射,1次/d ,连续使用1周,如果伴随体温升高,使用安痛定5×10 mL ,地塞米松5×5 mL 。最后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2 000国际单位皮下或肌肉注射。
通过采取上述手段,5 d ,患病马蹄部恢复健康。
5 预防
临床上马蹄底刺创发生与饲料营养价值以及饲养管理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持续向马匹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或者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等矿物质,投入严重不足,比例不大,很容易引发骨质疏松,进而为该种疾病发生提供条件。另外,人为蹄部修建,相应设施不合理,也很可能会引起马蹄底刺创的发生。因此在养殖中,一定
要做好圈舍的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理剩下的秸秆食物和危险物品,确保圈舍不存在尖锐突起物,避免地面潮湿,合理安装蹄铁[3]。在作为旅游用途时,要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安全的道路,避免异物对马匹蹄部造成伤害。还应强化对马的饲养管理,密切观察进食情况,一旦发现马匹行走异常,应带到清洁卫生的地点,对其进行全面检查。
6 结束语
在该地区用于参赛以及旅游行业的马匹很容易在生产中发生蹄底刺创。因此,需要向广大养殖户宣传马蹄底刺创的具体临床表现和实际的诊断方法,确保发病后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病情进一步严重,造成经济损失。参考文献
[1] 杨明福,蹇玉会.马蹄底刺创病的[J].甘肃畜牧兽医,
1995(5):1.
[2] 李京城.马(骡)肢蹄疾病的症状鉴别诊断(Ⅱ)[J].黑龙
江畜牧兽医,1993(3):27-28.
[3] 李景旭.驴蹄底棘针刺伤预防及[J].畜牧兽医科技信
息,201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