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五大通用塑料中,聚丙烯(PP)发展历史虽短,却是发展最快的一种。与其他通用塑料相比,PP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例如:相对密度小,有较好的耐热性,维卡软化点高于HDPE和ABS,加工性能优良;机械性能如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均较高,刚性和耐磨都较优异;具有较小的介电率,电绝缘性良好,耐应力龟裂及耐化学药品性能较佳等。但由于PP成型收缩率大、脆性高、缺口冲击强度低,特别是在低温时尤为严重,这大大限制了PP的推广和应用。为此,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内外就对PP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提高PP的缺口冲击强度和低温韧性方面,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1 橡胶增韧PP
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以弹性微粒状分散结构增韧塑料,已被证实是增韧效果较为明显的一种方法。由于PP具有较大的晶粒,故在加工时球晶界面容易出现裂纹,导致其脆性。通过掺人各种含有柔性高分子链的橡胶或弹性体,可大幅度提高PP的冲击强度,改善低温韧性。传统的PP增韧剂有三元乙丙橡胶(EPDM)、二元乙丙橡胶(EPR)、苯乙烯与丁二烯类热塑性弹性体(SBS)、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等,其中以EPDM或EPR取效果最好。
1.1 PP/乙丙橡胶共混体系
PP与乙丙橡胶都含有丙基,溶度参数相近,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它们之间应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由于乙丙橡胶具有高弹性和良好的低温性能,因此与PP共混可改善PP的冲击性能和低温脆性。
李蕴能等研究了乙丙橡胶心P共混物的性能,得出结论:在相同橡胶含量下,增韧共聚PP的效果远优于增韧均聚PP,且增韧效果与橡胶的种类有关。通常情况下,EPR的增韧效果优于EPDM。通过实验发现,当橡胶含量为30%时,增韧效果最好;不同结晶度的EPR对PP的增韧效果也不一样,结晶度越低,其增韧效果越好。
刘晓辉等对不同PP心Pr)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体系中EPDM加入量的增多,材料的冲击强度明显上升,当EPDM含量为30%左右时,冲击强度出现极值;(2)冲击强度的提高和变化与EPDM在PP中的形态和分布有关;(3)EPDM的加入对共混晶体结构有影响,但晶体结构上的差异对力学性能不起作用。
李蕴 若在PP与橡胶的体系中加入过氧化物和助剂,可使其形成动态硫化共混。达到理想共混
效果,一是采用反应挤出技术,二是选择合适的过氧化物和助剂体系。由于动态硫化过程既有橡胶组分的交联,又有少量的橡胶被接技到PP主链上,使其在PP基体中有较好的分散性,两聚合物界面也能达到较大的粘接强度。
石彪等采用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MI)作为助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引发剂,在开炼机上进行硫化实验,以探讨EPDM动态硫化增韧PP的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当硫化体系为0y用MI=0.20:1,硫化温度为175—180℃,硫化时间为14min时,冲击强度最高,可达157kJ/m。此时材料的拉伸强度(39.0MPa)、断裂伸长率(451%)达到最高值,而永久变形率(13.6%)最低。由此可见,经动态硫化处理的EPDM比单纯的EPDM的增韧效果好,可以有效地提高PP的韧性。
顾方明等研究了在PP/EPDM共混物中添加HDPE和多种加工助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在过氧化物存在下可控降解是提高共混物流动性的有效手段,但抗冲击韧性显著下降。加入HDPE和加工润滑剂可适当调节共混物的流动性,而采用可控降解和动态交联结合的技术,可获得高韧性、高流动性增韧PP。
1.2 PP/顺丁橡胶共混体系
王力用简单共混和动态硫化共混两种工艺制取PP/BR共混物,分别测定了两种共混物在室温和低温下的冲击强度。结果表明,动态硫化法可减少PP球晶尺寸,增加PP球晶分布的均匀性,改善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增加两相的相容性,有效提高了共混物的低温冲击强度。
1.3 PP/硫化胶粉共混体系
采用硫化粉末橡胶对PP进行共混增韧改性,不但提高了PP共混材料的冲击性能,而且降低了成本。最近,陶国良等对硫化胶粉/PP共混物进行了研究,采用的工艺路线是:胶粉处理—原料配合—双辊混炼—粉碎—注射试样—性能测试,得出结论:(1)硫化胶粉能改善PP材料的抗冲击性能,且胶粉粒径越小改善效果越好,但会使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赂有下降。胶粉含量为5%—15%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2)在硫化胶粉/PP体系中添加偶联剂,有利于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3)硫化胶粉含量增加会使共混体系的流动性能下降,但胶粉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共混物的流动阻力。如果硫化胶粉/PP共混材料能得到推广应用,可为我国废旧轮胎和橡胶制品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1.4 PP/杜仲胶共混体系
杜仲胶的主要成分是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是天然橡胶的同分异构体。由于TPI有较强的结晶性(Tm=70℃),常温下与塑料相似,为硬质材料,因而难以被人们认识和应用。我国率先发现TPI硫化为弹性体的硫化交联体系,而且其某些力学性能优于天然橡胶。彭少贤等发现,未交联硬质的TPI能利用通用的塑料机械进行破碎、挤出、造粒,与PP共混、动态硫化后,有较好增韧效果。TPI在PP中以塑料态加工,以橡胶态分散,能有效解决生产中橡胶与塑料共混难以加工的实际问题,作为塑料的增韧改性剂具有良好的前景。实验表明:(1)在评I硫化体系中,随着交联剂用量上升,交联度也上升。当加入3份硫磺硫化的评I时,实现了从塑料态向橡胶态的转变;(2)中等硫化度的TPI在PP中起到了橡胶粒子增韧的作用,将其加入PP约15%时,其冲击强度提高了2倍;(3)在PP/EPDM共混体系中加入6%的TPI,能将冲击强度提高30%(44.3kJ/m2)。
2 热塑性弹柱体增韧PP
SBS是由丁二烯、苯乙烯组成的具有三维层状结构的嵌段共聚物,该弹性体兼具硫化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的性能。SBS与PP共棍能显著提高PP高低温冲击强度。如金陵石化公司塑
料厂采用高速混合—单螺杆挤出造粒共混工艺,进行了PP/SBS和PP/SBS/共混研究。结果证明:PP/SBS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SBS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他机械性能则随SBS用量的增加而降低;CaC03的加入可提高刚性及其它机械性能,改善制品的成型收缩率。郦华兴等采用SBS作为相容剂、HDPE为补强相容剂,对PP进行改性。研究表明,PP/SBS没有PP/SBS/HDPE的效果好。原因是二元共混物中球晶的分散度和均匀性差,SBS在基体中的分散效果不佳;而在三元共混物中,由于HDPE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界面相互渗透,促使SBS颗粒表面张力和破碎率降低,颗粒细化,分散更均匀,显著增加了SBS分散相的有效体积。同时,MDPE的加入使PP球晶细化,从而提高了PP/SBS/HDPE三元共混物的综合性能。结果还表明,当PP/SBS/HDPE以适量配比采用二价共混(即先作成母料)工艺时,共混物分散均匀,其冲击强度比纯PP提高了7.5倍,且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成型加工性能。
3 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增韧PP
3.1 PP/POE共混体系
新型的可用于增韧的POE、POP是茂金属催化的乙烯—辛烯或乙烯—丁烯共聚物,这些
弹性体的特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密度低、各项性能均衡、易于加工,可赋予制品韧性、高透明性和高流动性。与应用较广泛的EPDM相比,POE的内聚能低,无不饱和双键,耐候性更好,其表观切变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更接近PP,故相容性较好,加工温度范围较宽。由于POE既具有橡胶的弹性又具有塑料的刚性,与PP共混时更易得到较小的弹性体粒径和较窄的粒径分布,增韧PP的同时能保持较高的模量、拉伸强度及良好的加工流动性,因而增韧效果更好。
李蕴能等将POE作为增韧剂分别加入到共聚PP和均聚PP中,发现随着POE用量的增加,两种体系的冲击韧性和伸长率逐步升高,共聚PP体系变化更为明显。当增韧剂含量在20%时,材料呈现脆、韧性转变,即冲击强度由85J/m增至450J/m;当增韧剂为30%时,缺口强度高达66U/m。冯予星等也研究了POE对PP冲击韧性的影响,指出,POE的加入使PP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增加,当用量超过一定份数后,增韧效果显著。与PP心EPDM共混物相比,PP/POE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更高,即使POE用量很少,也能使PP的增韧效果显著。
3.2 PP/EOC共混体系
近年来,茂金属催化的聚烯烃弹性体已逐步商业化,其中典型代表是乙烯—辛烯共聚物(EOC)。它作为PP的抗冲击改性剂,具有传统弹性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张玲等利用原位技术聚合的三种具有不同含量的EOC作为PP的增韧改性剂,考察了在相同加工条件和共混比例下,粘度比和界面相互作用对PP/EOC共混物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EOC的加入使PP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有所下降,材料的冲击性能显著提高;(2)随着EOC中辛烯含量的增加,PP/EOC的界面粘结能(Ga)增大,共混物的冲击强度由56.8J/m2增至60.1 J/m2,是纯PP的9倍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