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九年级上期学习内容)
一、一般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1、复句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例如:
(1)他教导人,安抚人,教化人。《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二个句子都是复句,但构成方式不同。第(1)句中各个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组合起来;第(2)句各分句则是借助“既然……就”这组起关联作用的词语(通常称为“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也就是说,复句有直接组合和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这样两种不同的构成方式。
关联词语主要是连词,还有一些副词(如“更”“也”“就”“都”等)和少数实词(如“一方面”“一会儿”等)。例如:
(1)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故乡》(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故乡》
2、复句是和单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学习复句,要注意它和单句的不同。单句是由一个一个的词或短语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复句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单句的结构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通过一层一层的分析分解为不同的句子成分;复句中的分句无论多么简单,在结构上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各个分句之间都不能互为句子成分。例如:(1)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结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我的叔叔于勒》(2)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故乡》第(1)句是一个单句,“认为”后面全是宾语,这个宾语是由一个因果复句充当的。
第(2)句虽然短小,但前后两个分句不能互为句子成分,所以是个复句。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紧密相关的,分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根据分句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各种不同类型。
(一)并列复句
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或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或表明一正一反两方面的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也就是说,并列复句的几个分句之间是并列的,平等的。
1、并列复句常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例如:
(1)我大那时二十八岁,二二十六岁。《我的叔叔于勒》(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敬业与乐业》(3)文明过去曾服从武力,文明以后将服从思想。《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第(1)句分别叙述“大”“二”的年龄;
第(2)句是对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判断;
第(3)句是对同一个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陈述。
2、并列复句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常用的有“也”“又”“还”“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例如:(1)在他弥留之际,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致女儿的信》(3)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敬业与乐业》(4)既有可能在市场上卖面包,也有可能披着大教主的法衣,举起十字架从跪地的教徒的头上掠过。《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下册)(5)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索。《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五例都是借用关联词语表示并列的几种情况。应该注意的是第(5)句,用“不是……而是……”表明的是相反的两种情况。
(二)承接复句
1、几个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首先A,然后B”“起先A,后来B”。例如:
(1)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台阶》(八年级上册)(2)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蜡烛》(八年级上册)(3)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台阶》(八年级上册)
2、承接复句的分句间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但各分句的顺序不能颠倒。例如:
(1)小女孩趴在船边,用两只手淘着水玩。《芦花荡》(八年级上册)(2)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背影》(八年级上册)(三)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如程度更深,数量更大,范围更广等。
1、递进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连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更”“而且”“甚至”“尤其”“特别”“何况”“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也、还)……”“尚且……何况……”等。例如:
(1)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致女儿的信》(3)对于叔叔回国这件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叔叔于勒》(4)老旦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社戏》(七年级下册)(5)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从以上例句看出,递进复句中关联词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成对使用,后一分句都是顺着前一分句,将前一分句的意思推进了一层。
2、有一种递进复句,后一分句是顺着前一分句从相反的方面把意思推进一层。这样的复句,前一分句常常从否定方面说,后一分句则从肯定方面说,常用的关联词语是“不但……反而……”“反而”“反”等。例如: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故乡》
(四)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到相反或相对的意思上去。这类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可以成对使用,也可以在后一个分句单独使用。
1、成对使用关联词语的转折复句,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往往明显相反,转折、强调的意味比较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尽管、固然)……但是(可是、却)……”等。例如:
(1)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故乡》(2)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
2、有一类复句,前一个分句往往有让步的意思,后一个分句顺势进行转折,重点是强调转折的部分。例如:
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生物入侵者》(八年级上册)
3、单独使用关联词语的转折复句,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虽然不一致,但是并不明显对立,说话也不着重强调这种不一致,转折的语气比较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但”“但是”“可是”“然而”“却”等。例如:
(1)让我们向这个人讨教,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藏有哲理的忧伤。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故乡》(4)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五)选择复句
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选择关系的分句组成。也就是说,选择复句的各个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相关的情况,表示要从中选择一种。
1、选择复句有两种。一种是有取舍的选择复句,表示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所取舍,常用“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关联词语。例如:(1)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
《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2)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这类选择复句强调的重点在后一个分句,选择的是后一分句的情况,舍弃的是前一分句的内容,表达的意思很肯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2、另一种是无取舍的选择复句,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表示几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并不互相排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也许……也许……”有些可能性是不相容的,非此即彼。常用的词语有“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等。例如:
(1)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我的母亲》(八年级下册)(3)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有什么不合适。《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下册)(4)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这几句中的各个分句只表示几种可能的选择,没有一定的倾向性。
(六)因果复句
因果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这类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有两种。
1、一种是说明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都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因果关系复句,常用“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由于”“所以”“因此”等关联词语。例如:
(1)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3)因为非对称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4)他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我的叔叔于勒》