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货币的认识
对于货币,人们应该都不会陌生,有人说它是手中的纸钞,也有人说是各国的硬币,还有的人会说它还包括支票、银行里面的存款等等。在我们高中和大学的教科书里,都给它下了定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起初我也不知道货币究竟具体是什么,我知道的只是货币应该就是钱,能买到东西,就像我们小时候只知道天上挂着月亮,别人问那是什么,我们只知道说它是月亮,它晚上才出来。可实际不会真的这么简单,有时月亮白天也出来,我们很难看见罢了。货币不仅仅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于买卖物品和劳务的现钞和存款。
事实上,货币在西方是有许多不同的定义的,但我们并不需要纠结这个问题究竟有没有一个标准而唯一的答案,可我们能够肯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
价值尺度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货币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可以以自己为标准,与其他商品进行量的比较,而此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商品通过货币进行表达的价值形式即为价格。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的或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然而他的单位则必须依赖于现实中流通的货币。正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流通手段在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之后,使得商品的交换有了可能。而流通手段则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由商品—商品(W—W)变成了商品—货币—商品(W—G—W)。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形式上的区别,也存在着性质上的区别。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使用现实货币,不能使用观念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的含义:贮藏财富(财富的象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是足值的金银条(如金属条块等)。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
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发挥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只有当纸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藏纸币。
支付手段:是用于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而出现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是随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
世界货币的含义: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按其实际重量来发挥其职能。实际上,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就是金块,银块。作用: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外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需要现实的货币,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产生的。(这里本人在网上资料时,对应于世界货币这个概念,美元好像是不能够被称为世界货币的。具体分析的话,本人觉得,某一国的发行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是不公平的,即使它的确很为全世界所接受,但发行权却握在某一国的手上,而且,美元是纸币,这明显不能够完全称为世界货币)
货币的简史
货币的形态由实物货币开始,到金属货币、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物物交换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金属货币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同时还要秤量重量。随
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无疑方便得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于是,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没有使用单位,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
金银
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起步的条件。
纸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宋朝年间于中国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从理论上说,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
⒈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⒉人们对此货币抱有信心。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种类有:储值卡、信用卡、电子支票。
信用货币及其层次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式,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它是不可兑现的,只是一种符号,是通过法律确定其偿付债务时必须被接受,即法偿货币,最显著的特征是作为商品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不相同的。
信用货币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流通中金银铸币数量不足对商品交换的束缚。一般的做法是:在大宗交易中使用信用货币,在小额交易中仍用金属铸币。期票作为资本主义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在流通中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但是,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活动中,期票的转手并不一定伴随着商品的流转,因此,在期票的辗转流通中,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发生故障,到期的期票就无法兑现,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加上
资本主义社会内投机、欺诈行为的盛行,信用货币广泛使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流通和生产领域中的混乱。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为了把握流通中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低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从而便于各国和地区的发行机构和政府拟定有效的货币政策,我们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划分信用货币为几个层次:
M0 货币的含义= 现钞; M1= M0+活期存款+支票; M2=M1+准货币
货币与经济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密切相关的。认清这种关系,特别是在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能够更好的解决社会发展的一些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根据宏观经济学中介绍的货币数量论(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我们有:
M × V = P × Y
在给定的名义货币供给M下,实际货币供给M/P上升时,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引起总需求全面上升。而对于整个经济体而言,理清这些关系,便能为经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指导方向,正如当货币滥发,最普遍的情况就是通货膨胀,在经济增长期间,这种情况还能为普通劳动者所承受;可是,像当今中国面临的滞涨威胁,一边是普通老百姓忍受高物价,一边又是仅靠很低的工资增长来维持生活,这都是因为经济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信用货币之下,我们不得不随着产能增长,商品市场的壮大而继续发行货币,满足整个市场经济的良性货币循环;同时,我们又为此埋下了一旦遭遇信用危机,无法支付当值的购买力时,造成国家破产的厄运。货币有其本身的两面性,可是,正是由于它的正面,才能为整个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给了有力的护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