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 单选题
A.矛盾性 B.客观实在性
C.规律性 D.可知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客观性 B.物质性 C.可知性 D.绝对性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A.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
B.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
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
A.物质和运动都是客观的 B.物质和运动是同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
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 )
A.运动的绝对性 B.静止的绝对性
C.运动的有条件性 D.静止的无条件性
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9.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 )
A.无限性 B.有限性 C.可逆性 D.不可逆性
1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A.时间的间断性 B.时间的连续性
C.时间的重复性 D.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11.空间是指( )
A.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B.事物之间的距离
C.物体的体积 D.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12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相对主义 D.不可知主义
13.时间和空间是( )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4.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
A.合乎逻辑的 B.唯心论
C.形而上学 D.诡辩论
15.科学证明人脑是( )
A.思维的对象 B.思维的器官
C.思维的产物 D.思维的源泉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C.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17.“把意识当作大脑的‘分泌物’,混淆物质和意识界限”是( )
A.诡辩论 B.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18.“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是( )
A.客观外界的反映 B.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脑发展的产物 D.社会的产物
19.在意识的本质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片面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混淆意识和物质的界限
20.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 )
A.人脑的产生 B.工具的发展
C.生产劳动实践 D.语言的发展
21.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都是( )
A.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
B.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C.割裂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D.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
2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是统一的
23.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
A.正确的原则 B.人们的主观愿望
C.领导者的意图 D.客观存在的事实
24.关于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D.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2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
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B.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
C.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
D.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去改造世界
2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具备完全必要的物质条件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克服偶然性的干扰
27.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A.人们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 D.思想斗争
28.地球上的水,在只有重力作用的条件下,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但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引水上山,这说明( )
A.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来利用规律 B.规律是可以改造的
C.规律是可以废除的 D.规律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
29.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 )
A.物质的反映特性 B.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C.机器的思维 D.动物的意识
30.意识起源的最终基础是( )
A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动物的感觉
C.动物的心理 D.无机物的“反应特性”
3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B. 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C. 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D.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3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是( )
A. 是否承认事物的自身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B. 是否承认普遍联系
C. 是否承认永恒运动
D. 是否承认质变和飞跃
33.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A.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条件
B. 它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C.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4. 系统论的研究对象——系统是( )
A. 整体性观念
B. 条理性和层次性
C. 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D. 符号系统
35. 直接联系是指( )
A. 具体联系 B. 现实联系
C. 不具有中间环节的联系 D. 必然联系
36. 间接联系是指( )
A. 抽象的联系 B. 非现实的联系
C. 具有中间环节的联系 D. 非本质的联系
37. “条件论”属于( )
A. 辩证唯物论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论观点
C. 唯心论观点 D. 庸俗唯物论观点
38. 新生事物是指( )
A. 新出现的事物
B. 在形态上、样式上新奇独特的事物
C. 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D. 强大而完善的事物
39. 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 )
A. 飞跃发展 B. 不断前进
C. 直线上升 D. 曲折前进
40. 规律是( )
A. 指事物的相互联系 B. 指事物的本质
C. 包括事物的内部要素 D. 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41. 发展的实质是( )
A. 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 B. 矛盾运动
C. 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 D. 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42.系统论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
A.最佳化 B.最优化
C.整体性 D.合理性
43.“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表达的是( )
A.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B.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44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