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80亿 国际商贸城拟建成“成都义乌”
(2011-04-07 13:39:58)
——专访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寿建鸿
  2010年6月22日,成都市商务局宣布:5年内,中心城区八大商品市场将调迁出市区。为此,成都市布局了4个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来承接这些市场的调迁和升级,并设置了一个后备发展区。其中,位于金牛区天回镇的成都国际商贸城,将成为未来成都日用品市场的主要承接地。
  成都国际商贸城是四川省、成都市和金牛区的重大商贸流通项目,总投资80亿元,由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地处北部新城绕城高速以北,北新干线以东,北临毗河。整个项目占地2090亩,相当于现有荷花池市场的6倍。建成后,将拥有6万个商铺,包含17大类,48个行业,1900多个种类,43万多个商品品种。目前,该市场已完成招租报名工作,正在建设的A区市场、B区市场将分别于今年12月前和2011年3月投入营运,C区市场和D区市场也将计划在今年内陆续开工建设。
  作为新生的大型批发市场,成都国际商贸城能否促进成都的商贸市场提档升级、脱胎换骨?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寿建鸿昨天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要将成都国际商贸城一举建成辐射中西部,影响东南亚,媲美义乌的国际商品贸易中心。
  打造中西部最大商贸中心
  记者:国家的调控政策给房地产业迅速地降了温,但成都国际商贸城的工地却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在全球经济复苏受阻,可能面临二次探底风险的敏感时期,成都国际商贸城却加大了市场的建设步伐,这是否是一种逆市而动的冒险行为?
  寿建鸿:“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我一点不担心宏观调控与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浙江一些企业破产、垮掉。他们为什么垮掉?我仔细分析后发现,做事业不专注是最大的一个原因。今天房地产市场好了,就投资房地产;明天股市好了,就投资股市;后天,有金属价格高了,就做有金属。作为企业家,这样能行吗?你看,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他们去投资其它行业了没有;浙江的娃哈哈,他会不会在经济危机中垮掉?因此,同样经历了金融危机,有的企业垮掉了,而那些专注做事业的企业
却迎来了机会,不但不垮,还会发展壮大。成都国际商贸城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上马的。相比一份持之以恒的事业,这些周期性的调控,经济环境的变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别人看来是风险,是低谷,对我们一心做市场的人来讲,恰恰就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记者:6月底,成都市宣布中心城区商品市场调迁规划,八大商品市场将全部搬出市区。这是否也是成都国际商贸城的机遇之一?
  寿建鸿:任何机遇都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成都国际商贸城就是这样的。早在成都市政府作出调整之前,我们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我来讲,作为投资商,更重要的是看好整个成都的市场。早在2007年,我就决定在成都投资,做一个现代化的商贸市场。
  成都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人才荟萃,商贾云集,220多个国家与地区和成都有商贸往来,却没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商贸市场,传统市场的小、散、乱,极大地制约了成都商贸市场的发展。经过科学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虽然,世界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毅然投资80亿元,在中国西部的成都来打造一个国际商贸城。
  成都市政府作出的商品市场调整规划,既是意料之外,又在计划之中。成都这么大一个城市,不可能长时间让市场处于一个低竞争水平的格局之中,一定会加快调整步伐。另一方面,四川省提出打造西部的商贸中心,巩固和强化区域功能。这个目标与成都国际商贸城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这就给商贸城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而成都中心城区商品市场的调整,则给我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记者:成都国际商贸城未来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什么?
  寿建鸿:我们根据成都市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辐射能力和发展趋势,将成都国际商贸城定位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商品贸易中心,要做到“立足成都,辐射中西部,影响东南亚和中亚”。
  按照这个目标,成都国际商贸城将“一步规划,分步推进”,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强化市场功能、形式、组织、管理创新,加快推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流通业态、交易方式和经营管理现代化,增强市场集聚辐射能力和国际知名度、美誉度,逐步把成都国际商贸城建设成为城市休闲购物旅游的标志性景观、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平台、产业提升发展的引擎。
  记者:总体目标确定后,成都国际商贸城将按什么样的步骤来运营,具体发展目标是怎样分解的?
  寿建鸿:成都国际商贸城的建设就是要迅速奠定成都在中西部商业批发市场的龙头地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先发优势。目前,原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已搬迁至成都国际商贸城运营近一年,我们的一、二期日用品市场计划在今年年底至明年3月底投入运营,三期日用品市场计划在今年年内开工建设,明年年底投入运营。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对国内、国外品牌企业的招商力度,提升市场经营业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把国际商贸城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一流的中西部对外贸易平台。远期目标上,则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入实施市场提升发展工程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大对境内外品牌和国际采购商的招商力度,力争到2015年把成都国际商贸城建设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商品交易、展示平台,带动和促进成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将大批中小商户培育成“制造商”
  记者:受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这些中小企
业都是很多大型市场的供货商,他们发展受阻,会不会影响到成都国际商贸城的运营?
  寿建鸿:俗话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哪个企业又能独善其身呢?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讲,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变通之策就显得特别重要。“此路不通,就走彼路”,成都国际商贸城就是这些受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冲击企业的“彼路”。
  巩固出口与提升内需是中国加工制造企业当前的“不二选择”。现在,那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减少,而内需一时又没有建立起来的加工制造企业,他们的日子是非常难过的,有很多可能都处于半运行,甚至处于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生产力运行状况。如何迅速到出路?因此,成都国际商贸城这种新兴的大型市场,就是他们拓展业务的空间。
  在传统的市场领域,做国内贸易的加工制造企业已经占据得差不多了。他们有流畅的渠道,丰富的人脉资源,做外贸的突然要将手伸进别人的领地,必然会遭遇非常顽强的抵抗。而成都国际商贸城,则是一个完全新兴的市场,对任何企业来讲,都是一视同仁,他们不会为“准入门槛”付出额外的代价。此外,成都国际商贸城建成后,对整个中西部,乃至东南亚和中亚的商贸都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做出口的制造企业,在外贸这块又有着
丰富的经验,通过成都国际商贸城这个平台,转移拓宽外贸市场,简直就是“如鱼得水”,进军成都的同时,还顺便占据了中西部市场,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记者:如果说成都国际商贸城对加工制造企业产生积极影响,那对大量中小商户来说,是否也具有促进作用?
  寿建鸿:市场与商户,是相辅相成的“鱼水关系”。市场红火了,商户才能赚钱;同样,商户赚钱了,市场自然也火红。成都国际商贸城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提出了与商户共同成长的培育计划,即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将成都现有的大量小商户“养肥养大”,让他们从“二道贩子”、“三道贩子”变成制造业主。
  记者:将商户变成制造业主,从销售商变身为制造商,这是否意味着要以成都国际商贸城为平台,培育出更多的“成都制造”? 
  寿建鸿:“成都制造”这个概念很好。我们耗费80亿巨资来做市场,不会抱着“赚一笔就走”的想法,而是打算“扎根成都,与成都共同成长”。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成都中小商家的培育。目前,我们已经引进杉杉西服、浪莎集团等2000多家中国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市场。
将国内最好的品牌引进来,就是要成都本土的商户,通过近距离的学习,去了解别人的成功之道。有了榜样,就有了发展方向,传统的、落后的经营理念与思路就会慢慢改变,商户就会在变化中成长起来。
  此外,我们还将帮助那些善于学习的中小商户,慢慢从销售商向加工制造商过渡。目前,成都国际商贸城已经获得政府大力支持,将以青白江、金堂、彭州作为加工配套基地,完善小商品的加工产业链,带动成都及周边省市小商品制造业升级。有了市场,又有制造,将催生非常多的“成都造”小商品品牌。届时,这些中小商户摇身一变就成为制造商了。
  记者:以国际商贸城为平台培育“成都制造”,与沿海现有的“中国制造”企业相比是否具有优势,会不会是一种“虎口夺食”行为?成都鞋批发市场
寿建鸿:不是去抢占沿海企业的市场份额,而是共同做大市场。成都国际商贸城培育的“成都制造”,就是要去切那些还没有人吃的“蛋糕”。沿海一带的企业,受土地、人力资源、水电资源等瓶颈的制约,生产能力不可能一味扩大,而一些新兴市场对日用小商品的需求却在增加——这就给了成都一个很大机遇。这里人才丰富,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相对较低。从成都国际商贸城的角度看,培育“成都制造”企业,不仅是要给他们提供技
术支撑,还要提供市场指导,让“成都造”产品通过完善的销售网络,直接发往世界各地。 
分类聚集划行归市培育 “成都义乌”
  记者:成都国际商贸城占地面积2090亩,总建筑面积245万平米,经营规模相当于6个荷花池商圈。如此大的一个市场,成都国际商贸城将如何管理,才能做到科学有序,又好又快发展
  寿建鸿:这里是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商品贸易中心。建成后,6万个商铺共包含17个大类,48个行业,43万多个商品品种,可谓是包罗万象,没有好的管理绝对不行。在这一点上,我们将采用非常科学的“分类集聚、划行归市”模式。这样的经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向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成功,我们将在不断创新中加以运用。
  记者:“分类集聚、划行归市”对中小商户来讲,这是一个新鲜名词,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寿建鸿:分类集聚、划行归市是义乌、绍兴等地培育发展市场的一条根本经验。所谓“划行归市”就是按行业类别对市场进行功能分区,同类商品相对集聚,集中经营,提高展示成
效和采购效率。划行归市的实施有利于快速发挥市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促使经营主体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集聚商品信息,有利于客商了解商品信息和价格水平,迫使批发商不断提高商品档次和组织货源的效率,不断提高竞争的有效程度。要强化划行归市的意识,以强有力的政策为先导,相应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以引导,努力实现相同和相关行业集中布局,巩固和发展市场集聚辐射优势  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建成后拥12000多个商位,将分成47个行业进行市场布局,实现分块分区经营,主要包括中药材、日用品、文体、玩具、皮具箱包、工艺品、针织用品、五金、电子电器等。
  记者:这么多的商铺,在产权管理上如何做到协调一致,严格按照规划来发展?
  寿建鸿:成都国际商贸城的产权非常明晰,所有商铺均是只租不售。今后,这里将采取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办法,所有商铺由市场管理公司全程管理。尤其是商家的诚信经营,市场管理方采取灵活方式,更好地促进整个市场的诚信经营建设,对商家进行诚信经营评估评选,没有投诉的、讲诚信的,星级越高(最高五星);有投诉的星级就低,或没有星级。产品质量与诚新信经营将由此获得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