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话剧《驴得水》中“裴魁山”的创作手记
由“我”过渡到“他”的转化途径要求作为演员的我运用正确的塑造角的方法,最终创作出剧作家剧本所符合所介绍所要求的典型人物形象。在我们创造角的过程中,需要作为演员的我即是创作者又是创作工具,当然也需要是最后作品的呈现者,所以在塑造角的同时,无论我们需要塑造与自身多么不相同的人物,都必须要从我的处境、我的感受、我的情绪出发,再过渡到“他”的过程中,我就需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将自己成为“他”。
我在塑造角——“裴魁山”时,要求自己体现“第二自我”的精神生活时,让我化身为所要饰演的角,按照裴魁山角的性格、情感、行为习惯去行动去心理感受,又需要时刻保持着“第一自我”进行创作艺术的心理状态。两个“自我”需要是不可分割的,在最后呈现时就要化身角,做到此时此刻我就是裴魁山的状态。
一、演员创作角时的双重自我
(一)创作者的“我”称作“第一自我”。在话剧的范畴内,角是我,创造人物形象的也是我,
所以我既不可以失去自我,又必须得在创造这个角形象,这时角形象无疑就是化身角的我与自我的相互矛盾而又共存统一的一种实践活动。
(二)角的“我”称作“第二自我”。演员在表演创作时,应该自己去理解角的内心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体验,去思考感受去体验此时的人物在不同的环境里的状态,之后再在声音、语言、形体和表情上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调动一切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人物的形态、行为。
二、“我”与“裴魁山”的矛盾
(一)情感经历。裴魁山是爱情里的可怜虫,也是贪欲的极度代表,但是如此的贪欲来自于爱的缺失。表白被拒、心爱的女人和别人睡在一起,这一切都使裴魁山发狂,把爱的窟窿用金钱掩盖,所以才会在夏天穿貂绒大衣。但裴魁山终究是忍不住,到机会对张一曼破口大骂。也许魁山并没有多爱张一曼,但是他的确需要这份爱。
在情感里,我与他没有相似点,在这点的把握上,我一直把自己置身于中,一次一次去把握自己对一曼的情感。正像“一曼我喜欢你,就好像是因为那天的天气正好,而你又刚好
穿了那件我最最喜欢的蓝旗袍。你悠扬地唱着歌,捧洒着撕碎的账本当作漫天雪花来取乐自己却迷惑了我,你那卷曲的长发在风中飘散,脸上荡漾着如少女般甜蜜的笑容。那一瞬间,一曼,你动了我的心。”这是我在裴魁山的饰演中所亲身感受到的一段话。在裴魁山的心里,得不到的就必須要毁灭。在情感经历中,我尽自己的理解去体验裴魁山的情感,感受此时此刻的我会怎么办,而作为裴魁山又是怎样。
(二)人生阅历。魁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当然也是有抱负的一个人。而他的抱负又是什么?剧中也阐述了,即实践校长梦想。再者,裴魁山“现在”留下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一曼!但魁山来学校比一曼早得多,而随着在三民小学的教学经历,他对三民小学几乎没有希望了,或者说少得可怜。
在话剧《驴得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裴魁山,因为魁山自负倨傲又洞若观火,说爱憎分明。在这方面,我以自己是一位老师的角度来分析教学问题以及学校所经历的事情该如何去解决,从而使我接近裴魁山。
(三)年龄跨度。事情发生在1942年,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我21岁,裴魁山40岁左右,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注定是我在变成他的过程之中一个强大的阻碍,通过
网络与相关背景的调查,我慢慢去渗透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时候的人的思想与行为。
因为爱情有多美演员表 我和裴魁山年龄跨度又可以说不大,因为我的个人形象也就属于那个年龄段,在外部形象中也很相像。充分了解那个时代背景以及故事的由来,领会那时人的思想和精神寄托,减少我与裴魁山的差距
(四)性格特点。魁山的特点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戏剧化夸张化的我们。也可以说裴魁山到后来的爱钱,自私自利,唯利是图。魁山对一曼好,既是单纯的喜欢,又是后来的憎恨和占有欲。这个人物在剧中跨度很大,严格来说是个矛盾体。一二幕开始又或者说电影的前半段他是带着美好的心愿与欢快的心情去追求一曼的,但当自己被一曼拒绝后,他也没有犹豫,而是继续用各种方法去哄一曼,逗一曼笑,之后张一曼因为铁匠要走,单纯地认为铁匠需要那种生活,而不顾铁男的疑问接受了校长默认的“睡服”。魁山变了。魁山的整个人的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在后面说了一句:“谁让你说这个了,说说这笔钱,发下来之后,我们,怎么分?”所以,在这之后魁山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心目中的女神形象倒塌了。一曼再不是那个什么话都能说的单纯女孩了,他无法接受她的放荡,这时候他心里对一曼的爱已荡然无存。而裴魁山从穿上貂绒大衣的那一刻开始,心里
的贪欲被戏剧化的彻底激发。演一个人,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就必须要像,我在生活中,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五)行为习惯。裴魁山身上有两个行为:一紧张就肚子疼赶忙跑去厕所,这也就隐喻着裴魁山在关键时刻就软了,可以说是一个十分不靠谱的人;夏天穿貂绒,隐喻魁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一个虚有其表的小人。魁山对张一曼的辱骂,可见其品质很坏,道德也很败坏。魁山就是那些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自尊心又受到别人践踏的人的代表,他们竭尽真诚地希望你看到、感受到他们设想的绝对真理和美好生活,倘若你看不到,他们就会痛心疾首;痛心疾首之后就是万念俱灰,失望之极,我痛恨你,我报复你,我消灭你。像他这样坚信自己的人不需要说服别人去相信自己;哪怕换一个人,甚至不是铁匠被一曼“睡服”,裴魁山或许也不会那么憎恶,因为他不允许比他差的人得到他得不到的。
三、“我”与“裴魁山”的统一
(一)初读剧本到了人物感觉。我通过第一次接触剧本,查阅资料,分析人物与体验人物,最终塑造出在这个典型环境中的所谓典型人物,两者之间其实是很有矛盾的,我们是两个很不相同的个体,都有个性。
《驴得水》整剧看下来让人恨得牙痒痒,又想冲上去打一顿的是裴魁山,真实的演员真名也是裴魁山,是一名优秀的导演又是很棒的演员。在《驴得水》这部影片以及话剧里,裴魁山充当的是一个活靶子,万箭所向。他显然早就知道,在观众的心里,他将会是这部戏里不是反派的反派。所以,他也非常努力的去演这么一个坏蛋。演得非常好,简直坏人的心坎,再紧接着对一曼落井下石……裴魁山表面上的缺点太多了。如果大家这么来评价他,我不忍心。一方面我饰演了这个角而另一方面因为想起他曾经是那么的爱着一曼,却被一曼忽略,被所有的身边人忽略,被影院里的观众忽略,也被剧场的观众们忽略。但是,我想为裴魁山解释一通。
裴魁山跟三民小学的所有老师比,应该是一个更加理想化的老师,而张一曼和周铁男就像一个孩子。一曼虽然聪明灵巧,而也是所有事都是随意。周铁男不管是从为人处世,说话方式,还是从肢体动作,都是一个没头没脑也没长大的孩子。那么裴魁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既稳重又很有学识,做事会想后果,不会去盲目的去做一些不靠谱的事。这样一个又稳重、懂世故的人,当一曼说:从现在开始,谁都不许眨眼。他虽然知道这很幼稚,却还是在“一、二、三”声之后,立马就进入了状态。而那个时候,其实他们需要去讨论一下吕得水所带来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而张一曼不愿意把自己陷入复杂之中,她只想置身于天真
里,她要的或许只是自由、简单。一个稳重的人,在明明知道是幼稚,明明又很着急,却还陪着你玩一个你喜欢又很幼稚的游戏,这就是爱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