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
第二节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需要的货币数量
①货币需求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②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③对货币的需求包括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的种类
微观货币需求
微观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保持多少货币最为合适。
宏观货币需求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量既能够满
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又不至于引发通货膨胀。
名义货币需求
个人或家庭、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货币持有量。
实际货币需求
各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所持有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因而也称为实际货币余额。
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指数。
(三)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①收入状况
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货币需求量与收入的时间间隔成正比。
②全社会商品和劳务量
③市场商品供求结构变化
④价格水平
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价格越高,货币需求越多。
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
⑤金融资产选择
各种金融资产与货币需求之间有替代性。
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安全性等因素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增减。
⑥货币流通速度
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转手次数。
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
⑦其他因素
体制变化。
信用发展状况。
金融服务技术与水平等。
二、货币需求的测量
规模变量财富、收入
机会成本变量利率、物价变动率
随机变量制度因素等
第二节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一、古典货币数量论
基本命题
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值及商品价格,
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
1.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交易方程式
内容要点
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的角度看待货币需求。
把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看成是货币的唯一职能。
一定时期内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的价值总和。
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
M: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货币的流通速度
P:一般物价水平T:该时期内商品劳务的总交易量
假定
V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期内变动也是极慢,视常数。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T变动极小,视为常数。
P是可以灵活变动的,其变化由其他因素决定,而P对其他因素没有影响。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持有的货币数量M就等于货币需求量M d。
注:由于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很难得到,一定时期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额(PT)也用名义国民收入(PY)表示。
货币的含义
结论
M的变动将P的同比例同方向的变动。
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需求仅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缺陷
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与贮藏手段职能。
只注意货币需求取决于全社会的商品交易量,忽视了微观主体持有货币的动机。2.现金余额数量说:剑桥方程式
内容要点
视货币为资产。
持有非货币资产的收益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对未来物价的预期等因素决定人们的持币数量。
货币需求是人们进行资产选择的结果。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也是如此,因此有Md=KPY,其中K为货币形态保持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局限性
认为k 是一个常数,
实际上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收入的比例k 是受多种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决定的一个变量。
3.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差异
现金交易数量说
现金余额数量说
重视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
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
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
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微观经济主体要在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
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
人们之所以需求货币,是因为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它是一般的购买力,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变成你想要的任何商品);
有币在手,机动灵活;放弃货币就是放弃机动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