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湘潭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4道小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本试卷所有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否则不予计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7分)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日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心生“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读古诗”的困惑,提出“古诗鉴赏有没有答案”的疑问。
②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彰显了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相较于其他文体,古诗的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讲求用雅致凝练的语言实现抒情表义,含义深长的同时又追
求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看到大雪纷飞,写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目睹银装素裹,感慨“千树万树梨花开”;赞誉瀑布奇观,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会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砥砺自我,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满下,悠然见南山”内心……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以其意象、哲理和才思击中人心,精当易晓,韵味悠长,成为现代生活中生机勃勃的文化存在。
③“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也是人的情感意志的表达载体。古人将人生体验、生命思考、事物观察凝聚到诗词之中,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相似的生命经验,促使今人与古人在情感与思想上同频共振:阅读时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间进发出激励人心的力量,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坚毅卓绝,苏轼“人生到处知
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超然……每读及这些诗句,就更能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一时的挫折便显得不再难以逾越。
④今天,身处现代文明的快节奏中,那些亲近自然、缘事而发的诗句,能让人逸兴遣怀,
为人生掬一捧清泉。留心夏季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流连秋日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充满趣味的“闲看儿童捉柳花”,体现境界的“行到水
穷处,坐看云起时”……借助诗歌,人们得以跳出日常的琐碎,凝视自然的神奇,发掘自我的诗心,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⑤古诗是今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其中的胸襟抱负,温厚美德、日常哲思、闲情逸致,给予我们情感思想的共鸣、人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理解诗歌,不在于答案是否标准,而是从正确的语词训诂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地抵达诗心,给出合情合理的解读,这才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目归。在汉字的搭配组合中探寻多样性和可能性,也是诗歌言约旨丰的独特意蕴之所在。
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正如此诗所言,古诗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5日)
1. 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
...的一项是()
A. 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
B. 诗歌能让人们跳出日常的琐碎,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C. 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抵达诗心。
D. 诗歌能照亮人的生命,滋养人的心灵。
2. 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文章第④段加点的诗句能用下列哪一句替换?请说明理由。
A.簌簌衣巾落枣花
B.月落乌啼霜满天
【参考答案】1. D2. 举例论证。引用陶渊明、苏轼的诗句,证明了读诗时的片断感悟,能产生激励人心的力量。
3. 示例:可用A替换。“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夏季的景物,与“留心夏季的”语境相符,与“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样体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能给人添一份诗意。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
A.“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是第②段的分论点,不能概括全文的论证内容,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
B.“诗歌能让人们跳出日常的琐碎,给生活添一份诗意”是第④段的分论点,是诗歌的作用之一,不能概括全文的论证内容,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C.“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抵达诗心”是第⑤段中的观点,是鉴赏诗歌的方法,不能概括全文的论证内容,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D.本文最后一段,通过对上文的总结,得出结论“古诗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这是本文的论证中心,即本文的中心论点,因此本项概括的“诗歌能照亮人的生命,滋养人的心灵”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恰当;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第③段的画线句子“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坚毅卓绝,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超然”,是列举的古诗论据,因此属于举例论证。这两个例子,证明了前一句“阅读时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间进发出激励人心的力量”,增强了说服力。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第④段中,“留心夏季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引用的是描写夏季景物的诗句。A“簌簌衣巾落枣花”是描写夏季自然景物的诗句,读来能“给生活添一份诗意”,因此可以替换。B“月落乌啼霜满天”是秋季的景物,不可用此句替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4.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教育部门以某市为样本,随机选择农村中学45所,农村中心小学41所,对其相关美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图表来源于网络)【材料二】
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把握显性和隐性、近期和远期、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指向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发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活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
(节选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是美育的摇篮,有责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推广美育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家庭的熏陶与化育,公共空间的艺术呈现,都能让美进入日常生活,使美的种子生根发芽。葆有创新意识、开放精神,善用互联网和虚拟技术,积极突破传统美育的时空隔阂,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进,强化美育育人实效,在春风化雨中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就能助力广大少年儿重在成长中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在未来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31日)(1)对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校不重视美育课程的开设。
B. 材料二指出了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
C. 材料三明确了学校是美育的摇篮,应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
D.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美育的高度重视。
(2)根据材料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新时代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将传统文化融入美育的可行性建议。小美同学提出了“皮影艺术进校园”的建议。请你根据材料三,再提出两条。
【参考答案】(1)A(2)探究结果:农村小学的美育并不受到重视。美育设施、经费、师资、课程开设大都是处于缺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