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
一、 语言积累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汲取(xí)推敲(qiāo)根深蒂固(dì)
B、素材(sù)创意(chuàng)孜孜不倦(zhī)
C、恭喜(gōng)模式(mú)不言而喻(y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D、渊博(yān)关键(jiààn)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 )
A、根深蒂固:蒂:花、叶或瓜、果与枝茎连结的部分;持之以恒恒:恒心
B、孜孜不倦孜孜:劳累的样子;汲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C、不言而喻喻:明白锲而不舍锲:雕刻
D、轻而易举易:容易一事无成成:成功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把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初春,丁香花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依然挺立,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A.、“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她的芳香令人流连忘返啊!
B、她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团团,一簇簇,如海如霞。
C、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D、她外表柔媚,内心婉约,虽无牡丹之富贵,亦有别样之情怀,深得哈尔滨人的喜爱。
4、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
全是大猎狗。”
C、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
D、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5、下面句子朗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朗读第二句时,应在“涯”与“若”之间有短暂的停顿,以显示诗句的韵律美。)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第一句用升调,朗读第二句用降调,从而读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C、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句中的“默默地”要重读,以突出我对蔡老师的依恋难舍之情。)
D、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朗读时用无奈、沮丧的语气,读出韩麦尔先生面对国土沦陷的残酷现实,内心极度痛苦的情感。)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任何人都拥有_________,首先要相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_________,不断_________;不满足一个答案,而去探求_________,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_________,相信它的价值,并_________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_________的人。
二、点击课堂
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8、本文的开头有何特点?你认为这样开头有哪些优点?
9、作者认为拥有创造性思维必需的条件是什么?
10、作者认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发表你的见解。
11、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12、本文虽然是一篇议论文但是读起来并不感枯燥,并且很有说服力,令人信服。你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什么?
13、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有一个100ml的药瓶,现有倒进去100ml“药水,但到盖子的地方还有几毫升却不知,不用其他量具,要怎样做才能知道有多少毫升?
②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在今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这种龙,你认为这种龙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三、选段在线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囚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
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__________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4.第一段中的“此类工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光辉灿烂的明星是因为()
A.他们能轻而易举获得非凡的灵感。
B.他们是具有创造力的人。
C.他们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D.他们关注、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且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16.在下列词语中选出恰当的一个,填在最后一段空白处()
A.所以B.如果C.否则D.但是
17.要成为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四、延伸拓展
(2004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回答19—23题。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汗,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
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