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1.简述足值货币、表征货币和信用货币的含义和特征。
答:从历史上看,货币的演变先后经历了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等形态。
(1)足值货币
足值货币是货币发展的早期形态,是货币的额定价值同它作为特殊商品的内在价值是一致的货币,它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同其他一款商品相交换。如贝壳等实物货币、早期的贵金属货币。足值货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①足值货币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商品。足值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它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与充当货币的价值是相等的。
②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商品世界的一切商品相交换的。
③足值货币本身内含着否定自身的基因。足值货币最初产生时,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但由于其
受制于稀缺的材料(如金、银贵金属的储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断扩大,足值货币形态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其必然要向高一级的货币形态转化。
(2)表征货币
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典型的表征货币是银行券。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的表征货币,其主要特征如下:
①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表征货币,它是作为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与支付的信用工具。
②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黄金保证体现为银行的准备金,信用保证则体现发行银行保证兑现的信用度。
③早期银行券的发行是分散的,只要能保证随时可按面额兑付金币、银币,各家商业银行都有银行券发行权,自中央银行诞生以后,商业银行便失去了发行权,银行券集中由中央银行发行,成为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
(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它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除纸张和印制费用外,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足值货币按某种平价兑换。其之所以能流通,是因为各社会经济行为主体对它拥有普遍的信任。其特征如下:
①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
②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代经济中的现金和存款是银行的负债,而信用货币则主要由现金和存款组成,所以,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的债务凭证。
③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首先,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其次,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它提供信用。
④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2.你认为我国人民币是否有贮藏手段职能?
答:人民币没有贮藏手段的职能,因为:
(1)贮藏手段的含义
马克思所指出的典型意义上的贮藏手段,是金属货币条件下的金银原始条块的贮藏。金银货币具有十足的价值,它作为社会财富在退出流通后贮藏起来,具有永久性和保值性的特点。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使它能够自由地、完全地退出流通或进人流通,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2)人民币没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人民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是纸制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也不能兑现金银,因此,它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贮藏手段职能。当强制流通的纸币投入流通后,就滞留在流通中,不能完全退出流
通。货币所有者把现钞暂时沉淀在手中,是潜在的购买手段或待实现的购买力;把现钞存在银行,则又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投入生产和流通。在纸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无论怎样,货币都发挥着积累或储蓄手段的作用。
3.什么是货币?简述马克思主义货币定义与西方经济学有关货币定义的区别。
答:(1)马克思主义货币定义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它有三层含义:
①货币是商品,它与商品世界的其他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②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充当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因而,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两重性:来自于其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的含义③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市场范围内长期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④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它反映了商品经济中产品由不同所有者生产、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生产关系。但要注意,货币不具备阶级属性。
(2)西方经济学的货币定义:
①货币金属论。该理论把货币等同于贵金属,认为:货币是商品,它必须有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是由金属的价值决定的,金银天然就是货币,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
②货币名目论。该理论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于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价值符号,是一种观念的计算单位,是一个票券。该理论否定了货币的商品性和货币的实质价值。
③货币国定论(货币法定论)。该理论认为货币是由国家创造的。如巴本认为货币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权威规定的。
④货币数量论。该理论是用货币数量来解释货币属性、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学说。它否认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和内在价值,认为货币价值是由货币供给的数量所决定的。
(3)二者的区别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货币起源和货币本质的学说大多或失偏颇,或缺乏科学根据:
①货币金属论虽强调货币是商品,但却忽视了货币商品和一般商品的本质区别;它只看到货币的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忽略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②货币名目论否定货币的商品性显然缺乏科学根据,而它只依据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给货币下定义,显然是片面的。
③货币国定论除了犯有货币名目论同样的错误外,还将货币这一经济范畴偷换成法律范畴;而各国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货币定义是站不住脚的。
④货币数量论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明显犯有与货币名目论同样的错误。
相比之下,只有马克思以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严密论证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货币起源和货币本质,即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
结果,是价值形态发展的结晶,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简述现代信用货币计量的基本原理。
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金融工具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货币性”,使货币流通的范围不断扩大,形式也多种多样,从而使信用货币的计量面临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1)计量的基本原理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2)货币层次的划分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
M0(现钞)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M1(狭义货币)由M0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因而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M2(广义货币)由M1加准货币构成。准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②现阶段我国货币计量的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5.为什么说金本位制是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1)金本位制相对稳定的原因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不仅避免了双重价格、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又保留了金属货币直接参与流通、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优点,从而保持了货币流通的稳定,具体体现在: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这样可以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金币的自身价值与面额价值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商品流通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平稳运行。
②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这样,流通中的价值符号,如纸币、银行券等,就有了充足的黄金保证,能够代表一定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证了辅币与价值符号的稳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同时也节约了黄金。
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其汇率是根据两国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出来的,称为铸币平价;当由于供求关系等因素导致市场汇率偏离金平价,在达到黄金输出输入点时,黄金就会在外汇市场不均衡引起的利益驱动下自由流动,从而稳定外汇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
(2)金银复本位制不稳定的原因
金银复本位制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两个阶段。平行本位制是金铸币和银铸币各按其所含金银重量的市场比价进行流通,国家不规定这两种铸币的兑换比率。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双本位制虽然克服了平行本位制下商品双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