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词解释
1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2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
动,更不是两种劳动。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5商品拜物教: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
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6剩余价值率:指的是可变资本的相对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公式是:m/v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
7利润率: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做利润率。公式是:m/(c+v)
8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价值转移到产品上,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马克思称之为不变资本。而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生产出它自身的等价物,还会生产剩余价值,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马克思称为可变资本。
9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1)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2)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为绝对剩余价值。(3)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所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额外剩余价值。
11等价形式:商品交换的价值关系中同相对价值形式相对立的一极。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在价值关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以其自己的商品体反映另一商品的价值,起着价值镜的作用。货币的含义
12协作:协作是一种劳动形式,但不是个别人的劳动形式,而是许多人有计划同时进行、协同动作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形式,存在于同一生产过程中,或是存在于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
1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14工资:指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
15名义工资:工人付出劳动力时所得到的以货币表现出来的工资。也就是未经过价格修正的货币工资。名义工资不能确切反映出工资的实际水平,因为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可以因为物价的涨跌而
降低或上升。16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取得的劳务的数量,它较确切地反映了工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
17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它不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成果—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来计算,因此,它是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算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18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9资本技术构成: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是取决于技术条件的,所以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0资本价值构成是指资本在价值形态上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数量比例。产业资本家用于生产的资本,从价值形态来看,表现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两个部分,也就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组成。马克思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这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二,判断题20分, 正确为T,错误为F。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T)
2,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早创建的。(T)
3,劳动生产率越高,价值量越高,使用价值量越低。(F)
4,只有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T)
5,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F)
6,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
力成反比.(T)
7,每一次卖同时就是买,因此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卖的平衡.(F)
8,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
又不在流  通中产(T)
9,工资是自变量,资本积累是因变量.(F)
10. 资本规模的扩大只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收入与资本的比例。(F)
11.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价值存在的前提。(T)
12. 剩余价值是由抽象劳动产生。(T)
13. 是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或卖,是容易实现的。(F)
14. 货币的流通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T)
15,一般人类劳动是抽象财富的唯一源泉。(T)
16,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
产力成反比。(T)
17,价值量的实际变化能够明确而完全地反映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相
对价值量上。(F)
18,商品的等价形式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F)
19,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统一的。(T)
20,在资本构成不变的时候,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T)
3. 公式题
1,资本总公式:G--W--G'                              P86
2, 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
数=(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M=P+QN                      P85
3,剩余价值率公式:m'=m/v.即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p103
4,剩余价值量公式 :M =  k × a‘/a × n  和 m / v × V
p109
5,商品流通的循环形式  G--W--G 和  W--G--W                  P87
四,简答。
1,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P74
2,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和秘密P68
3,货币的职能。P75
货币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
货币。
(1)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2)流通手段的含义: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把货币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的贮藏手段的职能。(4) 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并不是随货币的产生而同时具备的,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5)世界货币的含义: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极其公式P85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流通的规模是由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间内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周转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
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额-赊售商品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P88
参考  资本总公式:G—W—G 【G—W—G′ (G'=G+m)】   公式中,G—W—G表示的是货币——
商品——货币的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把商品卖出去,重新换回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而是买卖经济行为。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存在着矛盾: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过程只能使价值形式在商品与货币之间转换,而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增值;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所以,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