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
二、货币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条件
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来看,当一国资本账户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很容易引起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或者一国资本账户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后,引起国际炒家大量热钱频繁进出该国,对该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一国 货币能否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关键看该国以下条件是否成熟。
1、汇率浮动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申出来的“三元悖论”,一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同时实现,只能择其二作为政策目标。大部分国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 时都是采用浮动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即放弃汇率稳定换来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此可见,一国要实现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至少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利率市场化  上个世纪末期发生的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一国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稳定性与短期资本流动密切相关。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实现相当于为短期资本流动打开方便之门,而利率则是调 节短期资本流动的有力手段。如果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入 的外资往往会直接形成过多的外汇、本币资金投入,在国内引起“输入型”
通货膨胀;相反,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出的外汇资金过多的话,本币会大幅度贬值,造成汇率不稳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国内经济稳定。同时,在利率扭曲的情况下贸然实现资本项下货币的自由兑换,非常容易诱发套利活动和外汇投机,甚至酿成金融危机。因此,利率市场化也应是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先决条件之一。
3、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成熟的金融机构  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使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连接更紧密,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同时国外的各种冲击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很快地传导到国内。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足够,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金融机构比较成熟,对外部竞争和冲击反应灵敏,那么就可以较好地吸收冲击,高效地应对短期资金大量流入或者流出,将资本账户开放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少。
4、审慎的金融监管体制  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前提条件。在银行监管方面,当资本管制解除之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大规模流入,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将迅速膨胀。如果没有有效的银行监管,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为了防止银行系统
的风险加大,在决定开放资本账户之前,发展中国家必须健全和强化对银行的各项监管措施。在证券监管方面,当外国证券资本大量流入时,如何防止市场过度投机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艰难课题,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出路。
5、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稳定的宏观经济可以使自由化过程更为平稳。实际上,在通货膨胀率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一国抗风险能力比较强,适合推动自由化。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就越多样,抵御资本账户开放所带来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资本账户自由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小。而且,根据其他国家实现货币在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过程来看,当资本管制逐步减少甚至完全解除时,如果一国存在着高额的财政赤字或高通货膨胀,那么短时间内必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或流出,从而给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造成压力。由于补偿的来源不同,财政赤字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果是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维持财政赤字,会引起市场实际利率上涨,并且可能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资本管制放松(尤其是资本流入管制的放松),就会引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入,进而引起实际货币升值,并最终造成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和经常账户的恶化。如果是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来维持财政赤字,那么必然会引起货币供应增加,并造成通货膨胀和实际利率水平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放松资本管制就将引起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出,进而引起货币贬值。当市场产生强烈的贬值预期时,资本的外逃将会加速,并引起货币的进一步贬值,最终导致严重的汇率危机。如果国际市场上汇率与利率变化导致外币投资更具有吸引力,货币自由兑换后就很可能出现资本逃逸和货币替代问题,将会有大量的本币存款被换成外币存款,外商投资的资本利得也将会大举流出,对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造成冲击。总之,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避免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发生过度的资本流动引起的危机是至关重要的。
三、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已经完全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人民币市场汇率机制不断完善,尤其是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目前已经突破1.9万亿美元。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价格机制有所体现,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作用,宏观经济调控趋于市场化手段。不断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的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尝试股指期货、利率互换、融资融券等。随着我国国际
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人民币充满信心,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基本上具备普遍接受性。我国虽已初步具备和正在形成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的一些条件,但是离条件成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1、 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均尚未实现市场化
虽然2005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原来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得更有弹性,但是还没有实现自由浮动。同时,虽然一直在推进利率市场改革,但是目前并未完成,我国目前大量利率仍然是法定利率,实际利率经常为负,由此助长了滥用资金和乱集资现象,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正常储蓄的发展和资本积累利率的运用尤其是短期利率的运用不够灵活,利率调节短期资本流动的作用难以发挥。
2、 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宏观经济基础
虽然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仍很大;城乡居民间、地区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均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失业问题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3、 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金融市场基础
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滞后,限制了自身的整体融资功能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货币市场主体的行为财经论坛缺乏健全有效的法规制约,不仅危害自身,也助长了资本市场的投机活动;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低,使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缺乏灵敏有效的市场传导机制,加之资本市场的法规建设、监管机制相对落后,为货币市场中的一部分违规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进而影响了二者的有序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健全,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市场基础薄弱。
货币的含义 4、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高额的外汇储备 我国外汇储备数额虽高,但不是来源于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和高的劳动生产率。如果实行意愿结售汇,一方面企业将持有一定量的外币资产,从而分流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部分外汇需求将由国内银行的贷款满足,外资流入减少外汇供给,结果将大大降低外汇储备增长的步伐。因此,目前庞大的外汇储备存量只表明中央银行已具备有了相当的干预、调剂外汇市场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中国的外汇短缺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5、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  尽管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承包制、股份制改革,但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始终没有取得突破。迄今为止,我国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已获得成功者所占比重还不大,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各方面条件都尚未成熟,不宜贸然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应以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成熟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金融体系改革,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提高我国风险防范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